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 课件 1
6、数:数指算法。在古代与术相联系,故称数 术,简称数。数术之学包括天文、历谱、五行、杂 占等内容。
“六艺”代表我国奴隶社会全盛时期的教育水 平。主要特点 :
第一、包含各种教育因素 第二、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结合。 第三、基本上概括当时的所有知识领域 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它包含的 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在小学阶段,教学的重点是在 书、数;大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在礼、乐、射、御。
一、西周的教育政策和学制系统 (一)西周的教育政策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重要特点。
表现形式: 1、官师合一 2、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 此时的学校仅是独立教育形态的雏形,具有从 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的一般趋势。 (二)西周的学制系统 1、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 并按学生年龄与课程难易程度分设为大学与小学两 级。 2、乡学:按行政区域的划分设立的不同学校。 在一乡以下,家一级设塾,党一级设庠,州一级序, 乡一级设校,统称乡学。
___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1)人类生产生活的目的性:人类不是依靠 自发的动物本能生存,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 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生存。需要:
具备生产的经验、知识与技能;
智力与体力
(2)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性:生产与生活经 验的交流与传播
(3)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继承性:将每一时 期所积累的生产与生活经验传授下一代人。
2、原始社会的主要教育内容 生产、生活经验教育:木器、石器工具的制造 与使用;火的控制与使用;渔猎、采集食物的技术 和经验; 共同生活规范、生活习俗与人伦道德教育; 宗教教育:图腾崇拜;自然崇拜、鬼魂崇拜与 祖先崇拜。
3、原始社会的教育形式 长者为师、能者为师 面向社会全体成员 口耳相传、示范模仿 在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中进行 4、原始社会教育的神话与传说 “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 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原始社会教育特点:
1、教育还没有从整个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 2、教育没有阶级性; 3、基本教育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 以及社会生活常识;
4、教育方法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二、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及传说中的我国古代学校 (一)学校产生的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日益发展,社会有了体力与脑力
劳动的分工。同时,社会的物质生产已逐渐达到 供养一批脑力劳动者的水平。有可能使一部分人 脱离生产劳动专门办教育和接受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周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和传说中的我国古代学校 一、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1、教育与原始先民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
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 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生活,首先 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 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既生产物质生 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 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 种历史活动,既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培养专门人员进 行管理。即产生培养脑力劳动者的社会需求。
3、知识的积累与文字的产生。知识积累到一 定程度,就形成一定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必然要求 教育变为专门的社会实践活动。文字的产生,使系 统性与综合性知识的传授成为可能。
一般认为,作为独立形态的教育,即学校,产 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或奴隶社会的初期。
4、商代:商代学校曰“学”。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瞽宗,殷学也”。
————《礼记.王制》
————《礼记.明堂位》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前1100——前771年)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西周社 会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文化 上强调德治,以周公为首,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礼乐 制度,加强了对被统治者的社会教化,开创了德治 与礼治的政治局面,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韩非子·五蠹》
“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周易·系辞》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
——《孟子·滕文公上》 “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尸子》
结论:教育起源于原始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 发展的需求及实践过程。人类生产生活的目的性、 社会性、历史传承性决定教育的起源与产生。
地方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乡三物”,即 六德、六行和六艺。
1、六德:六种道德规范 知、仁、圣、义、忠、和。 2、六行:六种道德行为 孝、友、睦、姻、任、恤。 3、六艺:六种教学科目 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礼:礼是政治伦理课,主要有五种类别: 吉礼:祭天地鬼神。 凶礼:分灾救患。 宾礼:诸侯国之间的交往仪式。 军礼:校阅、誓师、献俘等仪式 嘉礼:社会交际仪式(饮食、婚冠、贺庆等) 五礼中,吉礼为首。 2、乐:乐是综合艺术课。各门艺术的总称。
(二)传说中的我国古代学校 1、五帝时代
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帝时代大学曰“成均”。
“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2、虞舜时代
————董பைடு நூலகம்舒
虞舜时代学校曰“庠”。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庠”。
———《礼记.王制》
3、夏代:夏代学校曰“序”。 “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礼记.王制》
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戏剧等。分乐德、乐语、 乐舞诸项。
3、射:射箭,军事体育,射箭技术的训练; 4、御:军事训练课。即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5、书:书指文字,主要指六书的识字教学。 六书是文字的纲领、造字的原则、用字的方法。 六书教学的内容 : 象形:日、月、山 指事:上 、下、刃 会意:武、信 形声:江、河 转注:考、老 假借:令、汝
西周学校系统表
成均(南学)
上庠(北学)
天子设立的 辟雍(太学
大学
东序(东学)
瞽宗(西学)
国学 诸侯设立的 —— 泮宫
小学 西周学校
闾——塾 党——庠 乡学 州——序 乡——校
二、西周学校的教育内容 主要是道德教育。核心目标是“明人伦”。 朱熹:“伦,序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 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西周国学的教学要求包括德、行、艺、仪四个 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