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河战术技巧训练一、攻击型态在比赛时把对方拉过来的技术有Back step 后退步、贴地移步、Stroke 长拉、Pitch 短拉、Side step侧拉、 Wave波浪等等个整战法。
在此以Back step为主做基本训练练习。
Back step是以两脚为轴,而已缓慢的节奏、大幅度拉动为目的的Stroke,及以两脚持续以小幅度伸直作为维持绵绵不断牵引力的Pitch相比,较不易疲劳,而可在长时间内施予对方压力的战力做法,在比赛中最常用。
做《后退步》练习时,步伐要整齐,因此需要注意前面的脚步出声拉。
同时步伐必须左、右一步步往后,踏实踩出伸直膝盖的步伐。
二、力量保持在比赛时两队势均力敌而成平衡状态时,即使想拉动对方,对方却稳如泰山,在这种情况越使劲拉越会消耗体力而引来疲劳,更可能因此战败。
这时候以不被对方拉动的最低力量保持抗衡,以节省体能的状态就叫做Power Hold或 Hold〈力量保持〉。
力量保持是应用於对方的拉力无法转为攻击时,或观察对方动向时。
在力量保持时采取[中姿势],肩会稍微倚靠绳索。
但如肩过於落下则会形成[锁绳犯规],故需加以注意。
对方占上风因而做力量保持时,如绳索压的过低时脚底的接地压力转弱,被拉动的速度会加快,因此要以不过分压地绳索而以能拉绳索的姿势,练习力量保持。
力量保持一般说来是为等候对方疲劳后伺机反攻用,但只消极的等待会使自己的队伍难於维持姿势,也往往错失攻击机会。
因此对於对方牵引力的变化--绳索的松弛--加以把握,把绳索拉紧。
如此可促使对方的姿势慢慢浮起,重复做此动作则可使对方的姿势走样,增加我方进攻的机会。
三、比赛开始与迅速起步''预备''至''开始''的时间,对比赛中的时间只不过是刹那,但对比赛而言却是很重要的时刻。
※练习方式:8位选手排列方式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形成Cross Stance〈十字站立〉的预备姿势,肩膀放松而绳索不要提高到夹在腋下的情形发生。
在''Pull''口令时,把右脚向左脚靠齐往后伸展,能尽速行成[爆发力]。
四、跌倒跌倒时要马上起来且动作要一致,训练时应多做以下三种训练1.进攻时的跌倒训练2.被拉时的跌倒训练3.因自己无力时而跌倒的训练拔河运动专项体能训练及补强动作一.握力训练:握拳、握力器、爬竿、拧毛巾、吊单杠、锤棒。
二.静态肌肉训练:弯举手腕、单手前举、单手弯肘、两手互拉(握)、手臂横举、双肘横举、伸肘、弯肘、伸膝、弯膝、举脚尖。
三.脚力、脚步训练:徒手(负重)伸弯膝、抬脚跟直线(斜坡)前进、后退跑;小鸡走路(青蛙跳)前进后退、单脚跳、跳绳、交互蹲跳、倒退上楼梯、两人背靠背中姿势练脚力、拉轮胎(可加重物於轮胎上)。
四.上肢、腰、腹训练:屈膝缩腹、俯卧弓身、伏地挺身、仰卧举脚、仰卧起坐、弹簧刀、横卧举脚。
五.心肺功能、全身持久力训练:跑步、折返跑、动态肌肉训练(伏地站立、卧姿跃立、跳马钻胯下、蹲跳)。
拔河1. 重的人站在后面. 最后一个拉绳子的人一定要越胖越好(当然要有劲).他要蹲的比较低.重心低一点不容易被人拉跑.2.要穿脚底不平的鞋,摩擦力大嘛.3.口号大家可以一起喊,也可以跟啦啦队一起喊,但是一定要整齐.,要一下一下有节奏的拉,才有效果. 喊1、2、3的时候,所有人的力都要向正后,否则一部分力会被自己人的力抵消,事倍功半。
半蹲.马步,重心向后压,听口号,集体左脚或右脚向后移动. 1.穿钉鞋显示有点夸张,但可以穿底面粗糙的,纹路清晰的鞋子(这个可以做到)2.大家要在一条线上,不能拉着拉着就歪了,这个要训练以后才能很好掌握,3.前面的人重心要低,后面的重心要略高4.质量大的要站在前面和后面(质量小的在中间)5.拉拉队和拔河的人要口号一致,这个可以先训练好.一喊口号时,一起使劲.技巧: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家Hay(1993)在其有关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技术论箸中认为,运动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描写、分析与评估人体运动时,身体之内在与外在力量,以及这些力量所造成影响的一门学问。
因此透过力学的角度来对拔河进行探讨将有助於观念的氂清与现象的解释,进而建立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的基础,使得拔河运动技术能够提昇,竞赛能力得以突破。
前面介绍了有关拔河的起源後,本节将分别从下列几部分来加以说明:(一)拔河运\动的特色,(二)拔河的自由体图,(三)倾倒力矩与回復力矩,(四)摩擦力,(五)合力,(六)基本力学模式。
拔河运动的力学特色现代拔河运动的特色是参与的双方体重同等级,透过拔河绳的互拉以进行对抗的比赛。
胜负的判定端看那一队先将对方拉向该队,且使拔河绳上的标志点超过所订定的界缐。
因此拔河教练及选手所关心的是如何透过训练及姿势上的改变和靠绳位置的变化得以产生较佳及持续的水平拉力,使足够将对手拉向我方场地而获得胜利。
透过自由体图的解析,可以让我们对於拔河姿势中各作用力间的相互关系有较明确的认识。
拔河之自由体图(你的身体的姿势)假设上图为一平衡的情况下,作用力於重心(CG)的力为重力(Fcg),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与垂直分力分别为(Gh)与(Gv);绳子反作用力的水平与垂直分力分别为(Ph)与(Pv)。
倾倒力矩与回復力矩假设在拔河时之支点位於足部压力中心处,若要让身体达到平衡必须具备下列二个条件:一为合力为零,亦即图一中的重力(Fcg)等於地面垂直反作用力(Gv)与拔河绳上垂直分力(Pv)的和,其公式是Fcg=Gv+Pv;二为合力矩为零,亦即透过握绳处至足部支点所产生的倾倒力矩要等於由重力至足部支点所产生的回復力矩。
摩擦力於现代室内拔河比赛中,选手穿著利於比赛的专用拔河鞋,其最主要的著眼点是专用拔河鞋具有较高的摩擦系数,在相同的垂直作用立下,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如此较有利於姿势的稳定与平衡;一训练有素之一流队伍对拔河鞋底及拔河道表面的洁净都非常注意,其原因在於两者表面的不洁是造成摩擦系数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重心至足部支点与地面的夹角愈小,所获得的水平分力最大,但垂直分力也愈小,若垂直分力所造成的摩擦力小於对方之拉力时,将产生不利的滑动现象。
如重心至足部之点与地面的夹角角度较大时,回復力矩小於倾倒力矩,虽不易滑动,但因回復力矩的减小容易发生体轴向前倾倒的现象,这对比赛亦是不利的。
合力经由研究数据发现,若有两位各能产生80公斤重(KGW)水平拉力的选手,以串联的方式测量其总拉力,所得之合力值要小於两位选手之水平拉力的和160公斤重(KGW),其原因在於两人以串联方式来拉的情况下,合力会有所消耗,这种现象在多人的情况下更明显。
因此教练在安排选手位置及选手施力方向的指导需要注意到合力的因素。
施力需施在有利的方向上及时间点上,方能对我方有利,否则纵使具备有极大的肌力,若不能在相同的时间脉动时配合施以有效的水平方向上的力,也是不具意义的,甚至要再产生一力来平衡此多馀的力。
因此参赛的八位选手若在产生作用力的时间上能够一致,以在单位时间内便可产生较大的冲量(作用力合力F×作用时间T),给予对方较大的破坏性。
基本力学模式经由运动学研究,拔河运\动是透过身体三组重要的关节组合运作的槓桿作用型态(图二),一为腿瞪力的膝关节(β),其最佳角度介於110度至160度间;二为躯干张力的髋关节(γ),其最佳角度介於90度至120度间;三为足部支点与地面的夹角(α),其最佳角度介於40度至60度之间。
拔河技巧挑选队员的原则:(1)大力士原则全体队员的合拉力大于对方的最大摩擦力或拉力矩大于对方的重力矩才能获胜,每个队员的个人力量大,则全体队员的合拉力必定大,所以应当挑选体力大的大力士队员参赛。
(2)大体重原则在相同摩擦因素时,体重大,可获得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同时质量大者惯性也大,故体重大者占优势。
若比赛规则中(可以由比赛组委会规定)无队员体重的限制,应优先挑选大体重的队员。
(3)高大身材原则身材高大的队员对身体姿势的重心高、低的调节范围较大,可有效地改变和控制绳子拉力方向,对拉力矩、重力矩的调节也有较大的范围,在姿势调整中有条件产生最好的调整效果,同时队员身材高大还具有威慑对方心理的作用。
因此,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优先选择身材高大的队员参赛。
(4)机敏原则队员机警灵敏、反映快捷,容易快速掌握比赛技术要领,容易组织训练,容易配合指挥适时施展爆发力,容易抓住战机而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优势。
首先在挑选队员方面占优先;其次一定要让队员明白决定胜负的力学原理,使每一位队员都学会出大力把握什么时候出大力,掌握技术技巧,在知识、技术基础和服从指挥的参赛素质上占优先;第三,指挥要善于合理安排队员位置,身材高大、身手矫健的机敏队员占居排头与排尾以控制和稳定整个队伍,并认真进行技术、战术、指挥与配合上的战前训练,在实战准备上也要占先;第四,全体队员还要有必胜信心和顽强的斗志,与指挥及本方的拉拉队员们共同营造压倒对方的气势氛围,在精神力量上也同样要占先。
这样才能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决定胜负的是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了增加摩擦力1、尽量找体重大的人;力量大的人站前面方便进攻,体重重的人站后面,最后一个人越重越好(当然要有劲)。
2、穿防滑的鞋子,不要穿皮鞋3、注意场地,人要站到粗糙的地上4、为了增加对地面的压力,拨时人要向后上方挺直,不能把屁股弓在后面5、队伍要直,拨时,队伍不能发生摆动,合理安排好站在绳两边的人6、步调要一致,同时用劲向后拨1.穿钉鞋显示有点夸张,但可以穿底面粗糙的,纹路清晰的鞋子(这个可以做到)2.大家要在一条线上,不能拉着拉着就歪了,这个要训练以后才能很好掌握,3.前面的人重心要低,后面的重心要略高4.质量大的要站在前面和后面(质量小的在中间)5.拉拉队和拔河的人要口号一致,这个可以先训练好.一喊口号时,一起使劲!第一、拔河的一些基本动作:握绳方法:一般以右手在前为宜,左右手握绳处要靠拢不要分开,双手手掌朝上,握紧时双手略绞绳。
握绳的力量只要手不会滑动即可,用力过大容易疲劳,因此不必一开始就用力过大,做好姿势手自然就能握紧。
身体姿势:身面正向前与绳垂直,挺胸、两肩自然后张,两臂夹紧身体两侧,使握绳处接近身体中心位置,绳索便自然从身体右侧腰处通过。
身体基本成一条直线倾斜。
握绳与上身的基本姿势,不论进攻还是防守都应贯穿始末而不变。
下身姿势:双脚的宽度除“头绳”和“锚人”外,以一脚之宽为宜。
由于“头绳”和“尾绳”把握着一队的稳定,双脚略比其他队员宽些,“头绳”应比肩略宽一点为宜。
“锚人”则应更宽。
在拔河过程中只有下身需要运动,通过足部支撑点、膝关节、髋关节这三点的体轴运动发力进攻。
此外不论是进攻还是被拉动时,双脚始终不应抬起,以摩擦移动为宜。
第二、各“绳位”的动作和特点:关键绳位:一支队伍以“头绳”“中绳”“尾绳”最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