《尊重个体差异激励自能学习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由大庆市林甸县三合乡中心小学承担的大庆市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尊重个体差异激励自能学习的策略研究》已经进入课题结题阶段,下面就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会有教师在感叹:班级某某同学笨、品质差,不爱学习,却很少有教师能提出解决学生之间差异的策略与方法。
如何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大难题。
应该这样说:“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天生有差异的学生。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希望能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策略与方法。
学校发展目标:探索优质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策略。
学生发展目标:学生不断自觉地转变学习观念,在尊重个体差异的环境下,在激励的作用下学生乐学会学,找到成功的起点、方向,形成学生自能学习的素质,每一个学生达到主动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成长目标: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成为学生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在激励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研究成果目标:构建自我教育管理模式、自能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策略方法。
本研究的以上目标若都能顺利达到,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终身发展的学习习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
通过尊重个体的差异激励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自我激励”中形成自控能力,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使每个学生亲历自能学习的过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能真正实现“不用老师教,自能学习”的良好习惯”对于进一步推动和提高素质教育也具有实际的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教育“以人为本”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为指导,以古代儒家的传统教育思想为根基,接受、改造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理论而形成的,它强调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突出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个体性、自为性,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启发、诱导、激励,发掘潜能,促使学生自能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成长,全面发展,健全人格,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学生将来的生存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精神的基础。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只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后可发挥到80%—90%。
人们在受到某种激发和鼓励的情况下,可产生趋向目标的内在动力,驱使人们自觉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奋发进取,直达目标。
可以说,运用激励教育是促进学生自我完善,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本研究是建立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差异,激励发展,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自能学习,自能发展,自能创新,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的发展往往并不平衡,这就造成了学生差异的存在,但是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九种智力因素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发现这些优势,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才能,得到承认,得到发展,把他们的智慧潜能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起来。
教学评价应该适应学生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和习得素质的个体差异,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差异地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奥苏伯尔内驱力理论认为:小学生为了保持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一种把学习工作学好、干好的需要,年龄越低,这种内驱力越强。
内驱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
针对小学生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应多运用激励等手段,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获得“努力=成功”的感受,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调动内驱力,激发学习动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驱使其为了保持教师的赞赏而进行自能学习。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心理需求(1).个性心理需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能够“跳一跳,摸得着”。
从而使自己“吃得了”,“吃得好”,“吃得饱”。
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都想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调动求知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励自能学习。
(2).发展心理需求在集体中,高度的凝聚力,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气氛可以为成员个体的观察学习提供良性互动的环境,从而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关怀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和榜样激励下,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民主管理,培养健全的人格。
2、个体差异激励的方式方法(1).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实施中围绕本研究要善于搜集、设计激励材料,善于探索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能学习的途径、方法,善于提供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能学习的时间、空间,善于调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能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2).成功思想的引导心理学认为,在行为发生后给予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具有维持或增强行为倾向的效果时,就叫做激励。
在教育学中,“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
本研究中的激励,具体是指教师因学生的差异而择定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3、课堂教学有效激励的设计(1).尊重个体差异,通过激励教育分层次设定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摸得着”。
从而使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成功”来激励自己,调动求知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励自能学习。
(2).尊重个体差异,通过激励教育,教师重新整合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注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上可以是同教材,同进度,异要求,也可以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组织,以适应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3).尊重个体差异,采取形式多样的激励方法,形成自能学习品质;教育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利用“合作教学”的效能,积极创造良好的和谐的教学氛围,应通过尊重、关心来激励、唤醒学生,灵活运用教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尽量多地为他们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去努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4、目的性活动的探究(1).创设有效的活动例如: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处理信息、课本剧、分角色朗读、小法官等,通过活动形式自我激励,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自我激励”中形成自控能力,在“主动学习”中发展,使每个学生亲历自能学习的过程,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能真正实现“不用老师教,自能学习”的良好习惯”。
(2).学生自我活动设计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以学生个体差异为起点,有目的、有组织地激发和引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有益、有效的活动,即提升学生自主自信能力,又能激励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并经过学生自探、自悟、自得,从而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实现学习主动内化,使良好个性得到充分和谐发展,促进学生进步和成功.四、课题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论经验,努力把握发展方向,定期进行理论研讨,扩大对外交流,及时调整研究步骤。
实验研究法:按照随机原则在同年级中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科学地建立实验指标体系,定期进行测试,在实验中积极、妥善、有目的地收集各项数据,运用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数据进行定量、定性的描述。
行动研究法:在平时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对有关变量实施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在自然进程中的观察,以取得最为真实的材料。
在实施过程中一边探索,一边研究,分头建立、逐步修订和完善,最终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备的教学模式的体系和机制。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把教育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教学经验,定期进行分析综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发挥最优效用。
五、课题研究步骤及说明第一阶段:2011年5 月——7月前期准备阶段。
申报课题,召开教育科研报告会、研讨会、开题报告会、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课题实验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有效进行课题研究管理。
(2)研究制定课题实验实施方案,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组织开展课题论证研究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9 月——2013年12 月,理论探索和阶段性研究小结。
(1)学习有关学生个体差异的理论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2)完成学生个体差异调查问卷和分析报告。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次教学。
(4)并完成阶段性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以及研究论文。
(5)由于人员调整申请课题结题变更。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3 月----2014年7 月)(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汇报。
六、主要科研成果1、科研教师思想道德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在本职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勤奋进取,依法从教,廉洁从教,教书育人。
科研教师教育理论有了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应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和提高。
有一名教师获得市级管理先进个人;一名教师获得市级师德先进个人;6 名教师被认定为县级骨干教师,2名教师被认定为县级优秀教育工作者。
有8 篇论文被陶行知教育学会评为二等论文;12篇教学设计被陶行知教育学会认定为优秀教学设计。
2、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只有承认个体差异,才能找到更好的激励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在不断的探索中,教师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班级中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班级气氛为每个成员个体的观察学习提供良性互动的环境,从而对学生个体的发展产生积极重要的影响。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使学生在关怀激励、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和榜样激励下,积极参与学校、班级的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