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满足需求”采访理论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
现代通常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基本手段。
图书馆文献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文献采访就变得至关重要。
采访工作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采访人员应该是图书馆业务水平最高的人员之一。
因为以拥有物理实行形式的文献资料为目的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所有服务工作的基础,当然也应该是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
“以人为本,满足需求”成为指导当今文献采访最重要的理念。
“以人为本,满足需求”的文献采访理论指导当代图书馆在文献采访时要把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以高校图书馆为例,它的读者包括不同学院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学校的老师们。
因读者学院、年龄的不同而导致读者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需要的教辅书不相同,这就要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同学的需求。
而老师们也是分属于不同学院的,教授不同科目,他们因教学、著书、论文等各种不同原因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这也要求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能够满足老师们各不相同的需求。
即使是同一个人对于图书的需求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当我想增加对云南的了
解时,我会去找各种有关云南历史的书籍;当我想在图使馆放松休闲时,我会找两三本令人愉悦的书偏安一隅静静欣赏······同一个人都有那么多阅读需求,那么这么多人的阅读需求量简直大到令人无法想象,依据“以人为本,满足需求”采访理论,读者有需求,图书馆就要尽量满足。
“以人为本,满足需求”采访理论也为当代图书馆评价标准带来了变化,即不一量的多少而以满足需求和阅读需要为标准。
图书馆采访文献资源首先是为了服务于本馆的性质任务,服务于本馆读者,而不是为了赶时髦,更不能盲目追求文献资源的数量,以此炫耀图书馆的“现代化”。
图书馆衡量的标准是内容质量、构成质量和使用质量的统一。
内容质量是指选择入藏的个学科门类、各种类型的文献本身的知识情报价值,衡量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科学价值、现实价值和参考价值。
构成质量是藏书体系结构的质量,衡量的标准包括藏书对各学科和各类文献的涵盖度、重点专业书刊的系统完整和满足程度、最新书刊和学科资料在藏书中所占的比重。
使用质量是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即通过使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藏书的内容是否同读者的需要和实际接受水平相符、藏书的数量对读者保障程度和满足程度、各种书刊被利用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是衡量藏书使用质量的综合标志。
“以人为本,满足需求”的采访理论还要求图书馆采访人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对书的鉴赏能力,还要有对社会文献信息需求的判断能力。
采访人员不但要掌握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采
访素质。
采访人员在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要与读者交流,了解读者的切实需求;与专家交流,了解学科的发展趋势;与社会交流,了解社会生活的流行时尚;以便能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应运自己的职业特长,为图书馆采访到新颖的、高水平的、针对性强的图书文献资料。
采访人员还应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学科建设及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教学科研需要、馆藏特色建设和各专业之间的比率关系,兼顾各载体形式的文献比率和文献采购经费,制定详实的文献采访计划,明确各专业学科的采购种类和册数的比例计划,量化购书,使整个采访工作做到有据可依。
在制定采访计划时要注意谨慎处理文献品种与副本的关系:需求量大的书刊副本过少,会增大据借率,降低满意率;而副本量过多,会降低副本的使用率,造成资源浪费。
采访人员还应考虑有限的采访经费来采取不同的采访模式以提高经费的使用率,获得更好的服务。
文献采访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建立合理馆藏的基础,它为藏书的组织和管理提供物质内容。
文献采访质量直接关系到藏书质量,而藏书质量是评价文献资源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图书馆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基础和重要配套设施,其办馆宗旨就是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工作,不断提高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的水平。
文献采访工作不仅直接影响图书馆藏书的质量和数量、读者人数、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图书馆的工作流程,还是评价图书馆价值、管理者成效的重要的方面之一。
“以人为本,满足需求”采访理论指导图书馆以满足不同读者需
求为首要条件再进行形式不同的采购的活动,以此改善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提高馆藏图书的学术质量,建立一个良好的藏书体系。
“以人为本,满足需求”是当今文献采访最要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