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公共关系】第一章公共关系的基本问题1.公共关系的定义类型:(1)管理职能论:代表:美国莱克斯·哈罗;国际公共关系协会;(2)传播沟通论:英国人弗兰克;美国人约翰、马斯顿;《不列颠百科全书》;(3)社会关系论:美国希尔兹,英国公共关系协会;(4)表征综合论:1978年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大会上;美国《公共关系季刊》(5)现象表述论:美国公共关系协会;(6)利益均衡轮:日本学者小林太三郎。
2.组织形象;(1)公共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组织形象;(2)组织形象的概念:所谓组织形象就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3)评价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认知度、美誉度和、和谐度;3.公共关系的指代: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和公共关系学科+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状态: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和不良的公共关系状态;4.公共关系的含义: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5.公共关系与其他概念辨析:(1)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①二者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②二者采取的手段不同;③二者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
(2)公共关系和广告联系:①公共关系常常借助广告的形式来传播信息;②公共关系的工作能对广告起指导作用;③两者都源于传播学,都以传播为主要的工作手段。
区别:①目标和原则的不同,公关的目标是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广告的目标是推销某种产品和服务,在原则上公关要以公众利益为原则讲求真实可信,广告的主要原则是引人注目,追求与众不同的轰动效应。
②主体的不同,公关的主体范围大,而广告的主体范围小。
③传播的手段和周期不同:公关的传播手段种类多,而广告的传播手段种类少。
公关的传播周期较长,广告有明显的季节性、短暂性和阶段性。
④传播的目的和评价看:广告倾向于短期的、具体的评价,公关倾向于长期的、整体的评价。
(3)公共关系与宣传联系:两者都依靠传播媒介;区别:传播方式不同,公共关系是通过双向沟通说服公众而宣传是通过单向的灌输控制公众。
6.关系....三大构成要素分别是社会组织、传播、..的构成要素是主体、媒介、客体;公共关系公众。
7.公共关系的特征:(1)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是公共关系活动的绝对前提,公共关系活动从掌握事实开始,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2)以沟通为手段: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立足于长远的沟通。
(3)以互惠为原则:公共关系明确认定利益目标,公共关系的道德是“大家都赢”。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一.外国古文明时期的公共关系的起源1.公元前1800年的巴比伦王国的农场公告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关系痕迹。
2.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公共关系著作。
3.古罗马的独裁统治者儒略·凯撒是一位沟通技巧的精通者,纪实性著作《高卢战记》被西方一些著名的公共关系专家称为“第一流的公共关系著作”。
《每日纪闻》最早的报纸。
二.人类早期的公共关系具有两个基本特点:(课本32页)(1)自发性和盲目性;(2)层次小和范围小;(3)最常使用的媒介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
三.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想,一种学科而系统的理论,一种新型的职业,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
(一)巴纳姆时期(愚弄公众时期)悖公共关系思想(二)艾维·李时期(公关之父,单向灌输观念时期)(1)1903年艾维·李在美国开办了一家正式的公共关系事务所;(2)《原则宣言》;(3)艾维·李的原则:①向公众说真话;②公众必须迅速被告知。
(三)伯内斯时期(投公众所好时期)(1)美国公共关系顾问爱德华·伯内斯使公共关系科学化;(2)1923年出版了论述公共关系理论的著作《舆论明鉴》,成为公共关系的第一部经典性著作;(3)伯内斯对现代公共关系的重要贡献:伯内斯使我们的公众摆脱了对新闻的从属,初步建立了现代公关的理论体系。
(四)现代时期(“双向对称”时期)美国著名公共关系专家科特利普和森特合著的《有效公共关系》标志着公共关系走向成熟,有“公关圣经”之称。
双向对称指一个社会组织为了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一方面要把社会组织的想法和信息向公众进行传播和解释;另一方面,又要把公众的想法和信息向社会组织反馈,目的是社会组织和公众建立和谐关系。
四.现代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即原因(1)社会组织的高度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协调、融通和整合的发展趋势是公共关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石。
(2)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的出现是公共关系产生于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3)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政治条件: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公共关系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条件。
(4)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传播手段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是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物质技术条件。
(5)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文化心理因素:20世纪初,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在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建立一种类似于人际情感的良好关系,人们的经营管理思想和观念的这种深刻的改变为现代公共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1.为什么公共关系将会获得飞速发展?原因:是由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其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形成决定的。
2.现代公共关系的基本趋势?(即世界范围内公关发展的主要特点)(1)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2)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3)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4)社会管理功能多元化;(5)理论的科学化和系统化;(6)民族化和公共关系意识的普及化;(7)规模日益扩大。
六.现代公共关系在国外的发展情况(一)公关在国外的发展1.公关在美国的发展情况:(1)美国的公共关系的教育逐渐普及;(2)美国的各种公共关系协会纷纷成立;(3)公共关系的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2.欧洲的公关发展情况;3.美洲的公关发展情况;4.亚洲的公关发展情况;(二)国际性公关组织的成立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简称IPRA)在英国伦敦成立,现总部在日内瓦;它的诞生标志着公共关系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行业而独立存在。
(三)世界范围内公共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公关自身的职业化和行业化;②公关学科的规范化、行业的国际化;③公关教育的专门化;④公关活动主体的多元化。
七.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发展(一)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历程1.现代公关在中国的产生①1980年,中港合资深圳蛇口华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成立——我国第一家公共关系性质的专业公司。
②中国第一家公共关系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2.公共关系行业组织的出现1987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1991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3.公共关系教育的发展在南方,深圳总工会于1985年1月最先创办了公共关系培训班,开我国公共关系培训的先例。
广州白云山制药厂于1984年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设立公共关系部。
(二)我国公共关系的特点:①主体多元化;②理论先行化;③社会教育;④人员年轻化。
(三)我国公共关系发展中的问题①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②国内公共关系公司的专业化水平、服务品质与国际公共关系公司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③高素质的公关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中国公共关系业的迅速发展;④宣扬传播不够,百姓无人喝彩。
(四)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对策①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率先建立公共关系意识,要在宏观上加强指导和引导;②对已经正式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公共关系职业,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进行管理;③加大对公共关系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真正了解和认识什么是公共关系。
④对公共关系的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培训要专业化、经常化、科学化、规范化、实用化。
⑤要不断吸收国外已经成功的经验,同时不断挖掘中国古代优秀的公共关系萌芽。
(五)中国公共关系发展和展望①中国公共关系的理念向国际化发展;②中国公共关系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也日趋国际化;③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化程度日益提高,与国际接轨。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功能一.公共关系对组织的功能(1)监测环境:指观察与预测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公众情况和其他环境变化情况;(2)帮助决策:同时不断寻找宣传的契机,进一步扩大组织影响;(3)宣传引导:①大力宣传制造舆论;②保持和维持对组织的有利的舆论;③促进或强化有利于舆论争取独立舆论,扭转或反击不利舆论;(4)沟通协调(5)全员教育组织环境的信息,既包括组织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状况,亦包括组织所处的人文环境情况,既包括组织外部的公众情况,亦包括组织内部的公众情况。
组织自然环境信息包括组织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灯等方面的情况;组织公共关系工作主要是关于人文环境的工作,它包括与组织利益相关的公众态度、意见及其变化,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动态。
宣传引导侧重于从组织到公众的定向影响,着眼于对公众认识的引导;沟通协调则侧重于组织与公众之间双向对称交流,着眼于组织与公众情感的联络;全员教育含义:在组织内部增强全体员工的公共关系意识,促使全体员工关注公共关系工作,调动全体员工参与公关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它们围绕总体的公关目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二.公关关系对个人的功能(一)公关关系推动个人观念不断更新(1)注重个人形象的观念;(2)尊重他人的观念;(3)合作观念。
(二)公关关系促使个人能力得到提高(1)交际能力;(2)自我调节能力;(3)应变能力第四章公关关系的组织结构公共关系主体:公关当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方叫做主体,被动的一方叫做客体。
(一)公共关系主体含义: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二)公共关系主体的特征:①目的性②整体性③环境适应性④独立性和多样性(三)公共关系主体的类型(1)根据社会职能,社会组织可以分为经济组织、文化组织和政治组织;(2)根据目标特点,社会组织可以分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3)根据公关关系的历史和实践,可以将公关关系组织机构分为三类,即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部,社会上的公共关系公司和各种公共关系社团。
一.公共关系部(一)含义:指组织内部针对一定的目标,为开展公关关系工作而设立的专业职能机构。
(二)公关部的工作有哪些?①举办或参加专题活动;②对外联络协调工作;③编辑出版工作;④调研工作;⑤社宾接待工作;⑥参与社会组织的决策;⑦对内协调工作。
(三)公共关系部的地位与职能①公共关系部是组织的信息情报部;②公共关系部是组织的决策参谋部;③公共关系部是组织的宣传、外交部。
(四)组建公共关系部的原则①精简原则;②自动调节原则;③专业性原则;④协同性原则;⑤服务性原则;⑥针对性原则;⑦权利与责任相适应的原则。
(五)公共关系部的一般模式1.按照公共关系的工作特点来考虑(课本74—75页)(1)按公共关系工作手段设置;(2)按公共关系工作对象设置;(3)按公共关系工作区域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