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照亮未来——《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在读书之前以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思考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思想的演变?研究管理思想演变的意义何在?读完《管理思想的演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十分浅显,但确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人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完成。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雷恩在开篇就提出,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是现在和过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产物。
管理思想影响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它。
雷恩在“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四大章节中都着重介绍了当时经济、社会、政治上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我理解本书有莫大的帮助。
研究过去是为了指引未来。
我们借鉴国外经济管理的经验和理论,为的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工作搞好。
对于历史上的管理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对国外经济管理中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消化,为我所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的科学制度。
以上是我读书过程中大致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我具体学习情况的总结记录。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
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
正如课本所介绍的,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雷恩介绍了近东、远东、埃及、希伯来、希腊、罗马以及天主教会的管理实践,这些早期文明中最初的管理实践与尝试提供了许多关于组织与管理的远见卓识。
例如,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都遵循“管理十人”的规则;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分工将生产力最优化的观点,中国的朝廷工厂也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在公共管理方面,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建立了全面的权力等级制度;天主教会在当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控制相当突出,其领袖们也认识到了使整个组织制度化的需要。
雷恩认为早期管理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
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
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
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
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或称清教主义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宗教支持。
虽然韦伯的观点也面对质疑与挑战,但他的思考与分析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教主义提倡珍惜时间、鼓励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提倡节俭、克制与个人奋斗。
受严峻的清教主义的影响,人们努力工作,自我克制、自我监督,节俭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出剩余和利润,这些剩余的部分投入到新的事业,或改善原有的企业。
信仰新教的父母在培养子女时会叫他们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这些做法会使孩子具有更强烈的获取成就的需求,这种需求将推动经济的发展。
泰罗的父母都是清教徒,这与他日后在管理方面的成就不无关系。
文化的新生为工业化创造了先决条件,因而建立一个合理、正式、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的需要也随之产生了。
但是,早期的管理到现代管理的演变确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18世纪的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变革。
工厂制度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继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后,管理成为生产的第四要素,与此同时,管理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从农村到城市就业的工人对工厂单调的劳动、严格的纪律和时间限制没有任何好感,工作时常常得过且过表现异常。
熟练的技术工人极度紧缺,甚至出现卢德运动那样捣毁机器的极端事件。
早期企业家试图通过在工作中摸索的经验来解决管理工厂和劳动力的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试图寻找“新和谐”,巴比奇在科学管理时代之前很久便创立了科学管理方法,尤尔和迪潘成为管理教育的先驱。
巴比奇、尤尔和迪潘更注重组织与方法问题,而欧文更关心工业化对人的影响。
这些先驱的贡献是卓著的,但不可否认他们提出的原则仍是些支离破碎的观点。
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企业家更多关注生产销售、财政、招募劳动力,管理被视为局部性的、个人的。
特殊的问题而非一般化的理论原则。
大洋彼岸的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之后又经历了南北战争,但是在19世纪末却成为世界上政治与工业的领导力量。
工业革命到达美国后,孕育了纺织工业,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制造技术面貌焕然一新,铁路和通讯则创造了美国第一个大型企业。
雷恩介绍了斯莱特、麦卡勒姆、普尔,还有大名鼎鼎的卡内基。
卡内基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推动工业发展。
大致总结一下早起管理思想的文化环境。
社会上,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中世纪,社会都是封闭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伴随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新教伦理兴起,激励人们获取成就,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开放而且推动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
经济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重商主义逐渐衰落,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竞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工业化的大幕拉开。
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替代君主制,财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制度背景。
总体来看,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科学管理前的管理思想,文化新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而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生产制度,这也是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雷恩将这些问题归结为三类,十分独到和精辟:一是有效使技术、材料、生产结合起来的组织和方法问题;而是如何控制、激励、发展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三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如何让把上述两方面融合在一起的管理问题。
第二部分科学管理时代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阶段始于19世纪后半叶,劳动生产率问题是这一时期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普遍价值的问题。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为这一时期的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学管理,顾名思义,是指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科学分析方法。
不过,泰罗在意见听证会上指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伟大的心里革命。
”工时研究是泰罗制的基础,他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实际而不是根据传统来决定工人合理的工作量。
他探索新的刺激手段,实行差别计件制。
他提出了“同等工头”这个新见解,挑选并培训一流的工人,使工人掌握标准的生产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
他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职能工长”监督方式,但这种制度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他提出在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
他还实行一种成本会计法,这种方法遭到他所在的伯利恒钢铁公司高层的强烈发对,最后泰罗不得不离开公司。
当然正如泰罗在听证会上所说,工人和雇主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应变对立为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
作为19世纪末重要的领路人,泰罗具有很多可贵的品质。
作为新教徒的后代,他继承了父母勤劳、节俭的品质,意志坚定,对自己要求严格。
他具有探索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并且以一种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孜孜不倦的调查、试验、分析。
他富有创新精神,喜欢思考和钻研问题,致力于寻找“最好的方法”。
泰罗还是一位实践活动家,重视实践,到处演讲,还担任许多公司的顾问。
特别让人意外的是,泰罗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他不仅获得了机械工程师学位,而且是美国业余网球锦标赛的冠军,还拥有高超的高尔夫球技。
毫无疑问泰罗是一位天才,为他的时代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没的痕迹,他是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位核心人物,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
泰罗是科学管理时代的领路人,有越来越多的杰出的人才加入到运用、传播、发展科学管理思想的行列。
拥有数学天赋的巴斯忠诚得贯彻了泰罗的正统思想。
甘特创设新的任务与奖金制度而且使用图表帮助管理,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吉尔布雷思夫妇扩大了疲劳研究的范围,还特别强调了科学管理中的心理学。
莉莲·吉尔布雷思——“管理的第一夫人”,格外令人钦佩。
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卓越成就(她是工业心理学的首创者,并且把人的因素带进科学管理),还在于她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在于她能在“男人的世界里”冲破世俗与偏见的束缚不断探索。
个人认为科学管理有两大核心:效率主义和人的因素。
人事管理领域既发端于“福利工作”和“改善工人境遇”的观念,又发端于科学管理。
法约尔是行政管理理论的开创者,他的许多思想成为管理学的基础。
他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即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团结精神,主动性。
划分了管理的五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的一生都是在科芒博公司——一个采煤和铸铁联营公司度过的。
这个企业在法约尔的领导下建立了垂直一体化体系。
向后与煤炭和铁矿开采企业一体化,向前一体化则是把铁熔炼成钢并同时销售铁和钢。
法约尔认为管理并不仅仅是设计制度和方法以提高生产的速度(正如科学管理所倡导的),而且要井井有条地安排整个组织的生产、销售、财务以及会计各项职能实现一体化。
法约尔坚持认为他的观点与泰罗的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泰罗与法约尔都是管理学大师,他们思想的异同背后是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
泰罗是在新教徒伦理与开放的美国文化环境中成长的,法约尔则身处较为封闭的法国社会。
泰罗从普通工人做起,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发迹,他首先在工厂实践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中归纳一般性的结论。
法约尔一开始就进入了管理者的行列,从经理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一般管理理论。
泰罗英年早逝,他的著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不乏指责和争议,法约尔活的时间很长,但他的巨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在他在世时并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要素提供了管理过程的概念理论。
他的管理理念是可以被学习、传授、实践的,是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马克思韦伯是与泰罗、法约尔同时代的伟人。
韦伯是杰出的社会学家、宗教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著名的代表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韦伯访问过美国,接触到科学管理思想,他认为美国是最资本主义化的国家,比较美德经济现状后他开始思考:一个资本主义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是否可以形成卡特尔、托拉斯这样的大型组织并按照促进创新精神的方式来进行管理。
韦伯感受到为大型组织和大规模企业建立合理基础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官僚集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