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浙江大学)全套课件
约瑟夫· 斯蒂格利茨,1948年生于美国的印 第安纳州,196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头衔,曾任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现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博弈论(Game Theory,对策论):
●[美]Roger B. Myerson——博弈论可以被定义 为是智能的理性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 数学模型的研究。 ●[美]Robert Gibbons——is the study of multiperson decision problems.
●张维迎——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 相互作用 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 策的均衡问题的,也就是说,当 一个主体,好比说一个人或 一个 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 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 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 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张守一——是研究聪明而又理智的决策者在 冲突或合作中的策略选择理论。
பைடு நூலகம்
教材——P5 博弈论就是系统研究各种各 样博弈中参与人的合理选择及其 均衡的理论。
关于“经济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格局 中的策略选择问题、是研究多人决策问题的理 论。而策略选择是人们经济行为的核心内容, 此外,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研究模式是一样的: 即强调个人理性,也就是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 追求效用最大化。可见,经济学和博弈论具 有内在的联系。在经济学和博弈论具有的这 种天然联系的基础上产生了经济博弈论。
二、博弈论的产生和发展
博弈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参与人在追求自己 目标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考虑自己能怎么 做,还必须要考虑其他参与人会怎么做;针 对其他参与人的行为,自己该实施哪个可行 的行动,才能使自己的目标函数最大化,也 就是说,在一个博弈格局中,每个参与人所 实施的行动都是策略性的行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产生与发展 教材P1-3 《现代经济对策论》P6-7
冯· 诺依曼和摩根斯坦(Von.neumann and morgenstern) 冯· 诺依曼是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后者是德国人 (1902年生),美国当代杰出经济学家。 《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ur》的产 生:二战期间,为了有效对抗法西斯,不仅是军人,连物 理学家、数学家,甚至经济学家都被动员起来,组成“运 筹研究班”,共同研究作战计划,在作战中数学的合理性 得到了广泛运用,产生了种种理论。博弈论便是其中之一。 二战结束后,大部分理论研究都转向其他领域。博弈论则 在摩根斯坦的劝说下,与冯合作成就了《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ur》,即转到了经济领域。冷 战期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博弈论不仅在经济领域, 而后在社会学、外交问题军事问题上都得到了应用。
●[美]Roger B. Myerson——一个博弈指的是涉及到 两个或更多个参与人的某个社会局势。 ●[英]Adam Smith——博弈是个体参与人从各自的 动机出发生相互作用的一种状态。
●博弈——是指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决策者,在一 定的环境条件和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 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动方案中加以选 择并实施,从而取得各自相应结果的活动。
前言(Preface)
一、博弈(Game) 博弈论(Game Theory)
分钱游戏与运输路线选择
参与人:两人及两人以上; 行为:做出决策; 行为目标:收益最大化 环境条件: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自己 的行为,同时还取决于其他 人的行为,个人的最优选择 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 ——策略性的行为
博弈(Game):
将博弈的思想明确地应用于经济领域,始 于古诺(Cournot,1838)、伯特兰德 (Bertrand,1883)和艾奇沃斯 ( Edgeworth,1925)等人关于两寡头的产量和 价格垄断、产品交易行为的研究,他们通过对 不同的经济行为方式和案例建立了相应的博弈 论模型,为经济博弈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 和有益尝试。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博弈论引起 了众多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使得博弈论在经 济学中的应用模型越来越多。大约从20世纪80 年代开始,博弈论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一部 分,甚至可以说成为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张维 迎,P8)。
在中观经济研究中,劳动力经济学和金融理 论都有关于企业要素投入品市场的博弈模型, 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也存在博弈问题:工人之 间会为同一个升迁机会勾心斗角,不同部门之 间为争取公司的资金投入相互竞争;从宏观角 度看,国际经济学中有关于国家间的相互竞争 或相互串谋、选择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的模型; 至于产业组织理论更是大量应用博弈论的方法 (见Jean Tirole的《产业组织理论》)。
博弈论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呢?有人 认为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有人认为是数学的 一个分支。我们把它看作是一种方法论,即它 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新视角、分析问题的新 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它的应用范围不仅 包括经济学,像政治学、军事、外交、国际关 系、公共选择、犯罪心理分析等都涉及博弈论。 只不过从应用的成果来看,博弈论在经济学领 域的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经济学家对博弈论 的贡献也特别大,使得博弈论在经济学领域的 应用无处不在:微观研究领域有交易机制的模 型(如讨价还价模型和拍卖模型);
因对博弈论研究作出杰出贡献而获诺贝尔经济 学奖的经济学家: ●纳什(Nash): Nash-Equilibrium 塞尔藤(Selten):Subgame-Perfect Nash E--海萨尼(Harsanyi) : Bayes-Nash Equilibrium 1994 ●维克利、莫里斯 1996 ●迈克尔· 斯宾斯(Spence): 1948年生于美国的新 泽西,197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头衔,现兼任美国 哈佛和斯坦福两所大学经济学教授。 乔治· 阿克尔洛夫:1940年生于美国的纽黑文, 196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现为美国 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