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江省中考科学探究题集锦1.(2012杭州29)(6分)我们可以利用如图一所示装置来比较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
已知其他条件适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甲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乙处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黑暗时,甲处测到的CO2主要来自、等。
(3)装置内,光由暗逐步调亮,测得甲处CO2量下降;光照强度与甲处CO2量的关系如图二,说明在ab段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4)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如图三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污浊的空气,可有人于黑暗环境中重复他的实验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植物和动物同样会使空气变污浊。
据他们的实验和学过的知识,你得出的结论是。
2.(2012杭州30)(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如下实验由废铁屑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①在洗涤过的废铁屑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反应结束后过滤。
②将滤液转入到密闭容器中,静置、冷却析出硫酸亚铁晶体。
③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低温的水洗涤晶体3次。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①过滤时,所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漏斗、烧杯外,还需。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步骤③中洗涤晶体用的水必须少量且低温,其原因是(4)为了判断步骤③中晶体表面吸附的硫酸是否洗净,有人向第3次洗涤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得到白色沉淀,以此证明该晶体并未洗净。
该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3.(2012杭州31)(8分)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溶解了空气中SO2及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请回答下列有关酸雨的问题:(l)要测定某地采集到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下列提供的试剂(试纸)中宜取用A.蓝色石蕊试纸 B.紫色石蕊溶液 C.无色酚酞试剂 D.pH试纸(2)已知 CO2的饱和溶液常温下pH不小于5.6。
通常空气中CO2的含量大于SO2的含量,但人们反而将空气中的SO2认定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同学想通过如右图的实验寻找证据,你认为下一步的实验步骤是测定,只要出现的实验结果,就可认定SO2溶于水有形成酸雨的可能。
(3)已知SO2与 CO2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
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 CaCl2,溶液本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
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 SO2+CaCl2+H2O== CaSO3↓十2HCIB.SO2+2NaOH==Na2SO3+H2OC.Na2SO3+CaCl2= CaSO3↓+2NaCID.H2SO3+2NaOH= Na2SO3+2H2O4.(2012杭州32)(8分)某同学在“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为6伏,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伏,他按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实验时,他调节滑动变阻器清片的位置,观察小灯泡发光的情况,并记录电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实物图连接完整。
(2)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小灯泡L的额定攻率为 _____瓦。
(3)小施同学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后,发现还能求得小灯泡的电阻,于是他分别算出了所给的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电阻并取平均值。
你认为小施同学的做法对吗?清说明理由。
5.(2012杭州33)(10分)将一些能较好吸收和发射红外线的纳米级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锌等)通过特殊工艺织人纤维,然后用该种纤维制成的内衣,称之为红外保暖内衣。
对于红外保暖内衣和普通保暖内衣在人体运动时,通气和散热的效果比较,某人设计如下实验:①上午某时间穿红外保暖内衣,跳绳前测前胸体表温度,跳绳10分钟,再次测前胸体表温度。
②下午某时间同一人穿普通保暖内衣(假设普通保暖内衣和红外保暖内衣除材质不同外,其余都相同),在通风状况相同的同一房间里,重复上午相同的实验步骤。
③比较上、下午跳绳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量,得出两种保暖内衣通气散热效果强弱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洗涤红外保暖内衣时,不宜选用的洗涤剂是(选填“弱酸性洗涤剂”、“弱碱性洗涤剂”、“中性洗涤剂”)(2)若该人跳绳后腿部发酸,是因为肌肉细胞进行了(3)有人认为根据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可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中变量控制不严密的地方是、(写两点)(4)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请写出你认为该实验最需改进的具体方面(写一点)6.(2012宁波30)一天,小科偶然发现月季茎折断一半后仍能成活(如图甲)。
小科想探究月季茎折断后什么情况下还能成活。
通过查资料知道,月季茎有韧皮部和木质部,水和无机盐能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向上输送,有机物能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输送。
木质部和韧皮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经思考,小科提出如下猜想:月季茎折断后还能成活可能与折断的位置有关。
为了验证小科的猜想,可将生理状况相似的20株月季分成五组,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处理方法A处韧皮部环割B处韧皮部环割A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B处木质部切断并插入云母片(不影响韧皮部功能)不作处理(1)月季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当细胞液的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2)若按以上信息判断,一段时间后月季植株一定死亡的实验组有▲(填组别)。
7.(2012宁波31)做“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小科同学发现生成物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黑色固体是镁和什么物质反应所产生的?他提出下列猜想:猜想一: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氮气反应的产物;猜想二:黑色固体可能是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
为了验证上述两个猜想,小科设想:(1)让空气通过A、B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2)用C瓶收集通过A、B装置后的气体,并加入足量的红磷燃烧;待C瓶冷却后,再把点燃的镁带放入C瓶中。
经思考发现,由于收集气体时相关气体的密度差异及C瓶冷却后瓶内外的气压差异,达不到预期效果。
于是,他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这种气体,观察到镁带在该气体中燃烧并有淡黄色的固体产生;然后用D瓶收集一瓶▲气体,把点燃的镁带放入D瓶中,观察到镁带在D瓶中也能燃烧,同时有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生成。
通过以上实验,他得出结论:猜想▲正确。
同时,他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
8.(2012宁波32)小科发现校门口有一块稍有破损的圆形窨井盖,他捡起一小块碎片加以研究。
窨井盖材料复合树脂球墨铸铁玻璃钢(1)小科想知道这块窨井盖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他首先了解到某厂生产的不同窨井盖材料的密度(见表一);然后用天平测量碎片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量筒测量碎片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 相平。
通过计算小科得出窨井盖的密度为 ▲千克/米3,由此他知道了该窨井盖的制作材料。
(2)窨井盖为什么会破损?小科猜想可能是由学校的校车压损的。
小科测得窨井盖的直径为70厘米,再次通过 查找资料发现这种窨井盖由于厚度不同,承载能 表二力也不同(见表二);小科测出窨井盖的厚度为50毫米,并了解到校车的质量为12吨。
若只从窨井盖的承载能力判断,小科猜想是否正确 ▲ 。
小科对于窨井盖的研究还在继续……9.(2012温州28)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熔化。
为了研究雪水中的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
(三)准备五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 、B 、C 、D 、E 。
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
(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
组别A 组B 组C 组D 组E 组 纯雪水质量/克20 17.5 15 10 0 2.16%的融雪水质量/克 0 2.5 10 20(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
(1)上表中C 组缺少的数据应是 ▲ 。
(2)经过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右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老师认为本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已经足够,但在种子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请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 .密度(kg /m 3) 1.7×103 7.3×103 2.1×103 厚度(mm ) 30 50 70 承载能力(kN ) 20100 400 表一10.(2012温州29)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MnO 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时间/秒生成氧气的体积/毫升 0.1克MnO 2 0.2克MnO 2 0.3克MnO 2 0.4克MnO 2 40 49 61 75 86 8077 87 90 92 120 89 92 92 92160 92 92 92 92(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 。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 。
(选填序号)11.(2012温州30)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导电液体在体积相同时,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于是选取一段可拉伸的乳胶管(乳胶管是绝缘体),灌满某种导电液体,两端用金属塞堵住管口,形成一段长为10厘米的封闭液柱。
选择合适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等器材连接电路如图,电源电压保持12伏不变。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在 ▲ 端。
(2)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9伏时,记录第1次电流表示数并计算出液柱的电阻。
将乳胶管均匀拉长,重复上述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
实验中第1次电流表的示数应是 ▲ 安。
(3)查阅资料得知:当材料和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
但是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当液柱长度变为原来2倍时,其电阻大大超过原来的2倍。
请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 。
12.(温州31)小明想测量大米的密度,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实验次数1 2 3 4 液柱长度L/厘米10 15 20 25 液柱电阻R/欧300 670 1204 1870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
于是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
实验一:按图甲和图乙的方法分别测量大米的质量和体积,由此计算出大米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