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首先对“现代艺术”这个概念给出一个时间上的界定指出在这个阶段发生的西方“现代艺术”是一种与其传统艺术完全不同的东西,因而被理论家称为“现代性的断裂”。
第二部分“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第三部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主要是说可以从哪些方面辨识西方现代艺术。
这里先是对“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这两个概念做了简单的分辨。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四部分“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
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地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发出了“艺术死亡”的惊呼,艺术也因此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西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巨大发展变化,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运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体验和品评、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欣赏方法
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
(二)第二部分: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板书:1.摄影的发明——这可以视为西方艺术转变的内部原因。
因为摄影的发明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传统艺术古典—写实艺术的根基,从而使美术产生了自我意识;
2.现代大工业的发展——这是西方艺术向现代转化的外部原因。
因为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的分工和对自我的重视,它孕育了整个社会的个人主义和创新意识;
3.宗教的衰落——宗教情感在西方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现代大工业的社会中人的情感日益现实化,由此造成人的现实理想与终极理想之间的矛盾,表现在艺术中就是其物质性的加强和精神性的失落;
4.哲学的影响——从19世纪末开始,许多西方哲学家都极力提倡个人意识和精神的重要价值,反对以往的工具理性思想,使人们从深层上看到了社会转型的必然。
当然,其动力源还不仅有这些,我们还可以举出更多的方面,但这四点概括的是四个主要方面——艺术、社会、宗教和思想。
这是从西方艺术和社会发展的总的过程来说的。
(三)第三部分: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关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这里主要提出了四点:
板书:1.哲学化——这表明西方现代艺术与现实不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表现出艺术自身的独立;
2.理论化——哲学化与理论化不是一个概念,尽管它们之间有联系。
注重理论表明现代艺术的出现和现代艺术家的努力不是偶然和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的集体趋向;
3.形式主义——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4.创新意识——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四)第四部分:“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了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后现代艺术。
(五)总结讨论:
1、分组选取不同的名作,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
2、通过具体作品及艺术家,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