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法学PPT(覃有土)

商法学PPT(覃有土)




行为意义上的商--法律学意义上的“商”

《德国商法典》规定,凡以商业之方法 与范围为营业,办理商商业登记者,即视 为商业;对于农业兼营副业,如对农林产 品加工制造,经申请商业登记的,也视为 商业。 • 《瑞士债务法》规定,凡经营商业、工 厂或其他依商人之立法作为营业而进行登 记的,都视其为商业。
行为意义上的商--法律学意义上的“商”
• 基本要素: • -商业登记 • -营业 行为 • ——是指商事(营业)主体以营利为目的,
有计划、有组织地综合运用各种营业要素 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的总和,具有计划性、 持续性、反复性等特点。
营业的意义
• --以各种必要的营业要素所构成的营业组织 • --以营利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营业要素的
• --形式意义上的商法(狭义) • 商法典(民商分立) •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广义) • 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总和(民商分立和
民商合一)
以商法的空间(地域)效力来看
• 实质意义上的商法: • ——广义上的商法(国际商法和国内商法) • 这是以商法的空间(地域)效力来区分 • -国内商法——商公法和商私法 • ——狭义上的商法——商私法

结论
• 法律学意义上的“商”实际上是指作为营
业内容之一的、以销售(卖)商品或服务 为最后归属的、足以导致商事法律关系的 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交易行为。
二、商法的概念及特征
• 商法,亦称商事法,就是调整商事关系的
法律规范的总称。 • 这是一个法学上的概念而不是法律上的概 念 。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法律传统 和法律规定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 的法律视野,所给予商法的定义各有差异, 而对于商法的体系内容的认识也各不相同。
行为意义上的商--经济学上的“商”• 泛指社会产品从生产手中流转到消费者手中的渠道、桥
梁和中介,以调剂供需,从中获取利润的活动。这是最本 原意义上的商,即买与卖,是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社会分 工的结果。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越来越丰富,买与 卖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后就使得作为一个特殊经营领域的 商业得以成型。 此种意义上的“商”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商人作为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渠道、桥梁或中介,以先买后 卖的方式贯通了生产与消费的过程。
各国学者对于商法的认识
• --法国的学者认为,商法是关于商法事活动
法律。 • --德国的学者认为,商法是适用于商人的特 别私法。 • --日本学者之间关于商法的概念其区别还比 较大 。 • --英美法系中 学者的认识差异很大。 • --我国大陆学者的认识比较混乱。
商法的分类
• 以商法的表现形式来看
第一节
商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 一、“商”的含义 • 二、商法的概念及特征 • 三、商法调整对象
一、“商”的含义
• 日常生活中的“商”: • -一是指买卖行为,如做买卖(生意)、经
商 • -二是指人,即商人(商事主体),如代理 商、证券商、房地产商 • -三是指商品 • -四是指商量、协商
字面意义上的“商”
以商法的内容构成来看
• --商事组织法 • --商事行为法
商法的体系构成
• --民商分立体制 • 商法典为统帅,辅之以各单行法 • --民商合一体制 • 民法典为统帅,辅之以各单行法
商法的表现形式(渊源)
• --国际条约(公约) • --国际惯例 • --商事法律 • --商事法规 • --司法解释 • --商事习惯 • --法理
业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为商(营业) 的范围不断地在扩大。
商的形式(类型、分类)
• --固有商,亦称买卖商 ,第一种商,即直接媒介财货交易
• •
的行为。如商品交易、证券交易、票据交易、海商活动等。 --辅助商。亦称第二种商 ,即间接媒介财货交易的行为。 如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居间、行纪、代办等。 --第三种商 ,即虽不直接或间接以媒介财货交易为目的, 但与财货交易有密切关联的行为,如银行、信托、票据、 承揽加工、制造、出版、印刷、影视等。 --第四种商 ,即与辅助商、第三种商有关系的行为。如广 告、保险、旅馆、饭店、酒楼、电影院、戏院、歌舞厅、 马戏团等
商法的特征
• --兼容性 • --技术性 • --营利性 • --国际性
兼容性
• --组织法与行为法相并列 •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融合 • --公法规范与私法规范相交织 • --强行法与任意法相并行
技术性
• --专门性及职业性 • --包含了大量的技术规范 • --涉及了许多的技术方法 • --都是商品经济客观规律的反映
商法学
覃有土主编
• 柯昌辉 • 62861696(小灵通) • 88386302(O) 88386685(H) • kch2007kyx@
第一编 商法总论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一章 商法概述
商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商法的演进 商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 商事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系列行为的总和 • --可以作为实现营利目的、需要不同的营业 (行为)方式或者要求运用不同的营业要 素的事项,如“营业范围”中的营业 • --以衡量营业成果为标志的行为总量,如税 法规定的“营业额(销售额)”中的营业
行为意义上的商--法律学意义上的“商”
• 定义: • 商法中的“商”泛指以营利为目的的营
营利性
• --承认营利要求的正当性、合理性 • --采取各种法律措施对商人追求合理营利的
努力加以保护
国际性
• --商法是商品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 • --商人习惯法形成于国际贸易的繁荣 • --立法上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参考 • --商法制度和规则的共性导致国际间的统一
– 拉丁语commerium, – 英语、法语:commerce – 德语der handel – 日语“商” – 汉语“商”
汉语“商”
古代汉语:一种计时单位,一刻称为一商, 《集韵· 阳韵》中有云“商,刻也”。 商又被用指估量、推测,《说文· 内部》 中写道“商,从外知内也”。我国古代汉 语里关于商的解释也多是立足于此,如 《汉书· 食货志(下)》中有云“通财鬻货 曰商”.《白虎通义· 商贾》中说道“行曰商, 止曰贾。商之谓言商也,商其远近,度其 有无,通四方之物,故谓之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