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14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综述14

[8 Park R E B, Urgess, E W.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Socio logy[M ]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9 Vogt W. Road to Survival[M ]. New York: William S loan, 1948.
研究史(国外)
1948
1973
1995
1965
1980
研究史(国内)
• 我国的土地承载力研究兴起于80年 代。
• 80年代初,宋健、田雪原等人分别 提出了我国土地资源可承载的人口 数量。
研究史(国内)
•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 持,国内13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参加的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 研究》项目。该研究以土地资源-粮食生 产-人口承载的分析为主线,预测了全国 及各省、市、区未来2个时段内(2000年 和2025年)可承载的人口规模。到80年代 后期,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在中国全面 展开。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综述
目录
背景起源
1
研究史
2
研研究究现现状状
3
前景展望
4
背景
承载力一词原为物理力学中的一个物理 量,指物体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 最大负荷。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土地资源评价的重要 指标,以单位面积土地所能承载的人口潜力 作为计算基础,因此有的研究直接就称为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1] 余霜,李光. 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 岳晓燕,宋伶英. 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 [3]封志明.土地承载力研究的缘起与发展 [4]陈念平. 土地资源承载力若干问题浅析 [5]王书华,毛汉英.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案例研究 [6]罗贞礼.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国土资源导刊 (湖南), 2005, 2(2): 25-27. [7 陶在朴(奥地利).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145.
研究现状-特征
• (1)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日趋模式 化 • (2)由粮食单一指标走向综合指标体系 研究 • (3)研究对象的日益丰富化
研究现状-计算方法

土地生产潜力


载 力
土地资源承载
的人口数量
研究现状-计算方法
研究方法现状
研究方法
环境因子
植被潜力 结构
系统动力学
机理型模型 统计型模型 混合型模型 ECCO模型
前景展望
(1)土地承载力的“综合”研究
对于载体而言。土地不应仅局限于耕地, 而应是 包含园地、林地、城镇居民点、交通用地和未利用土 地等在内的广义的土地。
对于承载物而言。土地问题是由人的社会、经济 活动所造成的,所以承载对象应是人类的各种社会、经 济活动, 如承载的城市规模、经济产值、交通规模、 土地的纳污能力等, 而不仅仅是承载人口规模和人口 消费压力。
前景展望
(2)土地承载力的“支撑系统”研究
土地承载力研究面对的是“一个包括人口、资源、 环境在内的纷繁复杂的大系统”,为此,我们应充分 重视研究对象的系统属性,从综合的、动态的、反馈 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前景展望
(3)土地承载力的“类型”研究
在实践中发现某一类型区的特征和问题,针对 某一区域实施有的放矢的战略措施和对策。
[10Odum E P. Fumdamentals of Ecology[M].philadephia,PA:W B.Saunders,1971.
起源
土地承载力的思想渊源,最 早可以追溯到韩非的“民众财寡” 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适度人 口”。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 粮食、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 甚一日, 在人口急剧增长和需求迅 速扩张的双重压力下, 以协调人在1758年, 法国经济学家奎士纳在《经 济核算表》一书中便讨论了土地生产力与 经济财富之间的关系,这二者关系的提出, 为之后的土地承载力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启 示。 • 1921年, 帕克和伯吉斯提出了承载能力的 概念。根据他们的意见, 可以根据某一地 区的食物资源从而确定该区域能供养的人 口数量。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3)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延伸性不够
土地承载力研究仅限于土地资源的 生产能力,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加强其它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性 的承载力的研究。例如:矿产资源承载力、 地理环境的人口承载潜力等方面。不能将 区域土地承载力系统作为一个孤立、封闭 的系统,应重视其开放性。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2)影像解译的参数标准不统一
现代技术如遥感(RS)、地理信息 系统(OrS)等广泛应用在土地承载力的 研究领域中。但是在对影像进行分析 解释时,人们的参照标准不一样,因 此其中必定会夹杂着不少人为主观因 素,同样的影像不同的人可能得到完 全相反的结论,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统 一标准,以便得到科学统一的数据。
瓦赫宁根模型 迈阿密模型
研究现状-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现状
土地承载力
耕地土地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
农用地土地承载力 城市土地承载力 生态用地土地承载力
研究现状-存在问题
(1)对土地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计算不够 准确。 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 生产能力的计算和人均消费水平,对它 的影响因素较多,这部分计算不准确, 就会导致最终的结果不准确或者得到与 实际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
(4)土地承载力的“预警”研究
“预警”是指辨别和排除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出 现的非持续利用征兆的人类行为,从而实现资源的 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前景展望
随着土地承载力研究的日趋深入,在计算机支持 下,各类数理方法进入承载力研究领域,模式化趋向 日益普遍。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从早期的线性 规划模型,到现在广泛应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先后 出现了多目标规划模型、目标规划模型、模糊目标规 划模型、门槛分析模型和层次分析模型等等,促使承 载力研究更加综合和深入。相信不久的将来土地承载 力研究一定会在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