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普通心理学和心理学史
一、名词解释:
1.: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心理一般包括个体
心理、团体心理和社会心理。
个体的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即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三者合在一起简称为“知情意”。
认识、情感或意志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在一起。
2.: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
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人的思维不仅要借助概念来进行,也要借助表象来进行。
从表象产生的主要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了解决。
3.:是依靠事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来进行识记。
理解是意义识记的
关键。
意义识记的重要性,不仅在识记效果方面,更重要的还在于意义识记所储存的知识最有用处。
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全面、迅速、精确和牢固。
意义识记的效果之所以优于机械识记,是因为识记材料的意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联系。
4.: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
这个独特模式
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等特征。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同时,人在各种环境、不同的时期状态下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人格又是有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它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人格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5.: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的影响有消极的也有
积极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思维定势是指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现成的方案或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克服心理定势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特征,灵活机智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6.: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讲的智力,如观察
力、记忆力、想象力等。
所谓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们通过认识客观世界,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主要依赖于人的认知能力。
基本认知能力是人脑高级智能活动的基础,对于完成复杂的认知活动起重要作用。
7:是注意的品质之一,也叫持续性注意。
它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
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
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
注意的持续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用警戒作业来测量,这种作业要求被试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完成某项工作,并用工作绩效的变化做指标。
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8.:是指人们借助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
积极的过程。
言语理解以正确感知语言为基础,但理解语言不是通过语音或字形把语义简单移植到头脑中。
理解语言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造意义的过程。
语言接受者在头脑中想象语言所描述的情景、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
理解语言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