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的布置作业》结题报告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的布置作业》结题报告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的布置作业结题报告南沿村总校西大慈联校小学课题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更好的布置作业》结题报告南沿村总校西大慈联校小学课题组组长:白凯组员:李丽娜刘帅宽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现实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要求自己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但很多教师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此,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

主要以计算题和解决问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解决问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

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2、时间、要求一刀切。

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目标,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统一要求,统一作业,对优秀学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觉得简单,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动脑;而对于后进生又觉得很难,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题,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的综述和分析综上所述,每人因其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成每个学生认知上千差万别。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也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要求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探索具有普遍的意义。

课题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练习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人人数学论——即《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个体差异论——每人因其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成每个学生认知上千差万别。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问题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

3、因材施教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练习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教师分层布置作业时增强了针对性。

作业的目的、目标都更加明确, 使学生有更大选择余地,从而避免了考虑多数中等生而带来的作业量膨胀或过少。

2、通过研究,让学生在作业中都能练有适合的习题,练有各自的收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使教师增强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的内容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方式,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建立一个适合小学作业分层的教学模式。

5、通过分层作业的布置和评价的研究,使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一个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实力,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学习。

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做出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每次作业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主要内容:1、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

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2、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

主要从三个方面:基础练习题,灵活应用题,综合提高题。

这三类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在分层作业的探索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激发每一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师生心情皆愉悦。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1、调查分析法。

通过问卷、走访、交谈、社会调研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得出结论,指导教育实践2、观察法。

观察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其发展状态。

3、对比法。

对比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前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4、课堂活动研究法。

坚持实践出真知的原理,按照课题设计和实施方案,在学生学习的自然状态下,有计划的开展作业分层布置。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核心概念的界定、创新点1、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2、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教学作业内容。

3、农村小学学习环境相对封闭,学习条件简陋,资源有限。

根据此特点,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计不同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达到促进个体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研究过程第一阶段(2014年3月)研究前的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

我收集很多课题学习资料,通过从图书馆和网上收集现代信息技术、互动型教学的信息和资料等方式,弄清分层作业、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并初步掌握教学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

没有理论的指导,没有理念的渗透,没有理性的积淀,深入进行本课题研究是不现实的。

我一是力求每周挤出专门时间用于读书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因材施教方面的理论,充电提高。

二是经常随笔反思。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同样也离不开实践反思。

我反思研究实践,记录自己的点滴感悟,记录课堂的精彩瞬间,记录研究中的出“彩”之处。

剖析作业设计的成功做法和必要的改进之点。

学习报刊杂志上的成功案例,汲取养分,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

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交流研讨,纠偏研究行为,保证课题健康有序地运行。

第二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实验研究阶段。

根据课题方案,按计划展开实证研究。

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实证性研究,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调整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1)分析学情,实施因材施教。

课题教师通过谈话和问卷调查了解和分析学生,主要从学生学习态度、智力发展和接受基础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层,将全班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的学生有较高的智力因素,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做题速度快,具有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是智力因素较高,但上进心少,学习不刻苦,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这种学生学习潜力最大;C层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对较低,接受能力差,作业困难的学生。

学生分层后,再把各层次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形成最优资源互补组合。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主动接受挑战,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为杜绝教师人为分层给学生及家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给学生主观分层,而是采取在教师指导下,家长配合督促下,学生自主确定层次,自主选择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主动发展,全员发展。

(2)关于“分层作业”的设置。

由学生的知识背景与认知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在内容设计上必须放弃“一刀切”的思想,大胆处理教材,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尽量安排富有层次性的弹性化作业,在保证一定量的基础题训练巩固的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让更多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课堂作业中的分层设置:课内综合练习部分应分层设置,可设置A、B两个层次。

A层为基础类,也是必做类,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B层为拓展类,是选做类,适当地增加难度进行变式练习,达到课标要求的能力,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标的较高要求。

教师讲评时A层内容面向中下生点拨重点、难点,B层内容以理思路讲方法为重点,使优生掌握,中下生受启发,保证各类学生学有所获。

例如:二年级学完除法运算后,我出了如下课堂分层作业。

例题一:A组:基本题1、练习加法运算、乘法运算。

2、常见的混合计算题:(1)28+4+15 (2)5×4×2 (3)9×3+9B组:综合扩展题:(1)8×(6+3 )(2) 6 ×25 ÷5 (3)(99-78)÷3 (4)(17+10)÷9 C组:聪明题,不用计算在○里填<、>、=号(1)9×(2+1)○9×2+1 (2)(30-23)÷1○30÷6 (3)(55+9)÷8○35÷5例题二:《万以内数的认识》作业设计A组:基础题1、找规律写数。

120—140-()--180--()。

1100—1200--()---()--1500.1000—2000--()--()--50002、看图读、写数。

3、比较大小。

120○21 1200○1220 9000○999B组:中等题1、读、写出计数器上的数。

2、填上“>”“<”“=”1990 ()1060 1854 ()898 2050()20593、在()里填上最大合适的数20()<210() 195()<2000 8()8>858C组:拓展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2()0<210 19()9<2000 8()8>8502、从0—9这10个数字中,任意选3个数字,组成三组不同的三位数,并读写出来3、从0—9这10个数字中,任意选4个数字,组成五组不同的四位数,并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