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木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土木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流体力学实验室编适用专业:土木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15年04 月目录目录 (i)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实验二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3)实验三文丘里流量计 (4)实验四动量方程演示实验 (11)实验五水流流态实验 (12)实验六沿程阻力水头损失实验 (14)实验七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8)实验八旋涡演示实验 (24)实验九水跃演示实验 (25)实验十流谱与流线演示实验 (25)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一、实验目的:231、测定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静水压强2、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的势能都相等 3、测定酒精的重度γ值二、实验原理:1、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P=P 0+γh式中:P —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Pa );P 0—表面压强,(Pa ); γ —液体的重度,(9800N/m 3); h —对应计算的液体淹没深度,(cm )。

2、势能公式:γγBB AA p p +Z =+Z式中:Z —位置水头;γp—压强水头。

三、实验装置: 如图图一①放气阀;②密闭容器;③直尺;④针管;⑤阀门 四、实验步骤:1.读取A 、B 两点的刻度B A ∇∇、2.打开容器上的阀门①。

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各测压管液面齐平 3.关闭阀门①,打开阀门⑤,用针管向容器②内输水,此时P 0﹥P a ,关4闭阀门⑤,读各测压管液面标高▽1,▽2,……▽7 记入表中,P 0﹥P a 做三次4.打开阀门①使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否则重新排气5.关闭①打开⑤,用针管抽出容器内的水,容器表面压强P 0﹤P a ,改变容器中的水位重复三次,每次将各测压管液面位置读数记入表中。

五、注意事项1.读取测压管水位时,视线必须和液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避免产生误差。

2.用针管向容器内注水或抽水时要缓慢进行,以免损坏针管。

3.如发现各测压管水位不断改变,说明容器或测压管有漏气,需要修理。

六、记录表格和计算参考表(以厘米计)6+++++=654321平均γγγγγγγ'''''''思考题:51.试从实验数据中证明常数=+Z γp2.实验数据中▽3-▽2;▽3-▽1;▽5-▽4这三者是否相等?是否合理?为什么?3.▽1▽2▽3……▽7这几根玻璃管中哪根的水位与容器中水位相同?为什么?实验二 能量方程演示实验一、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水流势能和动能。

水头损失沿程变化情况。

从而验证能量方程式及能量转化的规律。

二、 实验原理:由能量守恒及转化规律,在稳定流、缓变流的条件下对任意过水断面写能量方程:2122222211122-+++Z =++Z ωυαγυαγh gp gp式中:Z —位置水头;γp—压强水头;g22αυ—流速水头;ωh —任意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

三、实验装置:图二①变断面管道 ②测压牌 ③测压管 ④水箱 ⑤阀门 ⑥进水管 ⑦溢流管6四、 实验步骤:1.关闭出水阀,打开进水阀门,检查水在静止时所有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如液面齐平,表示空气排净,否则重新排气。

2.打开出水阀⑤,观察各测压管和测速管液面沿水流方向的变化情况。

五、 注意事项:1.阀门⑤必须缓慢开启,并注意测压管水位变化情况,不许测压管水位过分下降,以致空气倒吸入仪器而需要重新排气。

2.观察各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沿程变化情况。

六、 思考题:1.各测压管中哪一根管子的水面下降最大?为什么? 2. 增大流量各管的水位是怎么变化的?实验三 文丘里流量计一、实验目的:1.率定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μ2.验证能量方程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1、理论流量文丘里流量计入口为I —I 断面、喉部(收缩处)为 II —II 断面,由于流量计水平放置,列两断面能量方程(如下图)gp gp 22222222111υαγυαγ++Z =++Z由连续性方程 2211ωυωυ=令21αα=解(1)(2)两式可得计算流量公式如下:h K p Z p Z d d g d Q ∆=⎪⎪⎭⎫ ⎝⎛+-⎪⎪⎭⎫ ⎝⎛+-⎪⎪⎭⎫⎝⎛⨯γγπ221142121126.124=理论 式中:II II I I Q --、 —理论断面间不考虑水头损失通过的流量; 126.12442121-⎪⎪⎭⎫ ⎝⎛⨯=d d g d K π=0.00796775(m 2.5/s)其中:Q 理论-----文丘里管所测流量,(m 3/s )。

7d 1-----进水管直径DN50,(m )。

d 2 -----文丘里水管直径DN25,(m )。

g -----重力加速度9.8(m/s 2)。

⎪⎪⎭⎫ ⎝⎛+-⎪⎪⎭⎫ ⎝⎛+=∆γγ2211p Z p Z h2、实际流量)(实际L/s H 2.47α=Q 其中:Q 实际-----三角堰(60º)所测流量,(L/s )。

α1-----三角堰流量系数0.009。

H-----三角堰水深,(厘米,cm )。

因为实际上所取两断面间存在着水头损失,所以实际流量实际Q 略小于。

理论Q理论实际 =Q Q μ— μ流量系数,小于1。

三、实验装置:图三① 进水阀 ②文丘里管 ③出水阀 ④放气阀 ⑤U 型水银差压计 ⑥ 测针 ⑦三角堰堰箱 四、实验步骤:1.打开进水阀,关闭出水阀,检查水银液面是否齐平,否则重新排气。

2.打开出水阀,用测针读数三角堰水面水位▽,计算H=▽-▽0(▽0为堰8顶高程),再由H —Q 曲线查出或用流量公式计算。

3.从水银差压计读取h 1,h 24.逐渐开大(或关小)阀门,重复5次 五、 注意事项:1.实验结束,关闭出水阀看水银差压计液面是否齐平,否则重新排气。

2. 每次调节出水阀时应缓慢,避免水银进入管道。

3. 读水银差压计h 1,h 2,水银液面跳动,应取时均值,两管同时读。

4. 查H-Q 曲线与相应堰箱号数对应。

六、 记录表格和计算表格 1.记录表格 0∇= mm七、 思考题:1.I-I 断面和II-II 断面哪个压强大?为什么?2.实验所得理论Q 是否与h ∇同时增减?是否合理?为什么? 3.实验求得的 μ值是否小于1?是否合理?为什么?实验四动量方程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射流对平板所施加作用力及水箱的反作用力的测定,验证恒定流动量方程。

二、实验装置:图七1. 阀门2. 喷嘴3. 转动轴承4. 挡板5. 平衡阀门6. 水箱910三、实验原理:取喷嘴出口断面1-1,射流表面,以及沿平板出流的截面2-2为控制面,对X 轴列动量方程:)(101202X X X XQ R Fυαυαρ-==∑式中:R x —平板对水流的作用力,其反作用力即为水流对平板的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x 1υ—喷嘴出口平均流速在x 轴的投影x 2υ—2-2控制面平均流速在x 轴的投影,0=x υ求得R x ,对转轴取矩,得计算力矩M L Q L R X ⋅==M υρ1式中:L 1—水流冲击点至转轴的距离 d —喷嘴的内径 υ —喷嘴出口的平均速度 添加砝码得到实测力矩M 020L G ⋅=M式中:G —砝码重量L 2—砝码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二、实验步骤:1.在拉链端部加一50克砝码,然后开启并调节阀门,使平板保持原始铅垂位置,记下砝码重量G ,并用重量法实测流量 2.改变砝码重量(150克力),重复步骤(1) 3.改变砝码重量(200克力),重复步骤(1) 三、注意事项1.应缓慢开启和调节阀门 四、成果分析:1.分析用动力矩所求得的力和实测力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 2.实验表格喷嘴直径d= cm W 0= g实验五水流流态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层流与紊流流态2.测定下临界雷诺数R ec二、实验装置:图九1.水箱2.颜色水盒3.控制颜色水阀4.测压管5.稳水板6.溢流管7.进水管8.玻璃管9.阀门10.量杯11.温度计12.秒表三、实验步骤:1.打开进水管7的阀门,使水箱进水;2.微开阀门9并将颜色水阀门3微开;3.继续开大阀门使玻璃观众颜色水由一条红线到消失(有层流到紊流);4.逐渐关闭阀门9至刚能观察到红色颜色线,有紊流到层流下临界状态(阀门不得反向调节),用量杯测流量,测水温;5.重复3、4,共做五次。

四、实验原理:1.根据测得的水温tºC,由书上表1-3查出运动粘性系数γ值或用下式计算112000221.00337.0101775.0tt ++=γ (cm 2/s ) 2.玻璃管8的直径d= cm ,并计算玻璃管过水断面面积ω= cm 2 3.由ωQV =计算断面平均流速4.计算下临界雷诺数R ec =vdV c .六、思考题:1.为什么测定下临界雷诺数而不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2.观察水流流态时,应观察玻璃管的哪一段?为什么?实验六 管路沿程水头损失实验一、实验目的:1. 学会测定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系数的方法。

2. 分析圆管恒定流动的水头损失规律及λ随雷诺R C 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装置:13图十1.比压计2.排气阀3.测压孔4.出水阀5.进水阀6.水堰箱三、实验原理:圆管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hf =λg V d L 22或λ=gV d L hf 22式中d_______管道直径(cm );L_______测量段长度; hf_______断面平均流速; λ_______沿程水头损失系数.四、实验步骤:1. 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要求。

熟悉本实验仪器设备,掌握本次实验测量流量和水头损失所采用的方法。

2. 记录有关的仪器设备常数,检查比压计内液面是否齐平,若有气泡重新排气。

3. 按顺序调节出水阀4改变流量,测量的次的流量和相应的水头损失值。

流量应先放到最大,再逐步由大到小比较合适。

每改变一次流量,须等1~2分钟,使水流稳定后再进行测量。

水流紊动使比压计的水面波动,应记录水面的时均值。

4. 为了提高实验精度,便于分析整理,实验点应尽量多一些,要求改变流量不少于10次,改变时可用比压计读数差的改变来控制出水阀。

5. 实验开始及结束时分别测量水温一次,加以平均,作为实验水温。

6. 实验过程中进水阀5全开后不要再动。

五、记录及计算表格(见下页)管道直径d= 5 cm 过水断面面积ω= 19.6 cm∇= 0.4 测量段长度L=6—4.3 cm 三角堰顶高程cm水温t= ℃运动粘性系数v= cm2/s 六、思考题:1.对同一管道、同一流量范围内实验,欲得到较大的雷诺数,实验是在冬天还是在夏天进行?2.测压管内水面为什么波动?3.流量减少后,测压管内水面比减少前会升高还是降低?hf会加大还是减小?为什么?沿程水头损失实验计算表将λ和R e关系绘在双对数格纸上。

1517实验七 管路局部水头损失系数ζ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测定管道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观察突然缩小的局部水头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