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渝黔铁路YQZQ-2标所有桥梁工点图;(2)渝黔铁路YQZQ-2标段站前专业设计技术交底;(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7)《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4] 8号;(8)《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9)《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10)《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11)《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12)《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成铁运[2013]80号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渝黔铁路YQZQ-2标桥梁工程钻孔桩和挖孔桩的桩基承台施工。
3.作业准备3.1内业准备(1)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编制基坑开挖防护的安全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于深度超过规定的基坑必须编制专项设计方案并经过评审和报批。
3.2外业准备(1)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2)平整场地,疏通便道,场地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
(2)承台施工物资、机具设备到位。
(3)储备钢筋、水泥、砂石料及外加剂等原材料,严格把好“进场关、检验关、使用关”,确保原材质量。
(4)由测量班严格按照批准的复测成果、加密方案、设计尺寸,计算承台中心轴线坐标和高程,实地测放承台平面位置和高程,测量过程中实行双检双核制度,并经监理见证签认。
(5)准备安全警示牌、危险源警示牌、材料标识牌、工程标识牌等。
4.技术要求1.承台施工必须在桩检完成并且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施工;2.钻、挖孔桩桩头和钢筋伸入承台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承台模板安装、拆除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4.承台施工所用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及安装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5.承台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各项性能指标检验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6.预埋钢筋、预埋件及检测元件的型号、尺寸、位置和埋设深度应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7.承台混凝土浇筑时应制作混凝土试件,浇筑完成后应进行养生。
8.承台混凝土拆除模板时的强度与温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拆模后及时对新暴露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
9.承台混凝土拆模后,基坑应按设计要求的填料和质量及时回填。
5.施工工艺流程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
6.施工工艺及要求6.1施工准备承台施工前移除所有桩基施工机具,清除妨碍基坑开挖的杂物。
平整场地,测定地面高程,用全站仪放样基坑开挖边线,并用白灰线画出基坑的实际形状。
6.2基坑开挖图1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6.2.1基坑开挖应在桩基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
6.2.2在开挖时根据基坑周边建筑物荷载情况及土层地质条件,应采取放坡开挖,坡度应符合相关设计要求。
弃土堆坡脚与坑口边缘的距离不得影响基坑边坡的稳定。
6.2.3基坑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开挖前做好坑顶、坑底排水,并根据现场情况在基坑角设置1~2个集水井,防止坑底浸水,并保证基地各尺寸及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开挖至坑底预留约20cm采用人工清理。
6.2.4基坑开挖后应做好基坑周围的安全防护,设立安全标识牌,禁止非施工人员或大型机械靠近。
6.2.5在基坑开挖线以外设置临时排水沟,疏导水流,防止地表水浸入基坑。
6.2.6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边缘与动载间的安全距离应根据基坑深度、坡度、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且均不小于 1.0m。
若安全距离不足、地质和水文条件不良,应采取钢板桩加固、放缓坡度加宽坑面或相结合等措施。
6.2.7 对于不良地质的基坑开挖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一般在如下情况时应采取护壁开挖:(1)基坑较深,土方数量较大;(2)受施工场地或临近建筑物限制,不能采取放坡开挖;(3)基坑土质松软或含水量较大,坡度不易保持。
支护形式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采取型钢、木桩支护或钢板桩支护。
6.3桩头处理根据桩基类别不同,分别按钻孔桩和挖孔桩桩头处理方法进行施工。
6.3.1桩头处理方法和要求:(1)钻孔桩桩头采用水平环切法凿除桩头,可以取得桩顶面混凝土完整、表面平整、中心微凸、钢筋保护层不被破坏的效果。
施工顺序:测量放线→环切桩头→凿除桩头,人工修整→校直桩头钢筋。
测量放线:测量班根据桩基预留高度(深入承台内10cm),确定桩顶标高。
现场施工人员根据测量人员测量结果,在基桩上将承台底标高以上10cm处红油漆划线标识。
环切桩头:用切割机沿着桩身红油漆标识部位(承台底标高以上10cm处)环向切割3-5cm深的切口,防止破桩头时凿掉桩边。
切割时严格控制切割深度,避免割伤钢筋。
人工修整:人工作业凿除多余混凝土及浮浆至桩顶标高(承台底标高以上10cm处)。
(2)挖孔桩桩头处理方法同样要先测量放线测定桩顶高度(深入承台内10cm),用红油漆划线标识,将桩头多余浮浆及混凝土凿除。
同样保证桩顶面混凝土完整、表面平整、中心微凸、钢筋保护层不被破坏的效果。
6.3.2桩头处理施工注意事项必须保证桩顶伸入承台10cm,桩头平整。
避免出现桩头缺边少角、钢筋保护层被凿除的现象。
桩头破除时严禁将桩头预留钢筋任意切割、弯折。
如出现钢筋弯曲,必须进行调直。
在破桩过程中必须保护好检测管,随时注意检测管的位置,严防声测管变形或者石渣掉入管内,管口应高出桩头10-20cm并密封。
桩头处理完后应报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且桩基检测合格后方可开始绑扎钢筋。
6.4桩基检测桩基检测应遵循先自检合格后再交由第三方检测单位检测原则,检测数量为100%。
检测前受检桩应符合以下规定:1.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桩身强度应不低于15MPa。
2.桩身的材质、强度、截面痴心应与桩身基本相同。
3.对于采用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检测的桩基,桩顶应凿至硬实混凝土面并大致水平,传感器安装点和激振点应打磨光滑。
4.当激振点在桩顶中心时,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的距离移位桩半径的2/3;当桩径0.8m<D≤1.25m时,传感器安装点宜为3个,当桩径1.25m<D <2.0m时,传感器安装点宜为4个。
传感器安装点示意见图2。
图2传感器安装点示意图5.对于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的桩基,应将各声测管内灌满清水,管内不得堵塞。
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在桩顶准确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静距离,检查换能器的完好状态。
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分别在声测管内应同步升降,随时检核其深度,点间距不宜大于250mm ,在桩身质量可疑测点处应加密测点,采用斜测、扇形扫测进行复测,进一步确定桩身质量(见图3)。
斜测时两换能器中心连线与水平面夹角不宜大于40°。
图3 6.5基底处理1.基底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进行整平,可采用碎石铺平,有积水时应设置集水井及时排水。
2.桩顶伸入承台座板内的长度统一采用10cm (不包括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
桩顶伸入承台内的主筋长度不小于45D ,其顶部向外弯成与竖直倾斜15°的喇叭形(如图4)。
图4桩顶钢筋示意图 6.6钢筋安装1.钢筋安装时,钢筋的性能指标、规格尺寸、数量和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均不大于40°承台底15° 10cm 桩顶 45D应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2.根据承台钢筋设计分为单层钢筋和六面钢筋绑扎。
1)用全站仪放样承台四角,挂线定出承台边线。
2)根据承台边线和基底高程确定和划分钢筋摆放位置和高度。
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并保证钢筋外侧与模板之间的保护层厚度。
3)钢筋绑扎时,靠外围两行的相交点全部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相交点全部绑扎。
4)在钢筋底部摆放高强度混凝土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
垫块互相错开布置,数量不得少于4个/㎡。
3.钢筋绑扎完成后,及时报质检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由质检工程师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
4.连续梁承台的循环冷却管布设具体详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6.7综合接地系统根据《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设计说明中第六节第4条,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在每根桩中应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应环接。
桩基础桥墩综合接地示意图见图6-2。
根据《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设计说明中第十二节第5条,接地的钢筋焊接要求: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钢筋间十字交叉采用直径14mm(Ik≤25KA)或16mm (Ik>25KA)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同前)。
(Ik表示接触网短路电流)承台部位的综合接地系统如图5:6.8模板安装1.承台模板采用钢构定型模板,进场后应进行验收,并符合以下规定:(1)应保证承台混凝土结构的形状、尺寸达到设计要求;(2)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能承受混凝土浇筑时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3)接缝不漏浆。
安装与拆卸方便,可多次利用;(4)能与混凝土结构、施工条件和浇筑方法相适应。
2.承台模板经检验合格后即可使用。
在安装前应对混凝土接触面进行打磨除图5承台部位的综合接地系统锈,并在其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保证表面光滑、干净,无杂物。
3.承台模板采用汽车吊与人工配合安装。
根据承台平面位置和高度正确摆放,并及时进行支撑加固。
4.模板安装与支撑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将手脚伸入模板缝内和底端;模板支撑稳固前,不得松手或解脱吊装扣件。
(2)模板安装时,四周应设方木或钢管斜支撑或加设缆风绳,防止模板倾斜、倒塌。
(3)模板外侧应设置足够数量的纵横向、斜向支撑和水平拉杆,确保支撑的整体稳定性。
(4)模板支撑稳固后,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內模必须清理干净并刷涂隔离剂。
6.9墩身钢筋预埋模板安装稳固后,按设计预埋墩身钢筋,预埋深度45D ,对于高墩预留主筋可为2m ,矮墩可按墩身高直接预留,并保证钢筋的位置、数量、间距及预埋深度符合设计和验标要求。
1.对于内设单层钢筋的承台,可在模板内外搭设竖向、纵横向钢管,以便于墩身钢筋的固定和混凝土浇筑作业需要。
竖向搭设间距3m,纵横向搭设间距2m。
桩桩桩墩墩搭设的钢管要连接牢固,底部支撑坚实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