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拨方法导引列表分析法本节知识具有关联性,要同时记住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特点又截然不同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用列表方式进行比较,便于掌握。
疑难解析1.地震(1)地震的发生:地震一般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①注:地应力——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它的内部同时产生一个与外力相对抗的力,这就是内力。
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叫做应力。
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2)震源、震中(读图)震源——岩层发生断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震中——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震中。
(3)震级、烈度震级——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震级来表示。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左右。
烈度——同一次地震,在不同地区所造成的破坏程度是不相同的。
某一地区的地面所受的破坏强度,用烈度来表示。
2.3.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地区基本相同。
滑坡的形成条件:一是地质条件和地貌条件。
二是内力,外力和人为作用影响。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
(2)丰富的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它们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4.如何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解: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就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性的限制。
但是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关联性。
基于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有时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发生了推波助浪的复合效应。
①各种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多发生在地壳活动强烈地区。
如川、滇、黔接壤地带。
②灾害发生过程中的群发性——由原生灾害引发次生灾害,例如天文、气象、水文因子可触发地震;地震可衍生山崩、滑坡、泥石流、海啸、瘟疫等群灾伴生,以致形成恶生循环的灾害性。
③地质灾害的社会性——所谓灾害是相对人类这个主群体而言的,如果没有人类这个主群体,便无灾害可言。
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发生在无人区,就只能被视作地质现象,而无灾害的对象了。
同时,人类这个社会既是灾害的承受者,又是灾害的制造者。
如违反自然规律的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量抽取地下水,滥采、滥伐、滥垦、修建水库大坝不注意生态问题等),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典例精评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读图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
解析:读图获得信息,川、滇、黔交界处地质灾害的分布地区是一致的。
分析可知这是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所致。
答案:(1)川、滇、黔交界处位于世界主要地震带上,是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也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地表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一旦有暴雨,就形成了泥石流。
(2)泥石流滑坡 (3)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
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不断提高。
知识强化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 )A.地震B.森林退化C.泥石流D.洪水泛滥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 )A.海啸B.滑坡C.火山D.台风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 (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D.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6.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7.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震源深浅B.释放能量多少C.破坏程度D.震中距远近素质优化1.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ab表示,bf 表示_________________。
(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
(3)c点所受的影响和破坏比f点,从图上可看出的原因是c点的比f点小。
(4)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小到大排列应是。
(5)图中地面上的三条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
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合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同点的集合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我国海南岛某县,60年代初该县的森林覆盖率为66.2%,每年登陆台风难以造成损失。
1963年9月7日—9月9日,十一级台风在该县登陆,雨量为384毫米,未造成灾害,70年代,该县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为17.5%,登陆台风或轻或重都造成灾害。
1977年7月19日—7月21 日,十一级台风在该县登陆,雨量为400毫米,不仅造成洪灾、暴雨,还引发了几处山谷中含有大量泥石流,它们共冲毁水利工程669宗,冲毁农田141.2公顷,倒塌房屋122间,死亡5 9人,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读了上面的报道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的国家。
在上述的短文中,该县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2)造成该县灾害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人为原因是。
(3)上述材料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哲学启示?创新深化1.举实例,说明人类在改造环境时,为什么可能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2.读图分析: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下列各词填入图中:震源、震中。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地发生了4.5级地震,B地的震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情况下A地的破坏程度比B地。
(4)一般情况下,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倍左右。
综合实践试做地震报警器。
有些地震活动区,在大地震到来之前,小地震会突然增加,因此必须加强对小震的监视和测报工作,以预报大震。
请做一报警器。
材料:玻璃瓶、铜、铝或铁片、铁环、导线、电铃等。
做法提示:将包上了铜、铝或铁片的瓶子,倒立在固定的铜、铝或铁环中,接上导线,串联电源和电铃。
如图:报警器原理:瓶子因支点面积小,稳定性小,所以当地面稍有震动,就会被震歪,此时金属皮与金属环接触,使电路形成通路,电铃就会“报警”了。
探究学习在南美洲,人们想了一些缓解火山爆发的办法,你认为对的是( )A.把水灌入火山口,浇灭火山内的火B.在火山上钻一条隧道,引出高温岩浆,把火山能量释放出来C.把原子弹放在正在喷发的火山上D.向天祈祷E.以上方法都行不通生活运用……穿过薄雾,我来到火山口,站在酸瀑布前时,一股酸水突然喷出,我浑身上下都淋了个透。
接着来到一些小气孔处,我看这些小气孔好象不错,便坐在上面取暖……第二天,裤子上出现了许多小洞。
我想,我给了短语“热屁股”新的诠释。
请根据上文诠释“热屁服”。
科内渗透读下图,回答:1989年10月17日17时4分(西八区区时),美国旧金山附近发生了6.9级地震,世界各主要地震台记录了这次地震的各种数据。
请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A地震台(东三区)公布,地震发生于当地时间10月18日4时4分。
是否正确?。
(2)C、D、E三个地震台测得该次地震震级3级、4级、6级。
是否正确? 。
(3)D、E两个地震台测得的两地地震烈度均为8度,是否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科间渗透根据材料,回答以下各题:材料:格林尼治时间2002年1月17日凌晨5点,位于刚果(金)境内戈马市以北10千米的尼拉贡戈火山突然爆发,造成100多人丧生,50多万名戈马市居民逃离家园,进入邻国卢旺达。
这是尼拉贡戈火山1977年以来首次喷发。
当年的那一次喷发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共造成约2000人死亡。
尼拉贡戈火山这次喷发的岩浆不是从火山口流出的,而是从山坡上的三个裂口流出,岩浆摧毁了沿路数十座房屋。
戈马市80%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遭到破坏。
1.国名“刚果(金)”括号中“金”的含义是 ( )A.国名简称金B.最大城市的简称C.首都的简称D.说明该国盛产金刚石2.火山爆发时 ( )A.北京时间为1月18日13时B.全球大多数地区为1月17日C.日地距离逐渐增大D.开普敦烈日炎炎3.一般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 )A.地壳中的软流层B.上地幔C.下地幔D.地下约60~250千米至400千米4.火山爆发的一般过程是。
5.火山爆发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6.尼拉贡戈火山的喷发说明刚果东部一带地壳比较薄弱,因为这里有一条世界著名的断裂深陷的带;此带南起河口,向北延伸到西亚的附近。
7.分析的“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图”,戈马市居民逃难邻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迁出地中的“十”B.迁入地中的“十”C.迁出地中的“一”D.迁出地中的“O”8.刚果(金)境内主要是热带雨林带,该自然带的典型动物是 ( )A.猩猩B.河马C.孔雀D.长颈鹿9.二战前,刚果(金)属于下列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 )A.英国B.法国C.葡萄牙D.比利时10.火山爆发除了给人类带来灾难外,还可以带来( )A.矿产资源B.旅游资源C.土地资源D.地热资源11.尼拉贡戈火山长期熄灭达24年之久,说明该火山属于 ( )A.活火山B.休眠火山C.死火山D.既是休眠火山又是活火山参考答案:知识强化 1.AC 2.AB 3.AD 4.D 5.BC 6.CD 7.B素质优化 1.(1)a震源 b震中 ab震源深度 bf震中距 (2)减小 (3)大震中距(4)f <c<e<d<b (5)B 2.(1)台风、泥石流、洪涝 (2)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风和狂风,乱砍滥伐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