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实词的读音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体味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多角度发掘文本的寓意(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个性化解读。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文中重点词的读音及意义。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味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
1、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挖掘文本的中心思想。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
五、教学时数
三课时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全班齐读课文,注意易错字音、断句停顿。
二、导入
1、板书书写课文标题及作者《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
2、提问:根据课文题目可以提炼出那些信息?
三、
1、扁鹊是什么人?
原指传说中上古轩辕时期的一位名医,文中的扁鹊是战国著名医学家,姓秦名缓字越人,尊称扁鹊。
春秋时期东方一些地区常将良医成为扁鹊。
2、蔡桓公是什么人?
春秋时蔡国的第七代国君。
他的封爵本是“侯”,“公”是对国君的泛称,下文中称“桓侯”。
3、“见”指的是什么意思?
觐见(进见),会见君主。
四、作者及出处简介
1、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
善用寓言说理。
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均出自《韩非子》
2、《韩非子》,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喻老”: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本文本意是说明老子: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时候;干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
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五、梳理文本
(一)、请几名学生将课文分部分朗诵。
(ppt中有配图)
(二)、注意重点字音。
quâhuán jiàn cóu yìng
扁鹊蔡桓公立有间腠理不应
xuán tàng wâi jìsuǐsuì
还走汤熨火齐骨髓遂死
(三)、文本梳理
1、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
见:进见。
有间:一会儿。
疾:小病。
腠理:皮肤纹理。
将:要。
恐:恐怕。
深:严重。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纹理,不治疗恐怕要严重。
”
2、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
之:不译。
好:喜欢。
以为:以之为,把…作为。
功:功劳。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出去,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
二课时
梳理文本内容
1、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过。
复:又。
之:的。
益:更加。
深:严重。
应:理睬。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说:“您的病在肌肉皮肤,不治疗将会更加严重。
”桓侯不理睬。
扁鹊出去,桓侯又不高兴。
2、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
不悦。
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说:“您的病在肠胃,不治疗将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理睬。
扁鹊出去,桓侯又不高兴。
3、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望:远远看见。
还:通“旋”,回转。
走:小步跑。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4、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
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故:特意。
使:派。
汤:通“烫”,用热水焐。
熨:用药物热敷。
及:达到。
针石:针灸。
齐:通“剂”,药剂。
属:管。
无奈何:没有办法。
是以:因此。
请:请求。
桓侯特意派人询问扁鹊转身就跑的原因,扁鹊说“病在皮肤纹理,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皮肤,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骨髓,(那是)司命所掌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现在病在骨髓,我因此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
5、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使:派。
索:寻找。
遂:就。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就病死了。
三课时
一、古文现象
1、通假字
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
汤熨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
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
二、古今异义
将恐深。
古:严重,厉害。
今:与“浅”相对。
以为功。
古:把(它)作为。
今:认为。
而还走。
古:小步跑。
今:行走。
居十日。
古:过,停。
今:居住。
三、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2、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勇于正视,及时改正。
3、要正视缺点错误,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4、不可主观猜测,切勿拒绝忠告。
5、见微而知著,小患易酿大祸,要及早提防。
6、谨慎对待,避免困难。
7、不可盲目自信,要多听从他人劝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