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六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第六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临床意义】
1 . 高蛋白血症:G↑所致 STP>80g/L,G>35g/L
慢性肝病 M蛋白血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感染
2.STP↑ Alb↑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
【临床意义】
3.低蛋白血症:Alb↓所致 STP<60g/L,Alb< 25g/L
合成减少、营养不良、丢失过多 消耗增加、血液稀释 结果: 临床上出现水肿、胸水、腹水
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
肝 反映胆汁淤积的酶
脏
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
病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血
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5′NT)
浆 反映肝纤维化的酶
主流胆红素 (80%)
旁路胆红素 (20%)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通路
1 .胆红素在单核吞噬细胞中的生成 2 .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 3 .肝对胆红素的摄取和转化 4 .胆红素的排泄
胆红素正常代谢过程
95% 5%
(10~20%)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
有利于运输:改变了胆红素的脂溶性, 使其水溶性增加,溶解度增加。
血清电泳图谱
正常图谱
肾病综合征
肝硬化(β-γ桥)
肝硬化(不典型β-γ桥)
血清电泳图型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IgG型
多发性骨髓瘤IgA型
前清蛋白(prealbumin, PA)
肝细胞合成的载体蛋白,结合甲状腺素、运输维 生素A。
半衰期较短(2天),是肝损早期灵敏指标 。 降低:肝炎、肝硬化、肝癌、梗阻性黄疸;
肝性脑病的诱因;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比值下降
肝脏病糖代谢变化
血糖浓度难以维持恒定,进食后易出现一过性 的高血糖,饥饿时易出现一过性的低血糖 。
➢ 肝糖原合成减少 ➢ 糖的转化减弱 ➢ 糖的异生减弱
肝脏病脂类代谢变化
脂肪分解减弱 磷脂合成减少 胆固醇酯/胆固醇比值下降 脂蛋白合成不足 胆道阻塞时出现Lp-X(P358)
第六章(P358)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概述
肝脏的基本功能
代谢功能
蛋白质、糖、脂、维生素代谢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功能
内源性或外源性有毒物质,经肝脏作用使其毒 性消失或减弱
分泌胆汁
胆红素、胆汁酸
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肝硬化 肝癌 脂肪肝 中毒性肝炎 胆道阻塞
人为因素:实验方法选择、实验过程质控、操 作者工作态度、技能
某些物质在红细胞内外的浓度
(单位:酶用U/L,其他为mmol/L或µmol/L)
物质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Na+
K+ ClCa2+ Mg2+ Urea CR
16.0
100.0 52.0 0.5 5.5 2.3 0.16
140.0
4.4 104.0 5.0 2.2 2.8 0.10
常见的肝脏疾病?
肝功能试验
肝功能试验(liver function tests,LFTs): 为发现肝脏损伤及了解、评估肝脏各种功 能状态而设计的众多实验室检测方法。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
血清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
谷氨酸脱氢酶(glutamine dehydrogenase,GDH)
1. 疾病干扰(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近期内 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卒中和重大创伤等,可使血脂 水平发生波动 ) 2. 药物干扰(药物通过它的生理、药理及毒理作用 引起机体生化改变;影响分析方法)
性别、年龄、日间变化、个体差异、海拔 情绪、体位、饮食、吸烟
方法学因素:误差(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方法的局限性
肝脏病胆汁排泄功能变化
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汁酸盐、胆红素和 胆固醇。
胆红素:血液胆红素增高,尿液中胆红 素及其代谢产物发生相应变化。
胆汁酸:血液胆汁酸增高。
本章内容
➢ 常用肝功能检验项目:蛋白质、胆 红素和胆汁酸、血清酶及同工酶、 脂类代谢功能检测、其他(胶原代 谢产物)
➢ 常见肝脏疾病检测指标变化特点 ➢ 肝功能实验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汁淤积性黄疸绝大部分甚至全部Lp-X阳性,而非胆 汁淤积性黄疸很少阳性(仅3%)。 2. 肝内与肝外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肝外阻塞性 黄疸,尤其肿瘤引起者Lp-X多在2g/L以上且随阻塞 的加剧持续上升;而肝内阻塞性黄疸多在2g/L以下 并在病程中有渐低趋势。
二、胆红素代谢检测(P358)
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STB)
素、胆汁酸、血清酶及同工酶等 ➢ 其他:胶原代谢产物检测 ➢ 肝功能实验的评价 ➢ 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第一部分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概述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定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化学—生物化学—临 床医学的结合。
定义:研究器官、组织以及人体体液中的 化学元素组成和进行着的生物化学过程, 以及疾病、药物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UCB在促进剂或表面活性剂帮助下形成偶氮胆 红素(间接胆红素)
CB加入重氮试剂后一分钟内即发生反应;再加 入甲醇使血清中UCB继续显色即为TB
TB减去CB即为UCB
黄疸的成因与发生机制
➢胆红素形成过多 ➢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 ➢胆红素在肝外的排泄障碍
黄疸的类型
➢ 根据肉眼可否见到黄染现象分为: ---显性黄疸和隐性黄疸
➢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 ---溶血性、肝细胞性和梗阻性黄疸
➢ 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 ---肝前性、肝性和肝后性黄疸
4.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5.A/G倒置
血清蛋白电泳
原理: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依 据所带电荷多少及分子量不同,在电场中 可分为 Alb、α1、α2、 β、γ至少五条区带 (醋膜) 。
【临床意义】
1.慢性肝病:A↓ 、α1、α2、β↓、γ↑ 2.M蛋白血症:A↓,γ↑↑,β↑ 3.肾病综合征:A↓、α2、β↑、γ↓ 4.炎症型:α1、 α2 、β↑
第一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 STP) 血清清蛋白(albumin,Alb) 血清球蛋白(globulin,Glob) 清蛋白/球蛋白比值(A/G) 前清蛋白(prealbumin, PAB) 血清蛋白电泳
减少其毒性作用:限制其自由通过生 物膜。
胆红素类型
1. 非结合胆红素 (unconjugated bilirubin,UCB)
2.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CB)
3. 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 STB)
胆红素的测定
CB溶于水,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生成红色偶氮 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临床医生
质量控制有关知识
全程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
仪器:校准、维护和保养、一次性器材
临床实验室
试剂:资质、标准化
参考物质:溯源性(标准品、质控品、校准品)
管理:水质、环境、检测系统、管理文件
行政管理(室内质控、室间质评、认证)
偶然误差 随机误差 方法的局限性
质量控制有关知识
全程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
常用双缩脲法检测血清总蛋白,用溴甲酚绿法
测定血清清蛋白,总蛋白减去清蛋白即为球蛋
白。然后再计算出A /G 比值。
参考范围
STP 60-80g/L
Alb 40-55g/L
Glob 20-30g/L A/G (1.5-2.5): 1
影响因素
a. 年龄
b. 剧烈运动
c. 体位
d. 溶血
e. 脂血
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晚期、营养不良。 增高:Hodgkin病
血浆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除组织因子、vW因子) 检测方法:血凝分析仪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时间 抗凝血酶III测定
阻塞性脂蛋白X(LP-X)
在阻塞性黄疸患者血清中出现的一种异常的LDL。 临床意义: 1. 阻塞性与非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肝内、外胆
物质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UA Glu ALT AST ACP LDH
0.19 4.1 160.0 988.0 200 58000.0
0.35 5.0 24.0 25.0 3.0
360.0
临床与实验室交流和沟通
临床标本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有关知识 检验医师的职能
临床标本检验流程
检验申请
患者准备
样本采集
尿液:24h尿、晨尿、随机尿 其他:脑脊液、胸水、腹水
临 床 生 化 检 验 申 请 单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病理因素
生物学 因素
实验室 因素
标本因素
样本因素
影 响 病理因素 因 素 生物学因素
实验室 内因素
1.病人准备不当(采样容器和采样方法、饮食、饮酒、 运动 ) 2.标本采集不当(输液时采集标本、同侧采集标本、 采血体位、凝血、溶血、抗凝剂、血量少、采血方法、 采集时间、部位、防腐剂、张冠李戴) 3.标本运送不当(标本久置、运送方法) 4.标本保存不当
2006年,意大利调查 发现,检验误差46.0 %-68.2%产生于分析 前因素
仪器自动化 方法标准化 管理规范化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检验报告准确及时 检验报告正确解读 进一步检验的建议 患者得到及时处理
质量控制有关知识
全程质量控制是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
查肾性糖尿不同步检测血糖 静脉补钾刚结束即抽血验血钾 不停服碱性药物即做血气分析 输血浆/Alb后48h内留尿测尿蛋白定量 不停用利尿剂即留尿检测渗透压 留取尿标本超过半小时测红细胞形态 心梗病人发作24h采血查肌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