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目录一、新剑桥学派概况 (2)二、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 (2)三、新剑桥学派的学说渊源 (4)(一)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两个剑桥之争”) (5)(二)理论渊源 (6)(三)新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 (6)四、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前提 (7)(一)新剑桥学派在方法论上的显著特点 (7)(二)新剑桥学派在理论前提方面的表现(反映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上) (7)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理论 (8)(一)新剑桥学派的价值论与分配理论 (8)(二)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13)(三)停滞膨胀的理论 (19)六、新剑桥学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21)(一)政策主张的特点 (21)(二)抑富济贫的收入分配政策 (21)七、新剑桥学派理论简评 (22)新剑桥学派一、新剑桥学派概况新剑桥学派是产生于英国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学派。

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

由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新剑桥学派坚持和发展凯恩斯的理论观点,批判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理论,力图建立与之相对立的新理论体系,因此,也被称为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

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

二、新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等。

他们都是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

其中琼·罗宾逊和卡尔多是这个学派的实际领袖。

1.琼·罗宾逊(1903-1983),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她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

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

目前,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

但并没有实现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2.尼古拉斯·卡尔多(1908-1986),1930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留校任教;1947年担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及计划小组组长;1949年起任剑桥大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稳定与增长论文集》、《经济政策论文集》等。

他与琼·罗宾逊在分析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之间仍有基本的相似性。

例如,他们都以凯恩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收入分配失调作为考察的重点,都把收入分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3.皮罗·斯拉法(1898-1983),是著名的意大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早在1936年以前,就是以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曾写过一些论文对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修正。

他长期从事《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的编辑和考订工作。

1960年,他的名著《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出版。

这本书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认为是对李嘉图—马克思价值论的"重大发展",并对新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琼·罗宾逊认为,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正是以斯拉法的学说作为进一步探讨价值和收入问题的依据。

她把斯拉法的这本着作的出版称作经济理论上的"革命"。

4. 卢伊季·帕西内蒂(1930-),是新剑桥学派的另一位意大利经济学家。

其主要著作有《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增长与收入分配》、《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等。

他的贡献被认为是在卡尔多理论的基础上,对收入分配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丰富了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三、新剑桥学派的学说渊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段经济迅速增长的时期。

与此相适应,西方经济学家纷纷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理论为基础,加以补充和发展,力图把该书的短期-比较静态分析“长期化”、“动态化”,提出形形色色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为垄断资产阶级国家企求实现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目标服务。

正是在这个发展凯恩斯理论、纷纷编制经济增长模式的热潮中,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中形成了两个相对立的主要流派:一是以美国的萨缪尔森、索洛、托宾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他们力图把凯恩斯的理论和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调和、结合起来;一是英国的新剑桥学派,他们强调凯恩斯理论与新古典派经济理论之间的对立,坚持和发展前者而批判后者,坚决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把两者调和起来。

由于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在英国剑桥,而他们的理论观点又是背离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的,因此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与美国新古典综合派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就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分配理论等进行过长期的激烈的论战。

由于论战的美国一方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任教的麻省理工学院所在地也名剑桥,所以这个论战又被称为“两个剑桥之争”。

论战从表面上看是就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能否加以计量、用什么单位来计量、这个单位能否排除价格和分配因素的影响等展开的,但其实质是一场关于要不要恢复新古典派理论并把它和凯恩斯的理论调和起来,还是坚持凯恩斯的基本论点,彻底否定新古典派理论的论战。

与新古典综合派相似,新剑桥学派也以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作为自己的论证的出发点。

但认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并不是新古典综合派所说的“收入-支出模型”,而是关于社会哲学的论述,即论证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推论资本主义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

这一学派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探讨和制定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过渡的社会政策。

所以也就被称为新李嘉图学派。

(一)对新古典综合派的批评(“两个剑桥之争”)1.从纯理论上看,“新古典综合派”把“萨伊定律”和“瓦尔拉斯定律”看成是正确的或者可能是正确的,实际上违背了凯恩斯理论。

2.从政策上看,“新古典综合派”的主张实质上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滥用,特别是在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主张已经变成了“军事化的凯恩斯主义”。

3.“新古典综合派”忽视或者抛弃了凯恩斯的一些比较“激进”的思想,例如,对资本主义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成为社会不公平、需求不足和资源分配失调的根本原因的关心;要求通过低利率而使“食利者阶层安然去世”和需要投资的部分社会化等。

4.为了宣扬“过度需求”引起通货膨胀的理论或“菲利普斯曲线”的替代关系,“新古典综合派”忽视了凯恩斯对总供给的全部分析和凯恩斯关于物价水平的工资成本推进理论。

(二)理论渊源1.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新剑桥学派继承了凯恩斯的“投资-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

新剑桥学派特别强调凯恩斯理论的基本要点是《通论》中论述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推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的观点。

2.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

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在933年发表的“经济周期理论大纲”一文,提出了几乎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并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等因素的作用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作用和影响。

罗宾逊对此十分推崇。

3.斯拉法的理论。

斯拉法在他那本著名的《用商品生产商品》的小册子中,以精练的文字、严谨的逻辑重新恢复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为新剑桥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批判新古典综合派的武器。

(三)新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力图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相区分1.新剑桥学派主张将凯恩斯的短期分析、比较静态分析扩展为长期、动态分析;2.新剑桥学派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恢复传统均衡分析的方法;3.新剑桥学派强调凯恩斯提出但是并没有展开论述的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性;4.新剑桥学派批判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5.新剑桥学派强调货币因素是造成资本主义经济混乱和不稳定的因素;6.新剑桥学派更注重经济分析中的规范分析方法。

四、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和理论前提(一)新剑桥学派在方法论上的显著特点(1)坚决主张抛弃均衡概念,提倡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新剑桥学派认为,“凯恩斯革命”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从均衡观转向历史观”。

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均衡观对经济分析的束缚,从现实出发,注意到了不同时间经济的区别。

他们认为,过去是无法改变的,也是不可逆转的,未来是不可确知的,但是,明天发生的事是受今天的行为影响的,而今天的行为又是受过去的历史和对明天的预测支配的。

由于未来的不可预知,人们只能依据过去的经验去推测未来,而严格的理性行为是不可能存在的。

(2)强调社会制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新剑桥学派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经济关系,在任何时候都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分析具有重大的作用。

这一认识突出地反映在他们的收入分配理论中。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他们恢复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并与马克思的理论衔接起来。

(二)新剑桥学派在理论前提方面的表现(反映在与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歧上)1.如何看待“萨伊定律”的问题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完全信奉“萨伊定律”,认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自发调节可以使总共给总是等于总需求,经济总是会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凯恩斯的理论是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资本主义的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之后,新古典的充分就业的理论就可以继续适用。

罗宾逊是否定凯恩斯这一看法的。

她认为这是凯恩斯“考虑并不充分的、完全与他的主要论点相反的意见”。

2.如何认识投资和储蓄的关系新古典学派认为,在任何时候,储蓄额总是一定的,只要通过利息率的调节,储蓄总是可以全部转换为投资的,所以投资是由储蓄决定的。

凯恩斯的观点就恰恰与此相反。

凯恩斯认为,投资和储蓄是由不同的人进行的。

投资是由企业家、公司决定的,而储蓄是由居民行为决定的。

新剑桥学派认为,在新古典综合派看来,只要根据居民储蓄倾向算出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中的储蓄量,然后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安排足够的投资来吸收这笔储蓄,经济就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了,这种观点实际上抛弃了凯恩斯“投资支配储蓄”的基本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