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怎样看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怎样看待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服务体系完善:
组织经营高效: 主要是指政府的
产组前织、经营产高中效、: 产产后前的、产经中营、管
支持与服务体系 完备,弥补市场 机制不足。例如
理产水后平的经高营,管供、 农业科研和推广,
产个理 产 各、环水 、 个销节平 销 环高 、 节、连, 加 连加接供 等 接各密、 切密,切组,组织织方方式
动植物重大疫 病防治,市场信 息提供,食品质 量监控等。
9)服务社会化。传统上由农民直接承担的农业生产环节越来越多地从农业
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为农业生产的 经营主体提供各种服务。如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种子、化肥、农药、薄 膜等)、产中的耕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等技术服务以及 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服务。 10)主体职业化。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可靠保证,现代农业呼唤农民 职业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培养 一批职业化的现代农业大军,造就有知识、有技能、懂市场、懂经营的现 代新型农民。 11)多功能化。农业除了提供农产品和工业原料外,还具有生活休闲、生态 保护、旅游度假、文化传承、教育等多重功能。农业发展的目标不是单一 而是多重,“从事农业不单单是一种谋生手段”,更要体现生产性、生活 性、生态性的统一,最终由单一经济转向综合经济。 12)可持续化。坚持生态良性循环的指导思想,维持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 境,不滥用自然资源,兼顾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自然 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
3
兼并重组
尽可能多兼并 重组、少破产 清算,做好职 工安置工作。
控制增量
4
2.打好“降成本”歼灭战
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物流费用和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数量增长为主 转到数量质量效
益并重等。
01 转方式
02
适度规 模经营
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推进流通体制改 革,加快全国统 一开放、竞争有 序市场体系建设。
1 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2 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3 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
4 以扶持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5 以推进标准化和可追溯为重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 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推进经营方式转变 7 以节本增效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生态环境
3)经济与科学技术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农业的国际竞争,技术制高点争夺越来越激烈 美国农场
成功的例子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生产面积
4)空巢化
多年积攒的一些阻碍发展的因素,其制约性越来越明显
空巢化——农村发展之痛
你知道什么是 “386199部队”吗
农村留守的妇女、儿童、 老人形成的特殊群体: 38指妇女, 61指小孩, 99指老人。
1.打好“去产能”歼灭战
产能过剩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拦路虎”
1
破产清算
依法为实施市 场化破产程序 创造条件,加 快破产清算案 件审理。
加大财税政策对 去产能的支持力 度,同时,出台 财税支持、不良 资产处置、专项 奖补等政策。
财税政策
2
玉米、棉花等农 产品库存过高 。 严格控制增量, 防止形成新的产 能过剩。
性化的农
产品。
01 提品质
02 促融合
4.打好“补短板”歼灭战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制约农业的一些“短板”问题越来越凸显
补齐软硬 基础设施短板
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04
保障口粮安全,保障
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03
补齐软硬 基础设施短板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和设备更新
农田水利、耕地质量
02
提升企业有效供给能力,
同时培育发展新产业 01
劳动生产率高:
—按产量,按价值 —劳动生产率高,商品率必高;反之不一定。
资源利用率高:
—无用变为有用,单一用途变为多功能性利用
现代农业四大条件
发达
先进
高效
完善
设施装备发 达:农田基 础设施好, 机械化程度 高,设施农 业先进等。
生产技术先 进:高产优 质良种,先 进科学的生 产方法,优 质的投入品 等。
间相应的基础设施。 四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布局 特别是在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一些品种的种植区域发
生了变化。
思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
1、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高库存并存
玉米阶段性供过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优质饲草供 应不足!
思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
2、“天花板”和“地板”双重制约
3、现代农业的量化标准
1)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在70%以上; 2)农产品商品率平均90%以上; 3)农业投入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至少在40%以上; 4)农业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低于20%; 5)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低于人均15000美元。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每个农业劳动力来自农业的收入至少 能养活10人”也应划入标准之列。
对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培育新型 职业农民
创新金融 保险服务
改革 路径
完善土地 流转机制
健全耕地 休养生息政策
创新农产品 价格机制
重要的任务
化解过剩产能 重点任务
2016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传统农业升级 为现代农业
支持和培育 新兴产业
此次会议主要亮点在于: 全面系统地部署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从战略上看,结 构改革推进非一日之功,要 打持久战,从战术上坚持以 问题导向打好五大歼灭战: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 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 一降一补”。
7)组织化。组织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 最佳载体。彻底改变单家独户小农经济的格局,实现农户和生产资源、生 产资料基本进入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8)信息化。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 业生产、市场、消费等各个具体环节,加速传统农业改造,大幅度地提高 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
2)专业化。农业生产按照农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 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
3)机械化。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 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机械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它是实现农业 现代化的基础。
4)科技化。先进的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农业增产的60%-80%依 靠科技进步来实现。基因技术、生物工程技术、遥感遥测技术、精准农业技 术、电子计算技术以及激光技术等最新科学技术方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 用,使现代农业生产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效式率效高率高。。
四大领域
现代种植业—大田、 设施农业
现代加工流通 业—收购、储藏、 加工、零售
四大 领域
现代养殖业—畜 禽养殖、水产养殖
现代观光休闲农 业—观赏、采摘、 渔钓、娱乐、度假、
民俗等。
2、现代农业的特点
1)规模化。有土地规模化和生产过程规模化两种形式,前者通过土地流转 (租赁等方式)得以实现;后者则通过生产合作,对土地、机械、劳动力等 共同利用来完成。
节能减排:金安现代农业进行时
4、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意义
1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 保障工业原料需求 3 保护消费者健康
建设现代农业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 务;意义重大:
4 促进农民增收
5 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6 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5、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困境
1) 2) 3) 4) 5) 6)
认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背景 思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
对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
现代农业
四大 目标
保障农产品供给的数量 保证农产品供给的质量 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大 指标
资源产出率高:
—土地,水,饲料
产品质量高:
—理化质量,食品安全质量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产量的损失 常年农作物的平均受灾面积是7亿多亩,成灾面积是4亿亩,绝收面积
1亿亩,因灾损失粮食每年在一千亿斤左右。 二是成本增加 在抗灾的过程中间要浇水、排涝、施肥,包括还要进行改种、补种,
必然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 三是造成农业基础设施的破坏 像台风、洪涝这样冲击力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损毁农田以及田
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抓住了提高农业市场竞争 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着力加强农业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求由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 平衡的跃升,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 重要任务。
思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
3、耕地摞荒与过度耕作同在
据英国2013《每日电讯报》报道科学家日前在悉尼举行的一 次碳农业大会警告说,全球肥沃土壤将在60年内消失,粮食 种植成问题,未来消费者将会为日益飙升的粮价买单,并有 可能会导致发生灾难性的粮食危机。
5)市场化。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自给,而在于 为市场提供商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农业从生产成果到手段普遍商品化, 农产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6)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 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 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 产业系统。
8 以发展电子商务为重点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9 以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为重点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不 当 之 处,敬 请 指 正。
谢谢!
产品结构 生产结构 区域结构
要树立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