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简洁实用ppt课件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简洁实用ppt课件


译文:孟子说:“这些人哪里算得上是大
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
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候,母
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
‘去到了你婆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丈夫!’把顺从作为正道,是妇
女之道。
14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个人富贵了,不要迷失自我。高尚的人格并不因为身处 贫贱而改变。珍爱名誉,保持气节。面对权势的威压能坚持原 则而不失操守。这是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道德底线。这就 要求我们即使在高压、淫威、权势及武力逼迫面前,都能不屈 不挠,守得住,站得直。
17
【内涵评析】面对贫穷的折磨、暴力的威胁和富贵的引诱,孟 子的这句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 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文字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 振聋发聩的声音。
11
第二则
《孟子·滕文公下》
12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 道不确实是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 会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事。”
13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 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 敬必戒,无 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何谓大丈夫?(用原文回答)
孟子认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行1其6 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句意品读】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威 武不能压服他的志。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浩然之气” 和“大丈夫” 气概的基本内涵; 3、从孟子的“养气说”中借鉴立身 处世的智慧,感受先贤大师的人格魅力。
2
字音辨识
﹒恶乎长( )
﹒馁也( ) 揠﹒苗( )
枯﹒槁( )
﹒耘苗( ) 丈夫之﹒冠也( )
答﹒案:wū něi yà/ɡǎo yún ɡuàn
9
2.孟子认为培养浩然之气要注意什么? 【分析探究】(1)直养无害,它是平时积累义而产生的,一个 人只要做事情合乎正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 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可以充塞于天地之间。
(2)配义与道,有这种浩然正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 一样坚定。
(3)集义无馁,指平时集义养气,不放弃,长时间坚持才 可以。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译文: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 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 养气的事,但又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 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促使它成长。不要像 宋国人那样。
6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 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 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 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7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句意品读】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 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它属于仁义、 道德的范畴。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它必须靠我们日积月累, 长期培养。
8
【内涵评析】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常施仁义、操守美德对人格塑 造的重要意义。人的思想意志集中于求道为仁,就会以具体的 行动去加以完成,日积月累,必会有所成就。这就启示我们, 修养德行,要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只要不断地培养充实, 就会使自己的“内功”大增。

3
第一则
《孟子·公孙丑上》
4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译文: 1公孙丑(孟子徒弟)问道:“请问老师擅长于哪一方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说。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 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上下四方。它作为一种气,跟义和道 相配;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义而产生的(这 气产生于做一件件事情都合乎义),而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义的5 事 就可以取得的。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
译文:住在天下最大的住宅(即仁)里,
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即礼)上,走天下最
宽广的道路(即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
一同遵循仁义道德,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践
履自己的主张;富裕和显贵不能惑乱他的心,
贫穷和低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权势和压力不
能屈服他的什么?
关键词是大丈夫;论题是何谓大丈夫。
(4)勿正勿忘,勿助长也,指要做集义养气的事情,但不 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急于促使它成
10
长。
3.选文第一则讲述了宋国人“揠苗助长”的故事,这一故事意 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分析探究】“揠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积累的重要性,不 仅知识积累如此,技艺学习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 方方面面,都与积累有关。只有踏踏实实地学习,勤勤恳恳地 工作,循序渐进地积累,我们才能面对困境不悲观,不沮丧, 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译文:宋国有一个忧虑自己的禾苗不长而去拔 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到家中,对他家里的人说: ‘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 快步赶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
天下之人不帮助禾苗生长的是很少的。认为集
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是种庄稼而不锄草的人;
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用
处,而且还损害了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