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学情分析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口算,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所以在学习笔算时,让学生在口算的基础上理解学习,就容易多了。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试题的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学前准备
二、探五、全课总结
1、出示口算题
2、导入新课
3、教学例1,出示表格
4、指导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5、教学例2
6、出示巩练题
7、新课小结
8、出示思维题让学生练习
9、教师总结
先算 再算 简便写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新课程改革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突破口,倡导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通过问题解决构建知识的理解,实施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在本课教学活动中,主要问题有:连加、连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如何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出现进位、退位又怎样计算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以提出问题为中心;以观察、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渠道。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基本信息
课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作者及工作单位
北海市海城区**小学郭老师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了两道例题,这样安排既可以突出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有利于学生对连加连减知识的联系。教材在例1中,把统计和连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例2通过运西瓜的情景图引出连减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把口算和笔算又结合起来,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灵活性是十分重要的。
1、成绩好的学生会很快掌握方法,并能准确计算,但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感到困难。特别是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2、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多种算法,这是老师正确引导。
3、由于连加连减在计算中有的要进位、退位;有的不进位、不退位;有的可以口算;有的又要笔算。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发生错误。老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教学反思
1、通过引导、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学生已掌握了按顺序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比较热烈,学生兴趣很高。
3、学生作业书写工整,计算认真。
4、个别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忽视进位或退位的数,出现一些错误。
5、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进位、退位的教学,培养学生养成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1、利用情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突破难关。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完成作业。
4、通过连加连减,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5、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先算 再算 简便写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