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一词的诞生与流变郑刚(洛阳师范学院 河南洛阳 471022)[摘 要]“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梦”一词的历史由来,从历史原因和现实基础两方面阐述了“美国梦”的诞生,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梦”的内涵及其流变过程,最后指出今天的许多美国人依然在做着“美国梦”,在非白人的移民中“美国梦”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事实上,历来只有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白人才有希望实现他们的“美国梦”。
[关键词]美国梦;诞生;流变;理想主义;务实主义在美国电影《漂亮女人》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一个黑人歌手反复吟唱:“每个人都在做美国梦,一些人成功,一些人失败,美国梦将继续不断地做下去。
”美国人之所以把美国梦做下来是因为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尔·戴格勒指出,美国梦和美国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意思。
它代表了所崇拜和珍惜的思想,包括民主、自由、机会均等、崇拜金钱、崇拜成功、劳动致富、“上帝的选民”等。
“美国梦”一词是由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James Trus low Adams,1878-1949,著有《美国历史词典》、《美国地图集》等)于1931年在其著作《美国历史文集》(The Epic of America)中首先使用的。
据传亚当斯当时特别喜欢“美国梦”这个短语,甚至想把它用作他的书名,但编辑没有答应他。
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之中,为了激发美国国民的信心,亚当斯想通过此书向成千上万的失去生活来源的美国人重申并再次确认美国人的希望和传统。
与罗马神话中修建的罗穆鲁斯和瑞摩斯一样,“美国梦”提供了一种神秘的气氛和对自我传统的自豪感,尽管它是一个未来的神话。
在亚当斯的学术研究中,他对美国拓荒者的文化倍加赞赏。
林肯总统于1862年签署的“宅地法案”(Homestead Act)规定:凡连续耕种共有地五年的农户只需交纳规定的手续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共有土地所有权。
并允许分得政府共有地的定居移民在建房、耕种土地并在宅地上居住至少五年的前提下免费获得公有土地。
受到一种强烈的个人奋斗意识的激励,定居移民的精神支柱是“苦干”(work),“节俭”(thrift)和“公平”(justice)。
对此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
一、美国梦的诞生作为美国电影和文学永恒主题的美国梦是从殖民时期开始的。
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便来此探险殖民。
早期来到这片土地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以发财致富为目的的探险家和百姓;另一类是为了逃避国内政治和宗教迫害的人,如英国的清教徒。
清教徒领袖威廉·布拉福德类比《圣经》的《旧约》中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离埃及又在到达迦南时遇到灾荒把清教徒的经历神圣化,强调他们是为了“上帝的荣耀和推进基督教的信仰”而来到新大陆。
他们和以色列人一样,成为上帝的选民,世代得到上帝的保佑,也与上帝定下契约,要在荒芜人烟的新大陆建立一座“山巅之城”(在古希腊传说中,奥林匹斯山是诸神的住所,也是天堂的代名词,所以“山巅之城”代表着最理想的国家,是全世界的榜样)。
另一重要的清教领袖科顿·马瑟在布道中说:“我要讴歌基督教创造的奇迹。
为逃避欧洲的腐败堕落,他们来到美洲的海滩……感谢上帝的庇护,把印第安人的荒芜之地变的光辉灿烂。
”1630年春天,装载着二十八门大炮、~~~~~~~~~~~~~~~~~~~~~~~~~~~~~~~~~~~~~~~~~~~~~~~~~~~~~~~~~~~~~~~~~~~~~~~~~~~~~~~~~~~~~~~~~~~~~~~~~~~~~~~~~~~百年沧桑得以统一。
如果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字里行间晃动的都是作者对鄂温克这一古老民族文化在现代化文明进程中的思考和隐忧,那么,《起舞》就是它的续篇。
所不同的是,《起舞》里,作者首次将笔触深入到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展现女性与城市同构的历史景观,直指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体悟,传达了人类生存的精神困境,提出了人类精神救赎的终极价值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起舞》无疑是迟子建的创新之作。
参考文献:[1]王安忆.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A].漂泊的语言[M].作家出版社,1996,P410.[2][美]罗洛•梅著,冯川译.爱与意志[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P127.[3]迟子建.假如鱼也生有翅膀[A].假如鱼也生有翅膀[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P204.[4]迟子建.疯人院的小磨盘[M].新世界出版社,2002,P404.[5][8]迟子建.原始风景[A].迟子建文集2[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P202、161.[6]赵园.北京:城与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P257.[7]来凤仪.张爱玲散文全编[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P69.[9]王光明,荒林.两性对话——城市中的女性[J].山东文学,1999(3).[10]迟子建,胡殷红.与迟子建谈新作《额尔古纳河右岸》——人类文明进程的尴尬、悲哀与无奈[J].艺术广角,2006(2).[11]迟子建.晚风中眺望彼岸[J].花城,1997(4).[12][英]拉曼·塞尔登著,刘象愚等译.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551.作者简介:周淑贞(1983-),女,河南安阳人,硕士,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1-03-29五十二名船员的“阿尔培拉”号正载着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未来的领导人横越大西洋向西驶去。
这些人的领袖约翰·温斯罗普向全船人讲道时预言道:“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将看着我们。
如果我们在实现这一事业的过程中欺骗了上帝,如果上帝不再像今天那样帮劳而无获的境地跨入丰衣足食的另一个世界。
这就是美国人。
”他还说:“他要么是欧洲人,要么是欧洲人的后裔,具有一种奇特的混合血统,那是在任何国家都无法看到的……他是美国人,已把祖先所有的偏见习俗遗忘,完全投身于新的生活方式,依附于新的政府,占据了新的地位,并从中吸取了新的观点和习俗。
他投入我们伟大母亲的广阔襟怀,从而成为了一位美国人。
来自各族人民的个人在此融化成了一个新的人种,他们付出的劳动与创造的财富总有一天会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
”这种新人就是今天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祖先,他们把追求的一切美好的东西变成美国意识,变成美国梦的组成部分,作为自己新的民族传统,并为此骄傲。
二、美国梦的现实基础美国梦成为如此强大的力量还是因为它是建立在一定现实基础之上和美国人的理想之上的。
美国人是由移民组成的国家,除了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以及被贩卖来的黑奴外,其他人都是抱着梦想移居美国的;他们渴望获得财富、平等、发展、机会、幸福。
独立战争及由此产生的三大文件,即《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及《权利法案》把美国人的理想政治化和法律化,并获得共和国制度的保护。
这种美国梦的理想经历过多次历史的考验,比如奴隶制和南北战争,19世纪末的现代化,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60年代以来的越南战争、民权运动、水门事件以及当前困扰美国的各种社会问题和多元化潮流等等。
这些事件和运动不断考验和冲击着美国梦的理想,然而它始终是美国人及社会向前发展的一股强大的动力。
三、美国梦的流变(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美国梦(物质方面)美国的开国元勋、美国梦的化身本杰明·富兰克林用文字记载了他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到经济成功、科技成功的一生。
他的《自传》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儿童的启蒙课本。
他的致富方法归纳为两个词:勤奋和节俭。
他认为,每个人的致富起点都是平等的,只要他不浪费时间和金钱,他就能成功。
不仅如此,他的对上帝最好的报答就是为他人做好事等主张,他那以个人奋斗、以实际实用求致富的做法突出了人的重要,把以神为中心的清教主义原则跟个人主义的世俗思想,也就是把早期移民的物质欲望和宗教精神很好的结合起来,从而使美国梦具体化。
他的现身说法促使美国人完成了相信上帝到相信自己的转变过程。
他总结了美国人建国前一个半世纪的成功意识,向世人传授自己成功的经验,把他的经验写成自传,把自己的成功价值观升华为美利坚的民族精神。
他的《自传》二百多年经久不衰,至今仍被奉为美国渴望成功者的《圣经》。
它像一把火炬点燃了无数美国青年心中伟大抱负的火焰。
(二)爱默生的美国梦(精神方面)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这个清瘦的美国北方人是高瞻远瞩的理想主义和精打细算的实用主义独特结合的产物。
爱默生在被称为“美国知识分子的独立宣言”的《美国学者》中谈到文化的民族主义的问题。
他预言,美国“在学问上长期以来当别国学徒的情况”行将结束。
但是这次演讲的更严肃的目的是分析“思想家”的生活。
学者不应该借用他人的思想,应大胆形成自己的观念。
他指出,“我们听欧洲话太多了,我们要有自己的声音”,“要用自己的脚走路”,强调真正的学者应该是“思维着的人”(man thinking)(注意不是“thinking man”,指这类人会思索,而且是时时刻刻用自己的脑子在思维),应该具有不盲从他人的独立思想。
他还在《自然》里阐述他的超验主义思想,上帝在自然中无处不在,人内心有可以使心灵认知自然的“超灵”,上帝在自然中无处不在,人可以通过“超灵”直接跟自然、跟上帝沟通,因此人也是神圣的。
爱默生强调个人神圣的思想和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念实际上是对清教主义的进一步批判。
有人认为,富兰克林的个人主义和爱默生的个人主义构成了典型的美国个人主义的传统的物质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实,它们也构成了“美国梦”既有理想主义又有务实主义的两个方面。
(三)19世纪工业化时代的美国梦美国文化虽然在殖民时期已经初具雏形,但具有独特形式的美国文化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完成的。
从独立战争胜利、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到19世纪末,美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自己的道路,美国社会从近代社会进入到现代工业化社会。
到19世纪末,美国实力超过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老牌帝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由于工业化的深入,美国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国家财富剧增,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欧洲高出许多。
国家和个人的成功榜样,使许多美国人做起美国梦来。
他们确信,美国是为任何人提供向上爬的阶梯、提供平等机遇之乡。
在这种背景下,有人写出了成功系列小说,宣传穷孩子变成富豪名人的成功价值观。
这些小说触动了美国人的心弦,在社会上引起深刻而广泛的共鸣和反响。
成功系列小说的代表是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
他抓住了正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人的心态和精神,有人称它是19世纪美国梦最成功的推销员。
19世纪美国工业化时代的成功典型主要有三类:“从贫穷到富裕”,“从木屋到白宫”和“强盗大王”。
阿尔杰一生写了100多部成功系列小说,每部小说的结局都是穷孩子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善良的富人,并在富人帮助下逃出苦海走上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