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设计

1《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设计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6122002 )一、课程说明(一)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本科)、音乐教育专业(专科)(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属于本专科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授学生理解音乐表现方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理论,发展音乐才能,打下巩固的专业基础。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提高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音乐作品进行讲解分析,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自学能力,懂得乐理教学的基本方法。

(五)先修课程:无(六)学时、学分数:72学时、4学分(七)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以课堂讲述为主,其他实践性环节为辅;配备钢琴(八)考核方式与要求:1.本课程于大学一年级第一、二学期开设,第一学期考核方式为考查,第二学期考核方式为考试,均属闭卷考核。

2.对本课程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采用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成绩记入平时表现成绩。

3.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表现占总评成绩的30%。

二、课程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二)各章节基本容及要求第一章音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音高、乐音体系、音的分组、音律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基本要求:让学生熟练掌握音的分组及自然全、半音,变化全、半音的构成。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音律的产生发展问题。

重点与难点:1.基音、泛音、复点音、分音的概念及泛音列。

2.现代音名与中国古代乐理中的律名,二者对应记忆,参见《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及部分教材的相关容。

3.自然全、半音及变化全、半音的概念及构成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容:1. 音1.1 音的产生1.2音的种类1.3音的性质1.4基音泛音复合音分音2 乐音体系音列音级音名2.1乐音体系2.2音列2.3音级2.4音名2.5唱名3 音的分组八度音域音区3.1音的分组3.2八度3.3音域3.4音区4 音律4.1音律4.2五度相生律4.3纯律4.4十二平均律4.5三种律制的应用4.6标准音中央C5 变音记号5.1变音记号5.2变音记号的种类5.3临时变音记号6 自然半音变化半音自然全音变化全音等音6.1自然半音6.2变化半音(有新加知识点)6.3自然全音6.4变化全音(有新加知识点)考核要求:1.音级、音列、半音、全音、音名、基本音级、变化音级的概念2.泛音列3.音的分组(音名组别的写法)4.了解三种律制的优、缺点以及现代、古代音名、律名。

5.掌握自然半、全音与变化半、全音。

思考题(作业):1.中国古代音乐与数学的结晶---有关三分损益法与十二律(参见童忠良著《乐理大全》,《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2.“六阴律”与“六阳吕”(参见童忠良著《基本乐理教程》音乐卷)第二章五线谱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五线谱、谱号、谱表等基础知识有初步了解基本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谱号、谱表、音符、休止符等正确规的记写方法,为随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点与难点:1.谱号、谱表、音符等的正确写法,(包括单谱表记二声部的两种写法)2.附点音符、休止符时值的计算及新加三附点音符时值的计算3.连音符时值的计算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容:1. 五线谱1.1五线谱1.2谱号1.3谱表2. 音符2.1单纯音符2.2附点音符2.3音符的正确写法3. 休止符3.1单纯休止符3.2附点休止符3.3休止符的正确写法4. 延音线延长号4.1延音线4.2延长号5. 音值的特殊划分连音符5.1连音符5.2连音符记5.3由单纯音符形成的连音符5.4由附点音符形成的连音符考核要求:1.计算多个音符的时值2.计算连音符时值3.单谱表记写二声部乐曲1.连音符在实际演唱与演奏作品时的作用与应用第三章节奏节拍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曲调的骨架---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要素之一。

学习节奏型,可更进一步了解乐曲的体裁、风格等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各种拍子的特点及其音值组合法的规律,对速度、节奏、节拍这些表现要素,则应了解他们在表现音乐容和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点与难点:1.拍子的种类中:重点掌握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的定义特点,常见拍子举例2.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音值组合法的规律、常见组合方式、休止符的组合方式等。

可参见重光编著的《基本乐理简明教程》的有关容。

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容:1. 节奏节奏型1.1 节奏1.2 节奏型2.节拍拍子2.1重音非重音2.2节拍2.3小节、小节线、段落复纵线、终止复纵线2.4拍子2.5拍号2.6弱起小节3 .拍子的种类3.1单拍子3.2复拍子3.3混合拍子3.4变换拍子3.5散拍子3.6一拍子3.7交错拍子3.8板、眼4 .音值组合4.1音值组合法4.2单拍子的音值组合法4.3复拍子、混合拍子的音值组合法4.4音值组合应注意的事项5. 切分音5.1节奏中的强弱关系5.2切分音5.3切分音的类型5.4切分节奏6. 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考核要求:1.复拍子、混合拍子的定义及特点思考题(作业):1.音值组合法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体现2.部分休止符的组合法如何在常见作品中总结第四章音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学会识别与构成各种音程,了解音程在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中所起的作用,便于我们分析理解作品。

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做题的正确思路、方法及步骤等一般规律。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识别和构成各种音程的方法,区分自然音程和变化音程。

重点与难点:1.旋律音程与和声音程的进行方向2.自然音程、变化音程的种类3.音程转位的规律,几个特殊转位音程4.构成与识别音程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容:1. 音程旋律音程和声音程1.1 音程1.2 旋律音程1.3 和声音程1.4 音程中两个音的名称及音程的读法2. 音程的度数和音数2.1 音程的度数2.2音程的音数3.基本音级构成的音程4.音程扩大与缩小4.1扩大音程4.2缩小音程4.3音程变化4.4音程变化规律5. 自然音程变化音程5.1自然音程5.2变化音程6. 单音程复音程6.1单音程6.2复音程6.3复音程的度数6.4复音程的性质6.5复音程的名称7. 音程转位7.1音程转位7.2音程转位的规律7.3音程转位的应用8. 等音程8.1等音程9 .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9.1协和音程9.2不协和音程10.构成与识别音程10.1根据度数与音数构成、识别10.2根据音程转位规律识别构成音程11.音程的表现意义11.1旋律音程的表现意义11.2和声音程的表现意义考核要求:1.自然音程、变化音程的种类2.运用音程转位规律计算转位音程名称3.计算度数相同与度数不同的等音程4.构成与识别各种音程思考题(作业):1.如何准确判断一个音程可能属于哪些调式?2.为什么有的协和音程其等音程是不协和音程?第五章和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三和弦和七和弦,为学生今后后续相关课程打好基础。

基本要求:掌握三和弦、七和弦的种类,构成方式,了解部分和弦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1.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与识别2.转位和弦的构成方法与规律3.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及和弦音的排列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容:1.和弦2.三和弦2.1三和弦2.2三和弦的种类3.七和弦3.1七和弦3.2七和弦的种类4.原位和弦4.1原位和弦4.2转位和弦4.3三和弦的转位4.4七和弦的转位5.等和弦5.1等和弦5.2等和弦的种类6.构成与识别和弦6.1熟记和弦的音程结构6.3识别和弦6.4构成原位和弦6.5构成转位和弦7.和弦的应用7.1和弦的性质7.2完全和弦与不完全和弦7.3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7.4和弦音的排列7.5和弦的旋律位置7.6分解和弦构成旋律考核要求:1.三和弦、七和弦原位及转位的构成2.结构相同与结构不同的等和弦的构成思考题(作业):1.和弦的色彩与应用的方面。

第六章调大调式小调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小调式的特点,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理解作品。

基本要求:掌握大小调式中的有关音阶,熟悉自然大小调式的音阶构成特点,通过自然调式的学习,理解其他对应的和声调式,旋律调式。

重点与难点:1.大、小三种调式的构成方法2.识别大小调式调性3.同主音大小调三种调式的异同4.等音调式与等音调的区别5.欧洲中古调式音阶的写法与判断教学时数:10学时教学容:1. 调基本调调号1.1调1.2基本调1.3调号2.升号调降号调2.1升号调2.2降号调3.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3.1调的五度循环3.2等音调4.调式调式音级音阶调性4.1调式4.2调式音级4.3音阶4.4调性5.大调式5.1大调式6.小调式6.1小调式6.2小调式的种类7.调式音级标记名称功能7.1调式音级标记7.2调式音级名称7.3音级的调式功能8.大小调的色彩及应用8.1大小调的色彩8.2大小调的应用9 .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名调9.1大调各调9.2关系大小调9.3小调名调10. 同主音大小调等音调式10.1同主音大小调10.2等音调式11.识别大小调式调性11.1看调号11.2看主音11.3看变音11.4看音阶12.欧洲中古调式12.1欧洲中古调式12.2中古调式的种类12.3中古调式的色彩考核要求:1.大、小调三种调式音阶的写法2.判断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思考题(作业):1.欧洲中古调式音阶特点第七章五声性调式(民族调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富于民族特色的,广为流传和应用的民族调式体系。

基本要求:掌握五声性调式音阶的构成方法,学会识别五声性调式的调式调性重点与难点:1.五声、六声、七声调式音阶的写法2.同宫系统调,同主音系统调的对比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容:1.五声调式1.1五声调式1.2五声调式的种类1.3五声调式的特点1.4五声调式的功能音与色彩音1.6五声调式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2.六声调式2.1六声调式2.2六声调式的种类2.3六声调式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3. 七声调式3.1七声调式3.2七声调式的种类3.3七声调式的应用及其表现特性4.同宫系统调同主音调4.1同宫系统调4.2同主音调5.识别五声性调式调性5.1根据风格分清大小调式与五声性调式体系5.2根据调号与宫角大三度关键音程确定调5.3根据调和主音确定调式5.4根据偏音区分六声七声调式类别考核要求:1.五声性调式的部分写法2.判断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3.同宫系统调的部分写法4.同主音系统调的音阶的写法思考题(作业):1.五声性调式的同主音调调号有何规律?第八章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程和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然要依附于所处的某种调式,在调式特征的制约下,它具有相应的功能意义和表现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