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单选、多选、分析)1.联系范畴的内涵——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范畴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①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事物一产生就会与周围的事物发生联系。
②普遍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内部联系: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外部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整体联系: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③多样性: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3.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①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②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单选、多选、分析)1.发展的原因——普遍联系即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变化,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是指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是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运动。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发展的必然性——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①新事物在形态上比旧事物更高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事物在内容上比旧事物更丰富,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
③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着历史的方向,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4.发展的过程性——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形式上——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内容上——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地位上——把世界看作过程的集合体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把世界看作永恒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特征。
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
)意义上——①过程论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②过程论要求我们科学地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性。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一、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单选、多选、分析)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①矛盾范畴的含义——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②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一性要受斗争性的制约,矛盾双方的共存要靠斗争来维持,矛盾双方的转化要靠斗争来实现。
斗争性要受同一性的制约,同一性规定和制约着斗争的形式、规模和范围。
④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理论意义——辩证认识的实质: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实践意义——认识工具、理论基础、工作方法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事物发展的内容之一;规定着事物转化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全面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并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它们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只有在两者的结合中才能实现;在不同条件下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处于主要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
④深刻把握“和谐”范畴: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其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和谐的作用可表述为:协调差异,化解冲突,创造条件,推动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①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②矛盾双方同归于尽。
③矛盾双方形成协同运动的新形式。
④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有条件的、相对的),一般只是大致包括个别,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分析事物的矛盾就要深入到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矛盾分析方法——“两点论”“重点论”①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由此区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论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主要方面。
【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非主要方面。
②“两点论”“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一方面,它是有重点的两点论。
【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间的辩证关系。
另一方面,它是有两点的重点论。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主次颠倒。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以重点论为补充。
二、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和形式(单选、多选)【质】是一事物成为他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是不可分离的,但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不影响事物的存在。
)【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关节点】是度的极限,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的统一。
(认识度的意义:①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
②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当然,也不能把“度”绝对化。
)1.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区别:【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联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①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它是我们分析社会发展形式的基本理论工具,对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③它是指导我们从事一切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原则三、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单选、多选)【肯定因素】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因素。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1.辩证的否定观特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对立观点:与辩证否定观相对立的形而上学否定观则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割断了事物的联系,又使发展中断。
方法论意义: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要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待外来文化,要有选择地吸收,“洋为中用”。
2.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①事物的发展过程——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辩证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经过两次否定,出现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
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②事物的发展性质——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
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现实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启示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直线性和绝对化。
由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就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单选、多选、分析)一、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或现象间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哲学范畴1.含义:【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起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事物或现象之间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①原因和结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处于无限的因果链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