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16
(十八)和弦外音
(十九)调式变音
3
重点:和弦外音的类型;调式半音的类型与半音阶的写法
要点:和弦外音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与识别;调式变音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与识别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17
(二十)移调
3
重点:移调的类型方法
要点:不同调性乐器的移调方法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合计:
42
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九)民族调式中的和弦
3
重点:和弦的解决方法;中国民族调式中和弦的应用特点
要点:七和弦的解决方法;民族调式中和弦与调性的关系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9
(十)调式
3
重点:大、小调式
要点:大、小调式的结构特征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10
(十一)平行调与同主音大小调
3
重点:平行调、同名调
要点:各类大小调的应用及表现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基本乐理中涉及到的各种名词、概念,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并通过写作练习,对记谱法、音程与和弦的性质、移调等知识达到牢固掌握、准确识别、记写规范、应用自如的目的。多练多唱来提高和加强对调式调性的分析辨别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有助于分析表现音乐,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14
(十五)重属类和弦
3
重点:介绍重属、副属、副下属和弦
要点:重属类和弦的结构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15
(十六)转调
(十七)作品中的调性分析
3
重点:调性交替与转调的识别;对音乐作品中调式调性的识别
要点:调性交替与转调的类型各类;各种调式调性识别的方法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6
(五)大小调中的音程
(六)民族调式中的音程
3
重点:调式中音程所属调性的识别方法;民族调式中音程所属调性的识别方法
要点:特性音程的识别;民族调式中的大三度、大二度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7
(七)音程的解决
3
重点:音程的解决方法
要点:不同类型音程解决的不同方法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8
(八)大小调式中的和弦
考核形式
评价标准
权重
到堂情况
不迟到、不早退,未无故缺席;请假一次扣2分,迟到一次扣5分,缺勤一次扣10分
6%
课堂讨论
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提问,积极回答
9%
完成作业
认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并按时上交作业,迟交作业在本次作业成绩中扣10分;缺交在权重中扣10分/次
15%
期末考核
卷面(闭卷)考试,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教学参考资料:
《基本乐理教材》童忠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5月
《基本乐理通用教材》李重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认识乐理:视唱练耳同步学》布鲁斯·本沃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7月
《乐理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研究》黄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
课程简介:
《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音乐人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其它音乐技法理论和技能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识记和各类解释能力。掌握音乐基本表述方式:乐谱中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组合、音程和弦、及各类符号、标记的识别能力和记写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理论上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和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发展音乐才能起到重要作用。
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掌握什么是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阶、转调移调各种音乐记号和音乐的常用术语,对曲调做出正确的移调记谱;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辨认和分析曲调中的调式调性,区别个自的风格特点的能力。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本学期是本课程的第二学期,课程重点在对音乐调式调性的分析。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本乐理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Basic music theo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42/3/2
其中实验学时:0
先修课程:
授课时间:
4-17周周三5-7节(2018级音乐教育1班)
4-17周周四1-3节(2018级音乐教育2班)
授课地点:艺术楼A301、A302
70%
大纲编写时间:2018年9月2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对象:2018音乐教育1、2班
开课院系:教育学院(师范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黄琼 副教授
联系电话:
Emai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堂答疑与辅导,地点:艺术楼B204;课后通过微信、电话等通讯设备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闭卷(√)课程论文( )其它( )
使用教材:
《基本乐理教程》赵小平,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5月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11
(十二)中国民族调式的构成
3
重点:中国民族调式
要点:几种民族调式的构成与基本特点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12
(十三)中国民族调式的识别
3
重点:中国民族调式的识别方法
要点:同宫系统、同主音调的识别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13
(十四)中古调式
3
重点:中古调式
要点:各种中古调式的结构特征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
□核心能力1.
□核心能力2.
□核心能力3.
□核心能力4.
□核心能力5.
□核心能力6.
□核心能力7.
□核心能力8.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时长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式
作业安排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乐音体系及律学常识;
(二)五线谱记谱法,装饰音、略写记号及其它记号
3
重点:乐音体系、音律;音的高低、长短的记录方法、各种记号的记法
要点:各种不同类型的律制;变音记号的用法、装饰音的演奏效果
理论讲解、课堂习题
课后习题
5
(三)节奏、节拍,音乐的速度、力度及感情术语音程与和弦
(四)音程与和弦
3
重点:音值组合法、各种速度、力度标记的写法;音程及和弦的构成
要点: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感情术语的实际意义;音数与度数与构成音程的关系,不同和弦的结构特点与识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