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2讲 初中力学综合二. 教学目的:解答力学综合题的方法三. 教学内容: (一)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1](江西省中考题)一个10N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s 内移动了15m 。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是2N ,求:(1)拉力的功率;(2)上述条件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s ,拉力做的功是多少?分析:由于物体是水平方向做运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根据做功的条件必须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方向上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而本题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尽管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做功。
功率是反映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1s )内物体所做的功。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且物体此时应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水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到的摩擦阻力,则拉力大小可知。
最后利用相关公式去求得结果。
解:(1)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N F F f T 2==W sm N t S F t W P T 103152=⨯===; (2)s m smt S v /5315=== J s s m N t v F S F W T T 10010/52=⨯⨯='='=' 答:(1)拉力的功率为10W ;(2)匀速移动10s 时拉力做的功100J 。
(二)假设法就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条件、物理过程或物理结果事先作出假设,一般假设为理想状态或特殊情况,然后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作出推理、分析、演算直至得出结论。
[例2](长沙市中考题)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小球A 和B ,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2:1:=B A ρρ 现将A 、B 放入盛有足够多水的容器中,当A 、B 两球静止时,水对A 、B 两球的浮力之比为5:8,则=A ρ kg/m 3,=B ρ kg/m 3。
分析:判断A 、B 两球在水中静止时的浮沉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妨把两球可能出现的浮沉情况都进行假设,进行计算并与题目所给的条件进行比较,再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A 、B 两球质量相等,则: 1:2::==A B B A V V ρρ假设两球都浸没在水中,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为: 1:2:)(:)(:===B A B A B A V V gV gV F F 水水ρρ显然假设不成立。
再假设两球都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1:1::==B A B A G G F F该假设也与题意不符。
因而可确定,一球漂浮,一球浸没。
又因为A B ρρ>,所以,A 球漂浮在水面,B 球浸没在水中。
其所受浮力分别为:A A A A gV G F ρ==,B B gV G F 水排ρ==所以58:==B A A B A gV gV F F 水ρρ又1:2:=B A V V ,所以:33/108.0m kg A ⨯=ρ 33/106.1m kg B ⨯=ρ(三)等效法就是当我们所研究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其某一方面跟另一简单的物理现象、规律效果相同时,用简单的物理模型代替复杂的模型,并保证物理意义、物理规律、作用效果不变的方法。
[例3](山西省中考题)实心正方体木块(不吸水)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600cm 3(g 取10N/kg )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2)木块上放置一个重4N 的铁块,静止后木块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木块的密度是多大?(3)木块上放置铁块后与未放铁块相比,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大多少?分析:这道题的第(1)问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直接求出;第(2)问中,木块的重力可由第(1)问浮力的大小及漂浮条件得到,再由gGm =可求出质量,所以,求木块密度的关键是要求出木块的体积。
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注意解题条件的等效变换,即放置在木块上铁块的重力铁G 大小恰好等于木块增加的浮力的大小浮F ∆,因而可求出增加的排V ∆就是木块原来露出水面的体积,最后得到木块的总体积,从而求得木块的密度;第(3)问中,同样的道理,木块底部增加的压力F ∆就是浮F ∆,再由压强公式SFp =,就可求出增大的压强了。
解:(1)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为:排水浮gV F ρ=610600101063=⨯⨯⨯=-(N ) (2)N F G 6==浮木kg kgN N gG m 6.0/106===木木木块上放置铁块后受到的浮力增加了N G F 4==∆铁浮,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增加的量为:3433104/10/104m kgN m kg NgF V -⨯=⨯=∆=∆水浮排ρ 排排木V V V ∆+=33343410104106m m m ---=⨯+⨯=3333/106.0106.0m kg mkg V m ⨯===-木木ρ (3)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增加的量为:Pa mN S F S F p 40010422==∆=∆=∆-木浮木水(四)整体法所谓整体法,就是指思考物理问题时,不拘于问题的局部特征,而是着眼于问题的整体结构,通过对问题全面认真考察。
从客观上理解和认识问题的本质,挖掘和发现整体结构中问题的关键点,抓住问题的内在规律,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方法。
[例4](辽宁省中考题)一实心塑料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是300cm 3,塑料块的质量是多大?当在塑料块上放置一个重2N 的砝码后,塑料块刚好没入水中,问此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塑料块的密度是多大?(g 取10N/kg )分析:对于两个物体(或两个以上)的连接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的习题是比较多的,求解的方法多样,将所有物体视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既省去了对每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又简化了解题过程。
解:塑料排浮G G F ==363310300/100.1m m kg V m m -⨯⨯⨯===排水排塑料ρkg 3.0=放上砝码后,将砝码与塑料块视为整体,漂浮在水面上。
N N N G G F 532=+=+=塑料砝码浮3433105/10/100.15m kgN m kg N gF V V -⨯=⨯⨯=='=水浮排塑料ρ 3334/106.01053.0m kg mkg V m ⨯=⨯==-塑料塑料塑料ρ(五)比例法在应用定律、公式来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常会遇见某些物理量保持不变(或相等),因而只需要研究其中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问题,这时常依据物理定律、公式,利用物理现象中保持不变(或相等)的量,将其他已知量与未知量建立比例关系,这种利用数学的比例式来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比例法。
[例5](重庆市中考题)甲、乙两个长方体,由不同材料制成,其中底面积分别为240cm S =甲、230cm S =乙,高度之比2:3:=乙甲h h ,密度之比为1:3:=乙甲ρρ,若把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乙放在甲上,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为7000Pa ,把乙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时,桌面对乙的支持力为多少牛?分析:这是道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密度与压强知识的综合,此外还涉及到力的平衡,质量与重力关系等知识。
该题的突破口可以从密度的概念出发,找出它们之间的知识链:密度——质量——重力——压力——压强。
找出这些关系,利用比例式就可求解。
解:因为mg G =,Vm=ρ,Sh V =,所以: 623304013=⨯⨯=⨯⨯==乙甲乙甲乙甲乙乙甲甲乙甲h h S S g V g V G G ρρρρ所以乙甲G G 6= 因为甲乙甲甲S G G S F p +==所以甲乙甲pS G G =+即:24104070006m Pa G G -⨯⨯=+乙乙 解得:N G 4=乙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可知,水平桌面对乙的支持力大小等于G ,为4N 。
(六)综合法综合法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就是从要求的结论或结果入手,分析所求结论或结果所需的条件,题意是否给出,若条件不足,则应先求解条件的不足部分,如此推导,直到与题意所给条件完全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解题的整体过程。
[例6](江苏省中考题)用如下图所示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A 。
若物体的质量为140kg ,体积为60dm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求:(1)物体(2350N (g 取分析:力的顺序为:F W W F F A →→→→总有浮 要求物体露出水面体积的大小,也就要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减小值,所以应根据后一次情况中力的平衡条件,先求出后一次情况中物体所受浮力。
解题顺序是:露浮浮V F F F F A→∆→'→'→'。
解:(1)600===A gV gV F 水排水浮ρρ(N )1400==g m G A A (N )N N N F G F A A 8006001400=-=-=浮FShF W W A ==总有η )(250N n F F A==η(2)F n F A''=η)(1120N F n F A ='='η浮F F G AA '+'= ∴ )(280N F G F A A ='-='浮露水浮gV F ρ=∆∴ )(102.332m gF F V -⨯='-=水浮浮露ρ【模拟试题】1. 小黄假日去图书馆阅览室看书,当馆内大厅的时钟指向3h55min ,他离馆,刚到家时,家中的时钟指向4h10min ,此时他发现书包忘在阅览室,便以相同速度原路返回去拿,来到图书馆大厅时,厅内时钟已是4h15min ,家里的钟是准确的,那么,图书馆大厅的时钟是快还是慢?5. 考察到音响效果,一般剧场的混响时间应设计在( ) A. 0.1s 左右 B. 1.5s 左右 C. 3s 左右 D. 5s 左右6. 一般人对频率在什么范围内的声音最为敏感?7. 从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要迅速张开嘴巴或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8. 有一种密度瓶大家可能没有见过,但道理很简单,如图所示,它是一个壁较薄的玻璃9. 同速度v A. 5N 10. 量分别为1m 、2m A. m 11. A. C. 12. A. B. C. D. 13. 下列几种与摩擦有关的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档服装一般用光滑丝织品作内衬,目的是便于穿脱 B. 高速公路的路面特点是比普通公路更光滑些C. 在餐具中,从使用角度看,普通的竹筷要比塑料筷好D. 木工用锯子锯木料时,要经常在锯条上抹些油14.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迭放着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用细线挂在左边竖直墙上,D. 上述三种做法都不行1. 慢5min2. 880m3. s m v A /3=4. 东南,s 55. B6. kHz 55~17. 可以减小振幅 8. 略 9. B 10. B 11. AD 12. D 13. B 14. C 15. B 16. 0.2G 17. 2; 5; 15 18. 皮带上a 、b 受摩擦力都向↓,物体c 不受摩擦力 19. B 2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