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从高流行地区降到了中流行地区水平。
➢ 推测近15年我国乙肝携带者减少约3000万例。 ➢ 乙肝母婴传播和水平传播减少, 1岁以下婴儿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
9·02%降至2006年的0·69%; 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已降至0·96%, 提前7年达到了WHO 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降至1%以下的目标.
▪ 【参考值】
速率法 5~40 U/L (37℃)
方法评价
➢ 推荐使用血清 ➢ 溶血使结果偏高(Hb>2.5g/L,ALT升高10%) ➢ 肝素锂抗凝使结果偏低 ➢ 冰冻贮存使结果下降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
肝中胆碱酯酶,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用于肝脏损伤 和有机磷中毒诊断
PAB是一种肝合成维生素A载体蛋白,分子量为60kD, 电泳时处在白蛋白前方,半衰期为1.9天。
【参考值】 280~360mg/L (透射比浊法)
【临床意义】 1.急性时相蛋白 2.可反映营养状态 3. 肝脏疾病时均降低,早于其它血清蛋白的改变
★肝癌患者有时在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间出现一条新 区带即甲胎蛋白区带。
胆红素的生成
➢ 部位: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 ➢ 加单氧酶、NADPH、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胆绿素还原酶
胆红素检测的意义
➢判断黄疸的有无 ➢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帮助查找黄疸的原因
胆红素测定与黄疸类型
TBIL: 3.4~17.1μmol/L
25
隐性 溶血性 肝前性
10 20 >20
第一节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胆红素代谢检查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
★胆汁酸代谢检查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
★肝纤维化检查 ★肝癌实验室检查
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 (albumin,ALB)、球蛋白(globulin,GLB)
type III peptide) ➢ CIV(四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IV) ➢ HA(透明质酸hyaluronidase)
层粘连蛋白(Laminin ,LN)
胞外基质中的一种重要的非胶原性糖蛋白,与肝纤 维化呈动态正相关,与HA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肝 纤维化或肝硬化较理想的非损伤性指标。放免分析 或ELISA。
☆生理性增高:
妊
娠3个月时胎盘产生ALP,9 个月时达高峰,分娩后1个月 左右恢复正常。正在生长发 育中的儿童,ALP活性升高。
γ-谷氨酰转移酶 (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 广泛分布于肾、肝、胰细胞膜和微粒体。
肝细胞毛细胆管侧和整个胆管系统,在肝活性第3(肾、胰)。
胆汁酸(bile acids,BA)代谢
胆固醇 胆汁酸 肠肝循环 反映摄取、合成、分泌及胆道排泄功能
BA的生理作用
促进脂类吸收 调节胆固醇代谢 促进胆汁分泌
BA肠肝循环每日6~12次,弥补合成不足
胆汁酸测定的意义
➢ 灵敏反映肝实质细胞功能:摄取合成 分泌 排泄 ➢ 胆道梗阻性疾病 ➢ 中毒性肝炎与回肠病变 ➢ 高脂蛋白血症: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代谢去路、胆
蛋白质代谢检测小结
☆ALB是肝合成的主要蛋白质, T1/2长。低白蛋白血症是慢性 进行性肝脏疾病的特征
☆凝血酶原反映肝合成功能(T1/2短,严重肝损伤的最早指标) ☆总、球蛋白作为肝脏疾病严重性的粗略估计。 ☆AFP作为肝癌指标及胚层细胞癌的标记。 ☆铜蓝蛋白作为Wilson’s病指标
二、 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检测
静止、空腹、卧位状态下采血,避免止血带压迫 时间过长、溶血
激烈运动数小时TP可升12% 直立位比卧位TP高3-5g/L,ALB上升5-10% 1g/L Hb致TP上升3% 脂血标本有正干扰 止血带压迫3分钟,TP可上升10%
血清蛋白电泳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 急性者ALT升高可达20~100倍,ALT升高更明显。 ▪ 病毒感染后1~2周达高峰,3~5周逐渐下降
▪ 【参考值】
速率法 8~40 U/L (37℃)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主要分布于心肌、肝、骨骼肌、肾。 分为ASTs和ASTm, T1/2=17h 。
▪ 慢性肝炎轻度上升,AST升高为主 ▪ 肝硬化时转氨酶可偏高、正常或降低
☆营养缺乏或不良
☆丢失过多 ☆慢性消耗性疾病
☆血液稀释
总蛋白增高:
☆合成增多
☆肝硬化(-球蛋白)
☆慢性感染 ☆血液浓缩
球蛋白增高:
☆慢性肝脏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等。 ☆胶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吸虫病、疟疾等。 ☆恶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肝性脑病的生化指标—血氨
Ammonia反映肝脏鸟苷酸循环的解毒能力。肝硬化及暴 发性肝衰竭时,80%以上肝组织损害,即可致肝性 脑病。
升高:严重肝损害、上消化道出血、尿毒症、肝外 门脉系统分流、高蛋白饮食、运动。
血氨测定
实验条件直接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无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 立即置冰水中 尽快送检,15分钟分离出血浆 溶血、高GGT、压迫肌肉或运动使之升高
白蛋白 0.62~0.71 或(62%-71%) α1球蛋白 0.03~0.04 或(3%~4%) α2球蛋白 0.06~0.10 或(6%~10%) β球蛋白 0.07~0.11 或(7%~11%) γ球蛋白 0.09~0.18 或(9%~18%)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
前白蛋白( Prealbumin ,PAB)
2糖蛋白,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诱导细胞分化,连接细胞和间 质参与凝血、止血和机体防御。急、慢性肝炎,慢活肝和早期肝硬化 明显增高,暴发性肝衰和失代偿性肝硬化明显下降。电泳或免疫比浊。
肝纤四项检查
➢ LN(层粘连蛋白Laminin) ➢ PIIIP(三型胶原蛋白amino terminal procollagen
【临床意义】 ☆升高原因:合成增多(肝细胞癌、胆管癌等);分泌增强;排
泄受阻;肝实质细胞损伤,释放增多。 ☆肝癌时γ-GT↑ ,阳性率 95%
☆阻塞性黄疸时,γ-GT↑与黄疸相关。 ☆酒精性肝损害,γ-GT较ALT、AST敏感,可作监测指标。
☆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
三、肝脏纤维化相关标志物
❖ Serum total bilirubin(STB) ❖ Connect bilirubin(CB) ❖ Unconnect bilirubin(UCB) ❖ Urine bilirubin ❖ Total bile acids (TBA)
胆红素的来源:
➢ 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的血红蛋白(80%--85%) ➢ 无效造血的血红蛋白或血红素 ➢ 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过氧化物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β、γ之间或γ区可见M蛋白区 带。
肝脏功能相关特殊蛋白
1-酸性糖蛋白(AAG):克隆恩病,肝炎,恶性肿瘤 1-抗胰蛋白酶(AAT):遗传倾向,与以后的肝病
有关 2-巨球蛋白( 2-M):巨球蛋白血症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肝豆状核变性 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肝纤维性疾病
减低:
☆先天性体液免疫缺陷 ☆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治疗 ☆严重肝、肾病晚期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正常参考值】 1.5~2.5 【异常结果分析】 ☆ 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动态观察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A /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
评 价:
静脉血2ml,不抗凝,分离血清进行测定。 血清总蛋白包括白蛋白及球蛋白。 TP-ALB=GLB A/G=1.5-2.5:1
参考区间
age 成人 新生儿 80 46-70 62-76
ALB 40-50 28-44 38-54 34-48
总蛋白、白蛋白降低:
☆合成减少
➢ 参考值:
成人:40~110U/L,儿童<350U/L
ALP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 脂血、溶血呈负干扰,干扰程度与溶血程度和ALP活性高 低有关。
➢ 不同试剂配方(反应原理差异)结果差异很大 ➢ 不能用EDTA、枸橼酸钠、草酸盐抗凝血浆
ALP临床意义
☆60%升高由肝胆疾病引起,反映胆汁淤滞的敏感指标 ☆阻塞性黄疸、伴黄疸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 ☆骨骼系统疾病、肿瘤、佝偻病,骨折恢复期等 ☆骨骼系统疾病、甲旁亢、佝偻病、风湿病等
第六章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马雷
起床了,再贪睡就像人类一 样得糖尿病冠心病了
中国肝病现状
➢ 每年约200万急性肝炎病例,其中甲肝50%、乙肝20-25%、丙肝5-10%、 戊肝10%。
➢ 乙肝感染者9500万,农村>城市,南方>北方。 ➢ 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使我国
凝血因子过筛试验
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II V VII X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IX X XI XII 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Fbg FDP AT-III(抗凝血酶anti-thrombin III):严重肝病
临床意义
☆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ChE降低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ChE明显抑制 ☆孕妇和口服避孕药妇女,血清ChE活性稍低
(二)胆汁淤滞为主的酶
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
➢ALP主要来源于肝、骨、肾、小肠等,位于肝细胞的血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