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血脂水平的动态平衡 血脂水平可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 血脂含量的检测是生化检验的常规、重要项目 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和运输形式是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病理机制之一
胆固醇主要功能:
胆固醇是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器膜上的重要组成成 分,是胆汁酸的惟一前体;是所有类固醇激素,包 括性腺和肾上腺激素的前体。
参考范围:谷氨酸脱氢酶法 11~35 umol/L
临床意义: 升高: 病理性增高见于严重肝损害(肝硬化、肝癌、重症肝 炎)、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等 降低: 低蛋白饮食、贫血
二、脂类代谢功能检测
血脂 (plasma lipids)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 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 总胆固醇 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 CE) (TC) 磷脂(phospholipid, PL)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 糖脂(glycolipid)
1) PT延长 I、II、V、VII、X 缺乏 估计预后以PT为最实用,PT延长是失代偿肝硬化的特征。
2) APTT延长 XII、XI、IX、VIII、X、V、II 等缺乏
3) TT延长 反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或结构异常和FDP的存在
4) HPT 具有高灵敏度,能反映因子II、VII、X的综合活性
双缩脲法测定 TP
原 理: 两分子尿素加热脱氨缩合成为双缩脲与碱 性铜溶液中铜离子形成紫红色化合物,称 双缩脲反应,碱性铜溶液称双缩脲试剂。
血清Alb测定 (BCG法:溴甲酚绿法)
1)血液稀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盐潴留 2)各种原因的A降低
1) 合成不足:常见肝脏损害(慢性肝病时,A
下降比急性肝炎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低于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1
目的要求
熟悉常用肝功能及肝病的实验室检查的基本原 理、正常值、临床意义及选择原则
主要概念:
2、肝病的实验室检查: 与肝脏的各种代谢功能、各种病理变化 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称为肝病的实验室检查。
肝脏组织结构特点
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重约1500g; 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成人肝约50~100万个肝小叶。 组织成分——代谢场所
10
包 括:
➢ 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测定 ➢ 血清蛋白电泳 ➢ 血清前清蛋白测定 ➢ 凝血功能检查 ➢ 血氨测定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A/G比值测定
2)清蛋白(A,albulin)为血液中主要蛋白质, 由肝脏合成,其半衰期为15~19天,可用溴甲酚 绿法测定。
3)球蛋白 (G,globulin)为血清总蛋白中除去 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质(TP-A=G) ,是多种蛋 白质的混合物,其中包括含量较多的免疫 球蛋白和补体、各种糖蛋白、脂蛋白、金 属结合蛋白和酶类等,与机体免疫有关。
代偿期肝硬化)
2) 原料不足: 长期饥饿、腹泻、消化道肿瘤
3)
和消化不良等
3)去路增加
丢失过多:肾炎、肾病综合征、大量胸腹
水、严重烧伤和失血等
消耗过多:甲亢、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清蛋白
急性肝炎早期降低不明显。
• 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时,显著减少,且A/G值倒置;A<25g/L 将出现腹水;重症肝炎进行性减少表示预后不良
肝细胞:肝实质细胞、肝间质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 细胞间质成分:结缔组织 管道系统——输入输出途径 血管:A和V系统, 胆道系统
肝脏的基本功能(Functions of the liver)
Metabolis m synthesize
Biotransformation
Excretion
物质代谢(营养物质) 蛋白质(酶、氨基酸)、糖类、脂类等 核酸、维生素代谢,金属离子代谢。 生物转化作用(非营养物质) 内源物质(激素灭活等);
5) AT-III 严重肝病时活性明显降低
(五)血氨测定
采静脉血2ml,肝素抗凝,隔绝空气,立即送检。
正常人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氨,90%在肝脏通过 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从尿中排出。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 脏清除氨的能力下降,血氨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 肝性脑病,因此肝昏迷时测定血氨有助于诊断和疗效观察。
• 慢性肝炎
好转
预后不良
恶化
球蛋白
• 几乎所有肝疾病皆升高,持续2~3月趋于增高,易转为慢 肝或肝硬化。

恶化(慢肝或肝硬化)
急性肝炎
好转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图
4)肾病综合症:A ↓↓ , α1尤其α2 ↑↑ ,γ可↓。 5)MM: β尤其γ↑↑
几种常见病理的电泳图型
N/
N/
N
NN
N
人体血浆凝血因子几乎都是肝脏合成,当肝 脏病变时,表现凝血因子异常。通常采用:凝血 酶原时间(PT)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测定(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测定(TT); 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抗凝血酶III (AT-III)。
甘油三酯主要功能: 血浆中的甘油酯90~95%是甘油三酯。饮食中脂肪 被消化吸收后,以甘油三酯形式形成乳糜微粒循环 与血液中,乳糜微粒中80%以上为甘油三酯。血中 乳糜微粒的半寿期仅10~15min,进食后12h,正 常人血中几乎没有乳糜微粒,甘油三酯恢复至原有 水平(脂肪廓清);甘油三酯属中性脂肪,为细胞 代谢提供能量。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外源物质(毒物、药物、色素等) 排泄功能 胆色素、胆汁酸代谢 合成功能 凝血和纤溶因子,纤溶抑制因子生成,及对活性凝血 因子的清除
一、蛋白质代谢的检查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维持血液渗透压 ◆运输载体 ◆组织修复与合成蛋白质的营养来源 ◆PH缓冲系统的一部分 ◆组成体液免疫系统 ◆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 ◆作为酶催化化学反应
【血氨的来源和去路】
蛋白质代谢aa脱氨
谷氨酰氨脱氨
→ 氨→ 转氨基
消化道细菌产氨
肝合成尿素 酸中和生成 铵盐
37
38
解毒途径

转变为氨基 酸上的氨基
鸟氨酸循环 (尿素)
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氨不能被解毒,血 氨增高
肾脏
与H+形成 NH4+
原理:肠道中未被吸收的氨基酸及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作用下脱去 氨基生产氨,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脏中通过鸟 氨酸循环生产尿素,这是保证血氨正常的关键,在肝硬化及爆 发性肝衰竭等严重肝损害时,氨不能正常被代谢,在中枢神经 系统中蓄积引起肝性脑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