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部X线正常及基本病变

胸部X线正常及基本病变

胸部X线正常及基本病变
汉中市中医医院影像科
影像观察与分析
• 正常影像学表现 • 基本病变表现
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胸廓
胸部正常影像学表
• 胸部正位片
• 胸部侧位片
胸壁软组织
• 胸锁乳突肌 • 锁骨上皮肤皱褶 • 胸大肌 • 女性乳房和乳头(一般对称)
骨性胸廓
• 肋骨 12对 • 锁骨 • 肩胛骨 • 胸骨 • 胸椎 正位片一般只显示1-4椎 体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是肺组织过度充 气而膨胀的一种状态。由支气管的部分 性阻塞产生活塞作用,即空气能吸入而 不能完全呼出。
X线表现:两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 变细、稀疏;胸廓呈桶状,肋间隙 增宽,膈肌低平。
阻塞性肺不张:是多种 原因所致肺内气体减少 和体积缩小的改变。
原因:支气管阻塞、肺外压迫、肺内瘢痕牵拉。 ① 一侧肺不张:患侧肺野密度均匀增高,肋间隙变 窄。膈肌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健侧代偿性过度 充气。
空洞与空腔阴影:空 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 生坏死、液化,坏死 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 出而形成。空腔与空 洞不同,是肺内生理 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肺大泡、含气肺囊肿 及肺气囊等部属于空 腔。
X线表现:空洞形态不规则, 周围 有密度高的实变区,内有液平(急 性肺脓肿);空洞内壁凸凹不平, 可有壁结节(癌性空洞),亦可空 洞内规则。干酪性肺炎,空洞腔较 小,大片坏死区内多发不规则透光 区。空腔的壁薄而均匀,周围无实 变,腔内无液体。合并感染时,腔 内可见气一液面,空腔周围可见实 变影。
胸膜
• 叶间胸膜:X线束与叶间胸膜平行时,空降其呈线状致密影。 • 斜裂:一般只能在侧位片上显示。 • 横裂(水平裂)
胸部正常影像学表现

肺野
• 概念:纵膈两旁含气肺组织在X线上表现为均匀一致的透亮区, 称肺野。两侧透亮度相同,深吸气时增高,呼气时降低。
肺野的分区
肺门
• 组成------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构成,其中以肺 动脉为主,肺静脉次之。 肺门正位像: • 位置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4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
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1侧位片(胸部正位片示右肺下野 片状模糊影,边界不清,右心缘显示不清楚;胸部侧 位片示相当于右肺中叶内侧段位置见一三角形致密影, 边缘平直,尖端指向肺门。)
支气管肺炎 (双侧下肺野 中、内带肺纹 理增多,并见 散在小斑片状 模糊影。)
双肺浸润性肺结 核(双上肺有浸 润、增殖及钙化 病变,右上肺见 一空洞,双下肺 小斑点状模糊阴 影为支气管播散 灶。)
②肺叶不张:肺叶密度均匀增高,体积缩小,叶间 裂向心性移位,邻近代偿性过度充气。
③肺段不张: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 肺门,肺段缩小。
④ 小叶不张:小斑片状高密度影,与炎症不易区分。
肺实变:灶性、肺段、 大叶或一侧肺、肺泡内 的气体被渗出物代替而 形成肺实变。多见于急 性炎症、肺TB、肺出血、 肺水肿。
X线表现:片状淡薄的 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与肺叶或肺段形态一 致的高密度影,边界 清楚, 可见支气管气 像。
支气管气像: 在实变的高密 度影像中可见 到含气的支气 管分支影,裂为界,见大片状密度 增高影)
右肺中叶大叶性肺
右肺中叶大叶性肺炎正位片
• 膈在外侧、前、后方与胸壁相交呈肋膈角,在内侧与心脏形成心 膈角。肋膈角与心隔角均呈锐角。 • 正常膈肌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两侧对称,运动范围为1--3cm, 深呼吸时可达3--6cm。
基本病变X线表现
•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 肺部改变 • 胸膜改变 • 纵膈改变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 分为先天和后天,后天又分为腔内机械性和腔外压迫性。 • 程度上分为部分阻塞性肺气肿、完全阻塞性肺不张。
正常肺门位置及结构
肺纹理
• 组成 :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结组成,其中以肺动脉 及其分支为主。 • X线表现: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
肺纹理增多
纵膈
• 后前位胸片上,纵膈为两肺之间致密阴影。 • 正常纵膈影居中,呼吸时无左右移动。 • 后前位一般右膈比左膈高1--2cm,一般位于第9或第10后肋水平, 左右可以一样高,也可以左侧比右侧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