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第五章 骨骼肌、心肌 骨骼肌、 和平滑肌细胞生理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肌细胞:骨骼肌、平滑肌、 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肌细胞: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按形态分类: 按形态分类: 横纹肌——骨骼肌和心肌 横纹肌 骨骼肌和心肌 非横纹肌——平滑肌 非横纹肌 平滑肌 按神经支配的性质和功能分类: 按神经支配的性质和功能分类: 随意肌——骨骼肌 随意肌 骨骼肌 非随意肌——心肌和平滑肌 非随意肌 心肌和平滑肌
按任意键 飞入横桥摆动动画
横桥周期: 横桥周期:
结 合 解 离
摆 动
肌丝滑行几点说明: 肌丝滑行几点说明: 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 1 ) 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的缩短 , 并不是肌丝本身 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 缩短,而是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滑行。因①相 线靠近, 即肌节缩短; 暗带长度不变, 邻 Z 线靠近 , 即肌节缩短 ; ② 暗带长度不变 , 即粗肌丝 长度不变; 线到H带边缘的距离不变, 长度不变;③从Z线到H带边缘的距离不变,即细肌丝 长度不变; 明带和H带变窄。 长度不变; ④明带和H带变窄。
骨骼肌细胞的结构
(一) 肌原纤维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明带( 和暗带( 1)明带(I带)和暗带(A带) 2)H带,M线,Z线 3)肌节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粗肌丝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 肌凝蛋白(肌球蛋白) 组成,呈端部膨大( 组成,呈端部膨大(横 的长杆状。 桥)的长杆状。 细肌丝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亚单位C 亚单位 肌钙蛋白 亚单位I 亚单位 亚单位T 亚单位
骨骼肌收缩的形式
肌长-肌张力关系 (三) 肌长 肌张力关系
肌肉遇到的负荷有两种: 肌肉遇到的负荷有两种:
前负荷: 前负荷:使肌肉具有一定的初长度 后负荷: 后负荷: 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不增加肌肉的初长度,但能阻止肌肉的缩短 只有在具有一定后负荷的条件下进行等张收缩, 只有在具有一定后负荷的条件下进行等张收缩, 肌肉收缩才能有效做功
兴奋(二) 兴奋-收缩偶联
①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 肌膜电兴奋的传导:指肌膜产生AP后,AP由横管系 AP 统迅速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和肌节附近。 统迅速传向肌细胞深处,到达三联管和肌节附近。 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 尚不很清楚) ②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尚不很清楚) ③肌浆网(纵管系统)中Ca2+的释放:指终池膜上的 肌浆网(纵管系统) 的释放: 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 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 顺浓度梯度进入肌浆,触 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发肌丝滑行,肌细胞收缩。 是兴奋∴Ca2+是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物
最适前负荷 最适长度:产生最大等长收缩肌张力时的肌长。
四、骨骼肌的分类
的速率来分: (一)根据骨骼肌纤维分解ATP的速率来分: 根据骨骼肌纤维分解 的速率来分 快肌: 快肌:ATP活性高 活性高 慢肌: 慢肌:ATP活性低 活性低 根据结合ATP酶的类型来分 (二)根据结合 酶的类型来分 氧化型:线粒体多, 氧化型:线粒体多,氧化磷酸化能力强 红肌纤维 糖解型:线粒体少, 糖解型:线粒体少,糖解酶和糖原贮存多 白肌纤维
横桥的循环摆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 2)横桥的循环摆动,细肌丝向肌节中央(粗肌丝内) 滑行, 滑行中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 便产生张力。 滑行 , 滑行中由于肌肉的负荷而受阻 , 便产生张力 。 横桥的循环摆动在肌肉中是非同步的, 3 ) 横桥的循环摆动在肌肉中是非同步的 , 从而肌 肉产生恒定的张力和连续的缩短。 肉产生恒定的张力和连续的缩短。 横桥循环摆动的参入数目及摆动速率, 4 ) 横桥循环摆动的参入数目及摆动速率 , 是决定 肌肉缩短程度、速度和肌张力的关键因素。 肌肉缩短程度、速度和肌张力的关键因素。
平滑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特点
1、无横小管,可见肌膜凹 、无横小管, 陷形成的小凹; 陷形成的小凹; 2、肌纤维内无肌原纤维, 2、肌纤维内无肌原纤维, 可见致密体、中间丝、 可见致密体、中间丝、 粗肌丝和细肌丝; 粗肌丝和细肌丝; 3、相邻肌纤维之间有缝隙 、 连接。 连接。
二、平滑肌的电活动
平滑肌动作电位的发生以来于Ca2+,而不是 Na+,除极化开放的电压门控的Ca2+通道。 (一)单位平滑肌和自发电活动电位 单位平滑肌:能产生自发动作电位, 单位平滑肌:能产生自发动作电位,无恒定 的静息膜电位, 的静息膜电位,主要存在于腔器官壁和内脏 器官中,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器官等。 器官中,如消化道、呼吸道、生殖器官等。
一、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骨骼肌由大量成束的肌纤维组成, 骨骼肌由大量成束的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 维就是一个肌细胞,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 维就是一个肌细胞,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 直径10 100μm 是多核细胞, 10μm, 直径10-100μm,是多核细胞,其最主要的形 态结构特征是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 态结构特征是含有大量的肌原纤维,每条肌 原纤维被肌管围绕。 原纤维被肌管围绕。
第一节 骨骼肌生理 第二节 平滑肌生理 第三节 心肌生理
第一节 骨骼肌生理
骨骼肌是机体最大的组织, 骨骼肌是机体最大的组织,接受神经纤维的 支配, 支配,因而能将神经信号转变为肌细胞的收 过程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 缩。过程涉及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 号间的转换,最后表现为骨骼肌收缩。 号间的转换,最后表现为骨骼肌收缩。
(二) 骨骼肌的肌膜系统 横管系统: 横管系统: 肌膜内凹而成。 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 AP沿 管传导) AP沿T管传导)。 纵管系统: 纵管系统: 也称肌浆网。 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 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 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2+)。 三联管: 终池× 三联管:T管+终池×2
二、肌肉收缩的机理
(二)多单位平滑肌和神经元性活动
多单位平滑肌:由多个分离的、 多单位平滑肌:由多个分离的、功能上相互 独立的单位组成, 独立的单位组成,每个单位都需受到刺激才 能收缩,属于神经源性活动, 能收缩,属于神经源性活动,与骨骼肌不同 的是它受自主神经支配, 的是它受自主神经支配,主要存在于大血管 的管壁、气管、眼肌和毛囊基部等。 的管壁、气管、眼肌和毛囊基部等。 大多平滑肌中, 大多平滑肌中,这两种平滑肌的特性是共同 存在的
(二) 单收缩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三) 复合收缩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 久的收缩过程。 久的收缩过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 所以,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三) 骨骼肌舒张机制
兴奋兴奋-收缩耦联后 肌膜电位复极化 终池膜对Ca 通透性↓ 终池膜对Ca2+通透性↓ 肌浆网膜Ca 肌浆网膜Ca2+泵激活 肌浆网膜[Ca2+]↓ 肌浆网膜[Ca 原肌凝蛋白复盖的 横桥结合位点 Ca2+与肌钙蛋白解离 骨骼肌舒张
三、骨骼肌收缩的机械特性
负荷: 负荷:牵拉肌肉的力
细肌丝:肌动蛋白: 细肌丝:肌动蛋白:表面有与
横桥结合的位点, 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肌 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 球蛋白掩盖;原肌球蛋白:静息 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 时掩盖横桥结合位点;肌钙蛋白: 结合变构后, 与Ca2+结合变构后,使原肌球蛋白 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位移,暴露出结合位点。
(二) 单收缩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肌肉受到一次刺激,引起一次收缩和舒张的过程。 (三) 复合收缩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前一次收缩和舒张尚未结束,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新的收缩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在刺激频率较低时,描记的收缩曲线呈锯齿状。 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 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 久的收缩过程。 久的收缩过程。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 机制:强直收缩是各次单收缩的机械叠加现象(并非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 所以, 动作电位的叠加,动作电位始终是分离的),所以,强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直收缩的收缩幅度和收缩力比单收缩大。
两相反的力
张力: 张力:肌肉收缩时可对接触物体 产生的力
肌肉收缩表现为长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增加 肌肉收缩表现为长度的缩短和张力的增加。
(一)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与特点
1、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 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特点是: 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特点是:参与收缩的肌纤维 长度发生改变、数量不变最终使张力改变。 长度发生改变、数量不变最终使张力改变。 2、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 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特点是: 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特点是:参与收缩的肌纤维 数量发生改变、长度不变最终使张力改变。 数量发生改变、长度不变最终使张力改变。 3、伸长收缩:由于外力的作用超过了肌纤维横桥所 伸长收缩: 能产生的力,肌肉被迫伸长,称为伸长收缩。特点是: 能产生的力,肌肉被迫伸长,称为伸长收缩。特点是: 伸长收缩 外力作用下的被肌凝蛋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