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勾当(ɡōu)蜂拥不足为据(jù)张惶失措B. 拘泥(ní)默守美不胜收(shènɡ)惟妙惟肖C. 衍射(yǎn)迁徙畏罪潜逃(qián)强词夺理D. 瞥见(piē)寒暄大相径庭(jīnɡ)谈笑风声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小屋粗制滥造,不能与古希腊能工巧匠建造的相比。
B. 经过警方锲而不舍的侦查,一宗曲折离奇的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C. 大病之后,原本强壮的王老师已形销骨立,我简直认不出来了。
D. 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演讲起来妙语连珠,高谈阔论,很受听众青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经超过两年左右,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B. 能不能把纪律放在前面,是领导干部党的观念强的试金石。
C. 同学们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并倾听着张校长的讲话。
D. 2019年7月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30号05组卫星。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对老师来说,科学的态度是合理利用电子产品。
②对电子产品生产者来说,要开发设计更多的良心产品。
③怎么解决学生电子产品“使用度”的问题?④对家长来说,应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新事物。
⑤这就涉及学校、家长和相关商家的态度。
A. ④③①⑤②B. ③⑤④①②C. ④③②①⑤D. ③⑤①④②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据了解,遂川左安桃源梯田被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之一,其一年四季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春如银链挂山间、夏如绿浪从天泻、秋如金塔顶玉宇、冬如白玉砌云端。
B. 春如银链挂山间、夏如金塔顶玉宇、秋如绿浪从天泻、冬如白玉砌云端。
C. 春如绿浪从天泻、夏如银链挂山间、秋如金塔顶玉宇、冬如白玉砌云端。
D. 春如银链挂山间、夏如绿浪从天泻、秋如白玉砌云端、冬如金塔顶玉宇。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
(4分)【甲】清平乐·春晚[北宋]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乙】清平乐[宋]赵令畤春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6.下列对两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词写残春景象,乙词写清明时节词人回忆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
B. 两首词都写春,都表达了词人对美好年华逝去的慨叹。
C. 甲词上片写词人面对万花凋谢的景象而不胜伤感。
D. 乙词的下片写主人公对友人思念却不得相见的无限感伤。
7.下列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词开篇借莺儿之口吐露词人的情感,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B. 乙词中“搓得鹅儿黄欲就”将春催杨柳生发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写了出来。
C. 甲乙两词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在写景中寄托词人的思想情感。
D. 甲词上片由听觉转为视觉;乙词下片采用对比,给人肝肠欲断之感。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12分)杜本,字伯原,其先居京兆,后徙天台,又徙临江之清江,今为清江人。
本博学,善属文。
江浙行省丞相忽剌术得其所上《救荒策》,大奇之,及入为御史大夫,力荐于武宗。
尝被召至京师,未几归隐武夷山中。
文宗在江南时,闻其名,及即位,以币①征之,不起。
至正三年,右丞相以隐士荐,诏遣使赐以金织文②币、上尊酒,召为翰林待制③、奉议大夫,兼国史院编修官。
使者致君、相意,趣④之行。
至杭州,称疾固辞,而致书于丞相曰:“以万事合为一理,以万民合为一心,以千载合为一日,以四海合为一家,则可言制礼作乐⑤,而跻⑥五帝三王之盛矣。
”遂不行。
本湛静寡欲,无疾言遽色。
与人交尤笃于义,有贫无以养亲、无赀⑦以为学者,皆济之。
平居书册未尝释手。
天文、地理、律历⑧、度数⑨,靡不通究,尤工于篆隶。
(选自《元史·列传·卷八十六》)【注】①币:用作礼物的丝织品。
②文:同“纹”,花纹。
③翰林待制:官职名,后文“奉议大夫”“国史院编修官”都是官职名。
④趣:催促。
⑤制礼作乐:制定礼乐制度。
⑥跻:登,上升。
⑦赀(zī):钱。
⑧律历:乐律和历法。
⑨度数:算术。
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力荐/于武宗B. 其/先居京兆C. 以万事/合为一理D. 尤/工于篆隶9. 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
(3分)(1)善()(2)遣()(3)疾()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4分)(1)尝被召至京师,未几归隐武夷山中。
(2)有贫无以养亲、无赀以为学者,皆济之。
11.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杜本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三)古诗文积累(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1)会当凌绝顶,。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长河落日圆。
(4)海内存知己,。
(5),直挂云帆济沧海。
(6),独怆然而涕下。
(7)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
(17分)杏花如雪肖复兴(1)两年前的春天,我对面一楼的房子易主。
新主人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
她们娘儿俩住进之后,一天到晚脚不拾闲地忙乎。
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后,娘儿俩买来了三棵小树。
汽车把树拉来,工人把树扛到院里,和娘儿俩一起把树种下。
正是春天花红柳绿的时候,小树的枝叶葱茏,绿得格外清新,给小院一下子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枝叶摇曳在窗前和门前,屋子也显得神清气爽。
(2)几乎每天下楼,我都会和这娘儿俩打照面。
彼此寒暄之后,渐渐熟络了起来。
我问她们这种的是什么树?她们告诉我是杏树。
我知道杏树开白花,但梨树也开白花,山桃最初开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
分不清这三种树,闲聊时候,便好奇地请教她们娘儿俩。
(3)母亲很耐心地告诉我:山桃开花早,这三种树,山桃最先开。
然后,杏花才开;最后,梨花才开。
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后才开的。
你分清这前后的次序,就好分辨了。
(4)我依然好奇,母亲怎么知道这么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5)母亲对我说:从小在农村长大。
原来老家屋前就种着杏树……女儿抢过母亲的话说:是我姥姥种的,种了好多棵,结的大白杏,可好吃呢!母亲望着女儿,又笑了起来。
(6)她们娘儿俩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夏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来了一辆宝马小汽车,从车上下来一个男人,像是女孩的父亲,帮她们从屋子里扛出行李等好多东西,锁上了大门,像是要离开的样子。
(7)我走过去,问母亲:你这是要去哪儿啊?(8)母亲告诉我:我家住沈阳,这不,孩子他爸爸来接我们回去了,在这里住的时间不短了,家里也需要照顾。
(9)我又问她: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她说:明年,明年开春就回来,带我妈一起回来,买这个房子,就是为了给我妈住的。
老太太在农村辛苦一辈子了,我爸爸前不久去世了,就剩下老太太一个人,想让她到城里享享福。
孩子她爸爸说到沈阳住,我就对孩子他爸爸说,这些年,你做生意挣了钱,不差这点儿钱,老太太就想去北京,就满足老太太的愿望吧!到时候,我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孩子他爸爸把公司开到北京来,一起陪陪老太太。
(10)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门前的杏树,我特意先来北京买房,把杏树顺便也种上,明年,老太太来的时候,就能看见杏花开了!(11)听了她的这一番话,我的心里挺感动,难得有这样孝顺贴心的孩子。
我不由得冲她,也冲她的男人竖起了大拇指。
(12)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门前的三棵杏树都开花了。
别看杏树长得都不高,开出的花却密密实实的,非常繁茂。
我仔细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还是分不清它们,好像它们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13)可是,这家人都没有来。
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层,洁白如雪。
房门还是紧锁着。
(14)今年的春天,杏花又开了,又落了一地,洁白如雪。
依然没有看到这家人来。
(15)一地杏花,那么得厚,被风也一点点地吹干净了。
叶子长出来了,先小后大,先红后绿,三棵杏树换装了,似乎不急了,静静地等候着来年春天再开花的时候迎接主人。
(16)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样,接替了杏花,用几乎同样的容颜装扮着这个渐行渐远的春天。
对面一楼那座房子还是空着,长满绿叶的杏树,寂寞无主,摇曳在门前和窗前。
(17)清明过后的一个夜晚,我忽然看见对面一楼房子的灯亮了。
主人回来了。
尽管没有赶上杏花盛开,毕竟还是回来了。
忽然,心里高兴起来,为那个孝顺的女人,为那个从未见过面的老太太。
(18)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里看见了那个女人,触目惊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着黑纱。
问起来才知道,去年春天要来北京的时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进了医院,盼望着老太太病好,却没有想到老太太没有熬过去年的冬天。
今年清明,把母亲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扫之后,她就一个人来到北京。
(19)她有些伤感地告诉我,这次来北京,是要把房子卖了。
母亲不来住了,房子没有意义了。
(20)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
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
(选自《意林》,有删改)13.“我”对面一楼的房子从易主到再次易主,“我”和文中的“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从中可以看出“我”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6分)14.“我”始终无法分清杏花、山桃花和梨花,为什么文中的“母亲”却能分得清桃杏梨花?(4分)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的结尾句“房子卖了,三棵杏树还在。
每年的春天,还会花开一片如雪”的理解。
(3分)16.在那个杏花如雪的季节,“我”对文中的“母亲”有怎样的情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从她的身上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
(4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
(13分)中国三彩艺术(1)诞生于大唐盛世的中国三彩艺术,以其华丽缤纷、雄浑灿烂辉煌于世。
三彩艺术美在釉,美在质,美在色。
质为胎,胎体如画布;釉为色,色施于画布,乃美丽图画也!胎质是加减的艺术,通雕塑;釉为陶之美衣,因包裹贴附陶体,烧之而显大美。
(2)三彩之“窑变”自唐代始,便为中国陶瓷之灵魂,“入窑一色,出窑万变”,“入窑泥灰色,出窑奇幻彩”,窑变之美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釉烧制前呈水调糊状,黏附于坯体上,主要成分为氧化硅、石粉、高岭土、红丹等溶剂,着色剂为氧化铜、铁、钴等,当釉烧至1000摄氏度以上高温时,才能窑变出斑驳陆离、瑰丽神奇的色彩。
神秘的窑变美吸引着艺匠们赴汤蹈火地寻求探索,创造出一个个色彩的辉煌。
(3)三彩釉的性质与玉的性质十分接近,玉石亦是氧化硅、钙在地壳运动中,经火山熔岩的熔炼而成,再经打磨、抛光工艺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