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人社部门各位领导上午好!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厦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工院校各项工作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定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体系
一是 2012年 6月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厦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出实施“三个六”培养工程的总体目标 (到 2020年要新培养高级工 6万人、技师 6千人、高级技师 600人。
二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厦门市实施“海纳百川” 人才计划, 打造“人才特区” 2013— 2020行动纲要》 ,编入了《厦门市高技能人才集聚暂行办法》 ,提出强化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到 202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集聚总量达到 12万人以上。
三是组织开展优秀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工作。
我市自 2007年以来,每两年开展一次“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和“优秀技术能手”评选表彰活动,并分别给予获奖人员五年内每月享受政府高技能人才津贴 1200元和 800元。
全市共表彰了 4批“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高级技师” 50名和“优秀技术能手” 57名。
四是举办高技能人才和企业优秀青工高技能人才培训。
每年制定下发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企业优秀青年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文件,通过召开全市职业培训工作会、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发动,对参加高技能人才定点培训机构培训,对符合条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给予高级工 1800
元 /人、技师 2500元 /人、高级技师 3000元 /人的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五是技能人才落户。
2012年厦门市人民政府出台印发了《厦门市技能人才落户办法》 (厦府办【 2012】 83号 (一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发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属于本市急需(紧缺技术工种且为本单位骨干的技能人才; (二参加国家级一、二类职业技能竞赛获得技术能手称号的。
第四条在本市用人单位工作的技能人才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落户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翔安区。
六是举办厦门市校企合作对接会。
每年召开厦门市暨厦漳泉校企合作对接会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承
办。
通过校企合作对接会这个平台,企业和院校可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培养适合企业岗位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达到企业和院校共赢的良性循环。
二、积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一是建设厦门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005年原劳动保障部确定了苏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五个城市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东部地区培训工程重点实施城市,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依托现有建筑设施,分阶段、多点建设” 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
2008年通过政府投资 3000万元,在市技师学院建设了“精密机械加工与模具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工业及电气控制” 三个实训平台。
去年还和市财政局一起制定了《关于组织实施高技能人
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 ,又确定五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二是建设厦门技师学院。
技师学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市政府在翔安新校区投入 2.8亿元,占地 617亩, 规划办学规模 6000人, 2007年底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厦门技师学院”,为全省首批四家之一。
近年来,学院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办学方针,强化教学改革,突出优质资源,达到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目前,在校生达 4500多人。
三是建设了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
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创新模式,通过发挥大师工作室的培训、展示、科研功能,直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规划到 2020年要建立 8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其中 5个国家级、 30个省级、 50个市级 , 目前已建设了 2个国家级、 23个省级大师工作室。
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正在开展
三、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2015年制定下发了《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市财政局关于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事项的通知》(厦人社[2015]69号, 扩大了培训补贴对象,覆盖了全体劳动者,同时提高了补贴标准。
8大类人员参加定点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符合条件的可以给予初级工 800元 /人、
中级工 1200元 /人、高级工 1800元 /人、技师 2500元 /人、高级技师 3000元 /人的
培训费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费补贴;失业人员、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来厦务工农村劳动者、应届毕业生可以免费参加创业培训, 给予培训机构入门班 1000元 /人 ,1500元 /人的培训补贴。
二是充分发挥全市教育培训资源作用。
2009年我市对承担职业培训的机构进行了第一次公开招标, 2012年我市第二次定点职业培训机构招投标,今年开展第三次招投标, 确定了 47家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 6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
充分发挥院校、培训机构的办学优势, 提供多形式、多渠道、多工种、多等级的各类职业培训。
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建设, 通过全市定点培训机构,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和效果。
四、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方面 (一技能人才评价 :主要按照 2009年《福建省企业高技能人才考核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开展工作。
(二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主要围绕保证证书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开展工作一是打造“理论统考” 品牌, 实现鉴定过程“五统一” “理论统考” 每月举行一次, 实行统一时间地点、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统一阅卷评分的“五统一” 制度。
通过考务管理“一条龙”达到对鉴定关键环节的把控。
二是加强鉴定信息化建设,提升鉴定管理和服务水平。
1、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在线考务系统,实现了鉴定考务过程无纸化管理。
开发了职业技能鉴定在线考务系统并于 2012年投入使用。
全市日常鉴定的考务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将职业技能鉴定办理材料均采用网络数据传输的方式,简化了考务
办理程序。
在线考务系统还做到了鉴定办理事项的短信提醒,提醒下一个该办理的事项及如何办理,使职业技能鉴定考务过程一目了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鉴定考务管理的规范、高效、快捷运转。
2、利用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平台实现鉴定业务查询和办理。
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网与在线考务系统实现了数据对接,鉴定站可在职业技能鉴定网通过账号登录在线考务系统,查询某一鉴定批次的办理进程,随时了解和监督中心鉴定办理事项序时进度。
三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竞赛办公室设在总工会,考核办公室设在人社局。
主要做法:每年年底向社会征集项目,召开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确定讨论会,研究确定竞赛项目,每年以市政府名义下发职工技术
比赛通知, 2015年确定了全年开展 23个市级 A 类比赛和 14个大类的行业(区 B 类比赛。
五、技工院校管理、建设做法、取得的经验
目前我市技工教育工作取得稳步发展, 各类技工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逐步提高,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市技工院校依据办学水平和培养目标分为三类:普通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学院主要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
目前,厦门市属技工院校有 3所(公办技工院校 1所 -厦门技师学院(厦门市高级技工学校、民办技工学校 2所 -厦门市海西职业技术学校、厦门市航海技术学校。
我市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 85%均为企业需求较大的在一线岗位从事操作技能的专业,如机械维修、机械加工、电气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磨具制造与维修、建筑施工与预算、现代物流、餐饮服务等几十个工科及现代服务业专业,专业设置贴近我市“十二五”发展需求。
公办技工院校-厦门技师学院通过内培、外引、下厂实践、技能竞赛等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建立 ISO 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以市场定专业、以岗位改课程、以就业促教改,优化技工教育专业设置,培养培训了近 10 万名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如冯鸿昌、陈国信(电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率先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为全国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民办技工学校适应市场需求,课程设置由偏到全,招生规模由小到大,围绕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
课程设置从开始的钳工、电子技术发展到汽车维修、服装设计、机械加工、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船舶驾驶、幼儿教育、会计等现代服务业门类,技工教育的职业性和技能性显著增强。
市局依据职能主要做好技校招生、学籍管理、免学费、助学金发放等业务指导;做好民办培训机构教学督导、年检、消防安全、扩大工种等管理指导工作。
2015 年市属技工院校 2015 年夏季毕业生数 1632 人,秋季学期招生人数为 2691 人。
借此机会,希望苏州市人社局给我局多提宝贵意见建议,再次衷心感谢你们前来我市上门传经送宝。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