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天性――教养之争
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1)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2)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3)笛卡尔
2、环境决定论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2)洛克的白板说
(3)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2)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螺旋式向前发展。

4、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熟等。

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②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③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

幼儿正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2)遗传素质
①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发展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基本前提。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

儿童在智力、才能、个性等都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遗传素质的影响。

④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3)后天环境和教育
①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

②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

④通过教育可以发扬优良的遗传素质,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

⑤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使用,也是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三、发展的特征
1、个体发展是有规律地进行的
(1)个体发展从简单到复杂
(2)个体发展都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
2、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3、发展具有阶段性
(1)婴儿期这一年龄阶段主要在于身体的生长发育
(2)幼儿期则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
四、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

从根本上讲,我们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1、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2、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3、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第二节儿童发展的内容
一、儿童生理的发展
1、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
2、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
3、儿童牙齿的生长
4、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5、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1)视觉的发育
(2)听觉的发育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4)触摸觉的发育
(5)动作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二、儿童心理的发展
1、智力的发展
2、语言的发展
(1)词汇的发展
(2)语法的发展
(3)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
第三节儿童发展观
一、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于儿童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主要涉及到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点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

二、儿童教育观
1、教育观:教育观是人们对于教育在儿童发展中作用的根本看法。

(1)"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说
(2)"维持――促进――诱导"模式
2、我国的现代教育观
(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体、智、德、美、劳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
(5)家园配合,协同发展。

第四节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近三、四十年,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新的研究成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二)关键期的学说也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三)环境在早期教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起促进作用
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从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提出的。

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所谓“印刻”的概念。

印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

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

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卡玛拉被救回到人类社会时,约七、八岁,从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生活方式等都表现出狼的习性。

(一)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的介绍
1、儿童行走训练的实验
2、抓握训练的实验
3、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
也是在婴幼儿期奠定基础的。

(二)从幼教成功的经验,
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三)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
第五节儿童发展制约幼儿教育
一、教育必须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一个人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生活条件,在种系遗传的基因控制下就会按一定顺序发展成长,所以每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总是大体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就会有差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都是相对的
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为学前教育提供科学基础
1、学前期儿童身体发育极为迅速
2、动作发展
3、智力发展
4、儿童的活动
5、自我意识的发展
本章课后思考
识记:
儿童发展。

理解领会: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