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CS危险分层和治疗

ACS危险分层和治疗


无静息时发作
中 A.1个月内出现的
正常
静息性心绞痛
>1mm <20min 或轻度
B.梗死后心绞痛
升高
高 A.48小时内反复
发作静息性心绞痛 >1mm >20min 升高
B.梗死后心绞痛
强调:发病6小时内,肌钙蛋白可以不升高,此时如果 阴性,在发病8-12小时应再次测定。
如何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一)?
—————————————————————————
组别 心绞痛类别
发作时 持续 cTnT/
(危险性)
ST压低幅度 时间 cTnI
—————————————————————————
低 初发、恶化劳力型 ≤1mm <20min 正常
肌钙蛋白( cTnT/cTnI )能够发现少量心肌损害,即 “微灶性MI”(微梗死),并且肌钙蛋白的浓度对预 后的评价更有意义。
CK-MB是大面积MI有用的标记物,但是CK-MB正常 不能除外微梗死,也不能除外微梗死不良后果的危险。 CK-MB要连续测定。
使用肌钙蛋白时,临床医务人员和检验科人员要熟悉 使用方法,努力协作,缩短测定时间。
D引起急性缺血的 可能性:高、中、低
胸痛患者应做早期危险度分层,重点在心绞痛症状、 体检所见、ECG所见和心脏损伤的生化标记物
进行性胸痛患者即刻(10min内)做12导联ECG。 有ACS胸痛病史,但胸痛随时间延长可以缓解的患 者,应尽快获得12导联ECG。
ACS的病理生理基础
2、急性血栓形成 研究发现:
男性68%首发AMI和心脏猝死出现在冠脉 狭窄<50%的病例
女性中50%的首发AMI和心脏猝死出现在 冠脉狭窄<50%的病例
ACS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旦斑块破裂,便激活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在破裂 斑块的基础上形成富含血小板的止血血栓。
当损伤严重,则在血小板血栓的基础上形成以纤维 蛋白和红细胞为主的闭塞性血栓——红色血栓,冠 脉血流完全中断,ECG一般表现为ST段抬高。
Adapted from Michael Davies
Adapted from Michael Davies
CK- MB or Troponin
Troponin elevated or not
ACS发病机制
斑块破裂
血小板粘附
血小板激活
血栓部分堵塞动脉 引起不稳定心绞痛
微血栓引起NSTEMI
Adapted from Davies MJ. Circulation. 1990; 82 (supl II): 30-46.
体拮抗剂和冠脉血管重建)
3、评价患者的预后
ACS危险性评估遵循的原则
1首先是明确诊断,然后进行临床分类和 危险分层,最终确定治疗方案。
2在危险性评估中,心电图是最重要的资 料,其次为血清心肌标记物和血清心肌 酶学指标以及患者临床背景资料包括年 龄,有否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否合并糖 尿病和高血压等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分层及处理策略
一、ACS的概念、病 理生理、分型
(一)、ACS的概念
ACS作为一个连续的疾病谱,包涵了不稳 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大部分演变为非Q波心肌梗死)、ST段 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部分演变为Q波 心肌梗死)和猝死。这一组疾病共同的病 理生理基础是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及伴随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 而导致急性、亚急性心肌缺血。
当损伤较轻,形成的血栓为非闭塞性,以血小板为 主——白色血栓。
形成白色血栓时,冠脉血流没有完全中断,可以冲 击血栓而栓塞末梢小动脉,表现为UA或NSTEMI。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样 例
脂质池
巨噬细胞
大裂 隙
阻塞性血栓 (Q波性心肌梗死)
内部 张力 外部切变力
裂隙
小裂隙 Mural 血栓 (不稳定性心绞痛/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血栓完全堵塞动脉引起STEMI
(二)ACS的病理生理基础
1、血管病变与不稳定斑块的演变 (1)稳定斑块
特征:稳定的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易破裂, 斑块表层胶原纤维含量多、厚,炎症细胞少。 (2)不稳定斑块
特征:不稳定斑块纤维帽薄、脂核大,尤 其斑块肩部炎症细胞多,不稳定斑块易破裂, 稳定性差。当不稳定斑块肩部内膜损伤或破裂 时,内膜下基质蛋白暴露,促血小板和凝血因 子激活,促进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斑块破裂
血栓
Fuster V et al NEJM 1992;326:310–318 Davies MJ et al Circulation 1990;82(Suppl II):II–38, II–46
(三)、ACS转归
急性冠脉综合征
无ST段抬高 NSTEMI
ST段抬高
UA
NQMI
QMI
(四)、ACS危险度分层
为什么要进行危险度分层?
由于静息性缺血性胸痛患者心脏性死亡和非致 死性缺血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估计预后 常常需要进行危险度分层。而且,具有高度可 能的CA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大于 只有低度可能性的患者。
评估危险性有助于:
1、选择治疗场所(CCU、病房或门诊) 2、治疗方法选择(血小板 GpⅡb/Ⅲa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念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
破裂或糜烂
冠脉内完全或 不完全闭塞
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
ACS with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ACS without persistent ST-segment elevation
所有表现为ACS胸痛的患者,均应测定心脏损伤的 生化标记物。肌钙蛋白(cTnT/cTnI)是心脏特异的优 选标记物,所有患者均应尽可能测定。CK-MB试剂 条测定也可以接受。胸痛发作6小时内心脏标记物阴 性的患者,应当在6-12小时内采取第2份血样标本 (即症状发作后9小时)。
心肌标记物的评价
CK-MB亚型和肌红蛋白诊断早期(6小时内)MI最有 效,而cTnT/cTnI则对心脏有高度特异性,病程晚期诊 断MI最有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