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学习纲要一、文学常识:1.唐代文学的发展的主要分界线。
安史之乱2.唐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入幕、科举3.唐传奇晚期作品反映豪士侠客事迹的主要作品。
《虬髯客传》4、唐代的主要诗僧。
王梵志、寒山5.唐代的文学兴起的新体裁。
词、传奇、变文6.现存敦煌变文四类题材的代表作品。
一、佛经变文,如《目连变》、《八相变》、《降魔变文》、《破魔变文》。
这类变文通过佛经故事的说唱,宣传佛家的基本教义。
但它们与讲经文不同。
它们不直接援引经文,常选佛经故事中最人趣味的部分,铺陈敷衍,渲染发挥,较少受佛经的拘束。
二、讲史变文,如《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王昭君变文》、《汉将王陵变》。
大多以一个历史人物为主,撷取轶事趣闻,吸收民间传说,加以渲梁。
三、传说变文,有《舜子变》、《刘家太子变》。
虽假借历史人物,但所讲故事并无历史根据。
四、时事变文,有《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
7.初唐“文章四友”。
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8.陈子昂的诗论方面主要作品。
《与东方左使史虬修竹篇序》9.李白在诗歌体裁方面的最大贡献。
古体诗和绝句10.杜甫的“三吏”“三别”。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1.盛唐边塞诗人。
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12.王维《裴右丞写真赞》里的“无我”境界。
气和容众,心静如空13.大历年间这一时期士人的孤独冷漠心态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
刘长卿14.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
大历诗风唐宪宗贞元年间。
15.中唐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的诗人。
李贺16.元稹探索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朝政治乱因由的作品。
《连昌宫词》17.白居易诗论作品。
《与九元书》18.唐代苦吟诗人。
孟郊、贾岛、李贺19.元稹的“新题乐府”直接源于李绅的启迪20.韩孟诗派作品的风格特点。
奇绝险怪21.韩柳的古文理论。
主张的核心:文以明道22.白居易反映民众生活和揭露权贵腐化的作品。
《长恨歌》23.郊寒岛瘦。
孟郊和贾岛24.杜牧的七绝佳作及家学渊源。
《山行》《泊秦淮》《清明》《七夕》25.花间词人。
温庭筠,韦庄代表词人有温庭筠,韦庄等。
他们的词作在选材上,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在内容上,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
26.宋代士大夫所重视诗文功能。
政治教化作用27.宋代士人审美情趣的态度。
以俗为雅28.宋初在文艺理论上的复古主张。
柳开。
把道通和文通合为一谈,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29.晏殊的文学贡献。
词意的提高与深化30.张子野词的创新意义①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使用功能;②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笔记补充:(③参与慢词的创作;④物象刻画精细)31.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
流丽婉转32.欧苏师承体系。
3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影响及其最擅长的散文体裁。
注重文学的实用功用,提高政论文体的实用价值擅长文体:政论文(议论说理)34.王安石“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
(强调文学的实用功能,其“适用”不是“文以载道”,而是为政治服务,适应改革的需要)35.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的针对性。
“西昆体”&五代文风36.江西诗派名称的由来。
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37.“梅妻鹤子”的林逋。
林逋北宋晚唐体代表诗人。
著名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8.“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苏门六君子:陈师道李廌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39.“大晟词人”。
(指北宋词人周邦彦,其曾提举大晟府,故称)40.“诚斋体”的特点。
答:1、富于幽默诙谐的风格。
2、丰富新颖的想象。
3、自然活泼的语言。
41.李清照的词论观点。
别是一家42.格律诗派的主要诗人。
姜夔、史达祖、吴文英43.南宋初期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的豪放词派主要词人。
张孝祥44.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的诗句的内涵。
答:此诗句选自《关山月》,大意是: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却白白地来到边疆。
诗人借此来痛斥统治者以一纸和议抛弃半壁江山、苟且偷生贪图享乐的无耻行径,倾诉了爱国将士的满腔悲愤。
45.在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作家。
辛弃疾46.宋词史上能够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的主要词人。
(朱敦儒、辛弃疾)47.永嘉四灵诗歌的宗法与特点。
以贾岛、姚合为宗。
特点:1、内容狭隘,思想贫乏,对现实关注不够,主要抒发个人感受、吟风弄月、流连光景。
2、诗体上四人略同,专攻律诗,尤为五律,且特别中间两联的对仗,古体甚少。
3、语言雕琢精巧,弃用典而精白描。
4、风格萧散野逸、平淡简远、圆美自然。
48.“江湖派”中成就较为突出的诗人。
刘克庄、戴复古49.金代元好问的主要文学成就。
答:在于其写于金亡前后的“纪乱诗”。
50.李清照的散文。
答:《金石录后序》和《论词》(“词别是一家”)。
三、专业术语:*1、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以“绮错婉媚”为本,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2、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
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
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显然更强更大。
王勃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杨炯有《从军行》,卢照邻有《行路难》,骆宾王有《从军行》。
3、盛唐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
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
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4、古文运动中唐时期由韩愈领导、得到柳宗元大力支持、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为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
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
它带来了散文创作的大繁荣,造成了中国古典散文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5、唐传奇兴盛在中唐,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
“唐传奇”是后人对唐人所创作的文言小说的称谓,唐人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写奇闻异事,故名。
6、《花间集》《花间集》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词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本书收录了温庭筠、韦庄等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经典作品,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我国早期词史上文人词创作的主体取向、审美情趣、体貌风格和艺术成就。
*7、西昆体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杨亿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暧昧男女爱情,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字句锻炼、典故应用,追求形式技巧。
因此是个内容贫乏,追求形式美的诗歌流派。
* 8、江湖派南宋后期,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
江湖诗人时时抒发向往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 9、宋话本宋代,随着说话活动日益兴盛,在书场中流传的故事越来越多,而多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也日见其多,后世统称为话本。
宋话本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10、江西诗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理论主张为“无一字无来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正式名称的诗文派别。
* 11、格律词派南宋词派名。
此派以姜夔为首,其他代表作家有史达祖、吴文英、高观国、王沂孙、周密、张炎等。
他们作词讲究格律,追求典雅、含蓄、柔婉和“清空”,是南宋后期同“辛派”相对的一个词派。
吴文英他们以姜夔的“雅词”为典范,注重锤炼琢句,审音守律,追求高雅脱俗的艺术情趣,词的题材以咏物为主,讲究寄托,但有些词的意蕴隐晦难解。
又称“骚雅派”。
* 12、以文为词辛弃疾所倡导的“以文为词”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
在用典使事方面,驱遣自如,广博精当,不但善于点化前人的诗句成语入词,而且特别善于化用经史子小说中的语汇入词,显示出熔铸百家、陶冶经史的特色,同时他还大量地运用表现力很强的口语、俚语入词,化朴为美,新鲜活泼。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腕力。
1、初唐四杰拓新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使诗歌摆脱了颂隆声、助娱乐的虚套,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醒而严肃的自我2、他们拓宽了诗歌的视野,使之从宫苑台阁走向江山和塞漠,从而便于容纳丰富得多的感情内容。
3、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的力求振拔,不仅表现为内容的拓展和充实,而且也表现为形式的创新和完善。
他们要以新的章法和节奏,来表现新的情绪,在诗歌语言上也作出了向生活靠近的努力。
4、初唐四杰以他们重刚健、重气质的创作实践,在诗坛上起到了解放诗歌的作用二、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要内容是什么?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
指出了“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光辉传统作为创作的先驱榜样,在倡导复古的旗帜下实现诗歌内容的真正革新。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其次,他提出了一种“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思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创造见而瑰丽的文学。
三、唐宋古文运动的主要理论及成就是什么?他们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唐代古文运动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就是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从而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