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就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 “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就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就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就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就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
”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
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袁虎少贫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就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魏文侯问李克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
”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②就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孔子困陈蔡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①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②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掣肘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
”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亡戟得矛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亡戟得矛,可以归乎?”路之人曰: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叔无孙曰:“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平阿之余子曰:“嘻!”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②“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相马古之善相马者,寒风就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肳,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
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
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譆!就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于就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此人得以富于她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王戎死孝王戎、与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