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新理念

现代教育新理念

19世纪中叶的英国的实证主义教育学家斯宾 塞则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作 准备。
20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却 认为: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就 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
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 施教——学习, 操作——模仿, 榜样——感化的过程。
在这里,教育必须具有一种影响,教育 必须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精神交流与对话。
这也就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 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 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 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因此,教育在内涵上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 2、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优势 3、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4、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
我们的培养目标——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
教育的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一切的知识的根本 就是道德,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 是处。”
卢梭说过:“向头脑中灌输真理, 只是为了保证不在心中装填谬误。”
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
一个核心——健全人格;
三个基础——身心健康,走向社会, 终身学习。
本专题主要内容: 一、教育的价值是培养 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三、教育的使命必须是富有人文的关怀 四、教育的理想必须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五、现代教育新理念对校外教育的启发
一、教育的价值是培养 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18世纪中叶的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 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
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 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 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创新教育的教育转向:
从守成性教育、维持性教育 ——创新性教育
从注重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注重教育的文化革新功能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爱护学生的生命、关怀学生 的幸福、重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 同时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人道精神的人是每一位教育 者都应该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 活和积极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 “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简单的传声筒。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更是人性 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 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 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四)我们的教育离培养创新能力还有多远? (五)创新的课堂贵在于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三、教育的使命必须是富有人文的关怀
(一)为什么要倡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不 是什么也人截然分开的东西,它们是和人的情感世 界融合在一起……”“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 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
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 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一)现实教育的四个层次
从总体来看,人类教育可以归纳为四种 类型和发展层次:
即:书本型教育 工具型教育 智能型教育 创新型教育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进行创新教育
我国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压 抑和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忽视了对学生 创新精神的培养。
荣获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 文认为:“创新精神是很重要的,中国学校过多强调 学生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创新精 神则显得明显不足。”
这种促进的教育态度,可综合成四类: 理解学生、 与学生和谐相处、 积极的自我意识、 教育的期待。
四、教育的理想应该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一)为什么必须要有教育的理想
三个重点——社会责任感;创新;实践。
问题很大的不是孩子能否学好科学、 电脑、英语,他们现在在这些方面的条件 都胜于上一代。
最担心的是整个环境养成他们的自我中 心。精力集中于课业,竞争考名牌大学,从 小不做家务,不会和不爱劳动,心理不健康, 缺乏良好的道德,这是最可怕的。
教育者的责任是帮助个体发展 能力、完善人格,而不是把学生塑造 成为一个知识的容器。
2、好奇心
基础科学的突破和技术创新依靠创新人 才,而创新人才关键的素质就在于好奇心、 对科学的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好奇心很重要。
“努力很重要,但是好奇心更重要。没有 人努力学习的程度会超过一个拥有好奇心的孩 子。”
智力生活的天性基础是好奇心。 好奇心泯灭,活跃的智慧将不复存在。 自信的背后没有好奇心作为助推器提供动力, 是无法到达一流境地的。 好奇心不足的人,也就是怠慢自己智慧的人。
(三)我们的课堂缺少了什么?
1、问题能力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 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 大发现都一定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 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 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 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 和形式的。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 “引领”,或者更确切的说,帮助儿童成为充 分成型的和完美无缺的人。
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具有引导的意义。 (1)要引人热爱生命 (2)要引导人去寻找自我,理解生活
(3)要引导人去努力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 (4)要引导人与环境作积极的对话
现代教育要警惕人文精神的失落
尼采的一句“上帝死了”,是对人的精神 危机的最高概括和最好表述。
人的生命是由身心两个方面构成的: ——身,即身体,是生命的物质载体; ——心,即心理,是生命的精神载体。
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绝非 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 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 在”。
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 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二)教育中人性关怀是如何表现的? 1、让人情更浓一些 2、让赞赏更多一些 3、让鼓励更多一些 4、让笑容更多一些 5、让宽容更多一些
一个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 内核是“促进”,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行为有 所帮助,包括提高学习能力,增强自信心, 缓和焦虑,以及克服优柔寡断,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