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寒热喜恶,肌体温凉,口渴与否等情况。
另外要注意舌象,脉象以及涎,涕,痰,尿。
便等排泄物的观察。
2.生活起居护理病人居处宜向阳,通风,洁净,室温应适度偏高。
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忌冷,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加盖衣被。
3.情志护理对病程长,病情较重的患者,要注意安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保持气机调畅。
4.饮食护理寒证患者宜温热性饮食,忌生冷;卒中寒邪所患的表寒证或里寒证,可用姜糖水趁热服下,或在食用的菜蔬中多加些姜,葱,胡椒粉等辛散之品,以助驱邪外出;虚寒证患者,可用温补类药膳,以助阳散寒。
5.用药护理寒证多用辛温燥热药,应中病即止,以免辛热之品过用伤阴。
药宜温服。
6.对症处理可配合针灸,热敷,推拿等方法以助驱除寒邪,如风寒痹证患者,除应注意局部保暖外,还可用针灸,拔火罐等方法解除关节疼痛。
(二)热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发热,汗出,神志,食欲,二便,斑疹,出血,舌苔,脉象等。
另外,观察是否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出现。
2.生活起居护理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空气新鲜,
凉爽通风,温度适宜,清洁卫生。
患者衣被应勤更换。
里证热重者,可予冷敷。
对感受时邪疫疬的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相互染易。
高热神志不清者,要注意预防褥疮及意外事故的发生。
3.情志护理热证病人情绪易于激动,应注意安定其情绪,以利康复。
4.饮食护理饮食宜新鲜清凉,忌食辛辣,滋腻动风之品。
烦热口渴者,可多饮清凉饮料,或多食西瓜,梨及蔬菜等。
应鼓励病人多饮水。
5.用药护理清热解毒之剂宜凉服或微温服。
其煎煮之法,视药物不同而有别,如辛凉之品煎煮时间要求稍短。
一般药物每日一剂,分上下午各一次服。
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加服一剂,每日四次分服,服药相隔时间约3小时左右。
6.对症处理高热患者,除用冷敷外,还可用冷盐水灌肠或针刺大椎,合谷,曲池以清热;热扰心神者,可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等以清热开窍;热毒内盛,腑气不通者,可服用生大黄浸液以通便泻火;咽喉肿痛,口舌糜烂者可用锡类散,冰硼散等吹喉及口;若温热之邪内迫营血,出现耗血动血之鼻丑,齿丑,呕血,便血等,可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白及粉等随症处理。
(三)虚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汗出,疼痛性质,二便,舌象及脉象的变化,以区分表虚,里虚,虚寒,虚热等。
如精神不振,面色淡白,少气乏力,畏寒肢冷,腹痛喜按,大便溏
薄,小便清长,舌质淡嫩,脉微或沉迟无力为虚寒证;心烦不眠,口燥咽干,潮热盗汗,大便干结,舌红,脉细数为虚热证。
2.生活起居护理虚证患者居处宜安静,空气新鲜,光照充足,温湿度适宜。
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冒。
要适应四时变化,生活有规律,做到起居有常,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病重者应静卧休养,避免过度疲劳。
对大小便失禁病人要及时更换床单衣裤,以免损伤发生褥疮。
指导患者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锻炼方式,以增强体质。
3.情志护理虚证患者体弱,病程长,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工作应主动热情,态度和蔼亲切。
应鼓励他们乐观,开朗,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恼怒,抑郁,思虑等精神刺激。
4.饮食调护应根据气,血,阴,阳亏损的不同,分别给予相应的饮食调护,以加强营养。
阳虚,气虚,血虚病人,宜食温补之类的膳食,如肉,蛋等,忌寒性食物及瓜果生冷;阴虚或血燥的病人,宜用清补之类的饮食,如百合,银耳等,忌辛辣,油炸,煎炒等温燥动火伤阴之品。
5.用药护理虚证患者,服药时间长,有厌药心理,故中药当浓煎,可少量多次服。
服药应在餐前或餐后1—2小时温服,以免影响食纳。
6.对症处理虚寒腹痛可予热水袋热敷,或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或拔火罐止痛;若脾虚所致之腹胀可用小茴香温熨腹部或灸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以温阳行气;虚证发热不宜
冷敷。
(四)实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神色,寒热,疼痛的性质,二便,汗出,脉象等情况。
注意辨别虚实的真假,谨防出现危证。
2.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清洁安静,病人宜卧床休息,烦躁者要慎防坠床。
3.情志护理实证患者一般起病急,病程短,大多数思想顾虑较多,精神紧张。
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细致的进行解释,解除思想顾虑,增强信心,使其情绪安定,以配合治疗,促进早日恢复健康。
4.饮食调护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肥腻之品。
腹痛患者,饮食宜有节制。
5.用药护理实证多采用泻实祛邪之法,服药后应加强观察。
攻下药沉降下行,宜空腹服用,以利药达病所,但应中病即止,以免伤及正气。
6.对症处理实寒腹痛可隔姜灸神阙,或针刺足三里,中脘,用泻法。
也可用沉香,元胡粉各1。
5克吞服,另可用热水袋或炒盐熨腹部。
便秘患者,应注意让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指导其清晨或睡前按顺时针方向做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
患者宜食清凉,润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等,清晨空腹可饮淡盐水或蜜水。
实热证之高热,可参照热证的护理。
(五)阴虚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患者发热,汗出,饮食,口渴,二便,舌苔和脉象的变化。
2.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内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凉爽,安静整洁。
平时要注意生活调摄,忌劳累,息妄想,戒房室。
注意口腔清洁,早晚用温盐水或漱洗剂漱口。
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和个人爱好,做适当的活动。
3.情志护理心烦焦躁者须耐心开导,让病人安定情绪,消除其顾虑,教育病人树立乐观情绪。
4.饮食调胡饮食宜富有营养,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动火伤阴之品,禁烟酒。
可食用滋阴清热药膳,如银耳,冰糖煎汤服食,海参,甲鱼适量清炖或配菜作佐餐食用等。
根据胃纳情况,可酌情食用梨,枇把,梅子等养阴生津的水果。
5.对症处理盗汗者应避免室温过高,以免引起出汗,出汗后及时更换衣被。
也可用锻牡蛎,锻龙骨研粉,纱布包扎,用以扑身,有止汗之效。
注意寒温调节,须防汗后受凉感冒。
(六)阳虚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寒热,汗出,二便及舌苔,脉象等变化。
2.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宜通风向阳温暖,空气新鲜,做到起居有节,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3.情志护理积极疏导,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饮食调护宜食温养饮食,如羊肉,狗肉,桂圆等,忌寒凉,
生冷之品。
有泄泻的病人,应忌油腻,粗硬及其他不易消化的食物。
5.对症处理脾阳虚,腹痛泄泻,完谷不化者,可针灸或按摩关元,气海,足三里穴。
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可予吴茱萸15克,五味子60克同炒研末,每晨服6克,米汤送下。
(七)亡阴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寒热,面色,脉象,汗出,二便等情况。
2.生活起居护理按危重病护理,病室保持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
取去枕平卧位,不宜搬动。
3.对症处理根据病人所出现的情况,作相应的处理。
如汗出过多者,应更换汗浸的衣褥,烦躁者应防止坠床。
(八)亡阳证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寒热,脉象,汗出。
二便等情况。
2.生活起居护理按危重病护理,注意保温。
取去枕平卧位,不宜搬动。
3.用药护理独参汤口服或鼻饲。
4.对症处理可针灸神阙,关元,百会,气海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