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稿

《神奇的水》说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课《神奇的水》,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科以新课标为依据,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水的神奇本领。

在教学课程中,不但追求学科知识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更突出学科知识的整合,强调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引导。

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水,将有关学习置于生命之源的广阔背景下,使学生体会到联系生活的教育所带来的魅力。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并了解水的两个神奇本领在生活中的现象。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到科学,对科学充满兴趣,但是没有掌握学习科学的方法,还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

三年级的孩子在此阶段主要是学会观察,学会动手做,学会记录。

要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为以后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有毛细现象。

2、了解水有表面张力。

3、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

教学重点:
认识水有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
寻找水在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设计: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兴趣,爱玩是三年级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在课的开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水和怎么玩水入手,告诉他们老师会教他们新的玩法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老师教孩子用纸棒做实验,让学生猜纸棒浸泡在红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猜了以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通过实验发现水会爬上去。

接下来比较,水能沿着纸爬上去,能不能沿着其他材料爬上去,课前我准备了纱布条,粉笔,塑料棒和玻璃棒,通过不同材料的比较来发现水是沿着有孔的材料爬上
去的,引出毛细现象的概念,接下来又准备了两个演示实验,红水滴在纸上和玻璃上,让学生辨析是不是毛细现象,为什么是和为什么不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毛细现象的认识。

认识了毛细现象之后,第三个环节设计的任务就是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同样先教会孩子滴管的使用,然后让孩子们猜一元硬币上能滴多少滴水水才会溢出来,同时用画图的方法把从侧面观察到的硬币上的水即将溢出来前的样子画在纸上。

汇报的时候把各个小组画的图作比较会发现虽然画的有差异,但是共同点都是水面都会鼓起。

发现这个现象以后,让孩子分组讨论为什么水鼓起来都不会溢出来,通过讨论更加深孩子对“团结的水”这一概念的形象认识,最后教师总结出水面张力。

然后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水面张力现象,把科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

最后,为了更加深孩子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利用水面张力让回形针浮在水面上,并让孩子上台试一试,没试的孩子就作为回家之后的兴趣活动。

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这时,学生的脑子就会冒出许许多多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从而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欲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