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高三2013-01-10 17:08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宝典复习概述一、考纲解读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整体复习设想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1)、积累实词。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

(2)、突破虚词。

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找相应的例子。

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

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类活用等方面梳理;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近三年高考试题汇编第一部分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化整为零突破《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按照学号前40位同学每人负责3个——通过工具书查出附录:特殊用法的实词特殊用法的实词包括数量词的用法,表示官职升迁、讳饰、敬谦、代指、礼仪习俗等用法的词语。

(一)、数量词的用法1、相乘表数量:二八佳人(十六岁)/三五明月之夜(农历每月十五)2、相加表数量:尔来二十有年矣(“有”通“又”,整数加零头)3、量词/名词表数量:旅食京师,以求斗升之食(斗、升:容量单位,一斗一升。

)4、量词/名词表频率: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每一年)5、分数表示法:盖余所至,比好游者不能十一。

(分母+分子,十分之一)6、确数表概数: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多次)(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

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抉或(用于由低级到讥级)、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

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解(因非严重过失而解除职务)、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带职退休)、左迁(降级使用)。

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权(临时代职)、行(代行某职而尚无此官衔)、(代替无本官的职务)、护(原官短期离职,临叮守护印信)(三)、讳饰委婉说法1、表示死亡: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丞相薨/百年/驾鹤/圆寂……2、表示出仕退隐:是进亦忧,退亦忧(当官、退隐)/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怀抱才能深藏而不市(隐居不做官)致仕(退休)3、表示生活情况:权起更衣(上厕所)/出恭(上厕所)/不胜杯勺(喝醉)/每五日洗沐(官员休假)4、表示恋爱婚姻:之子于归(出嫁)/秦晋之好(结成婚姻)/月老红娘(媒人)(四)、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自己或己方:臣、仆、鄙人(臣下或一般人自称)/寡人、不谷、孤(君王自称)/贱内、犬子、家父、家君、家慈(家人)/拙见、寒舍(才情、屋舍)/窃、谨、惶恐(行为、态度)2、敬称他人和他方:陛下、九重天、圣明(称君主)/公、名府、高明(称同龄、同僚、朋友等)爱女、令尊、令堂、高朋(称他人家人、朋友等)/高见、雅量、大作、华堂(他人才情、屋舍等)光临、斧正、惠存、垂示(他人行为态度)/敬请、仰望(自己对他人的态度、行为)3、贱称他人或他方:鲰生、竖子、野夫、荒蛮、黔首等史传类文言文人物称谓类释〖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驾,本指皇帝的车驾。

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

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

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五)、指代性说法1、表示年龄:襁褓、孩提、始龀、黄发、弱冠、及笄、豆蔻、而立、不惑、知天命等。

2、表示身份职业:刍荛(割草打柴的人)、布衣、郎中、渔樵、二千石等。

3、表示物品:青铜(镜子)杜康、绿蚁(美酒)干戈、烽火(战争)青蚨、孔方兄(钱币,有蔑视意)(六)、礼仪习俗说法会猎(会战、交战委婉说法)牺牲(用作祭品的猪、牛、羊各一)太牢、少牢、踏青、长跪、稽首、虚左等古今异义词语精编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起义》) 处处,到处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会,聚会;计,商议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怎怕,怕什么垄断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愚公移山》) 山川阻隔自信宁信度,无自信(《郑人买履》) 相信自己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整装实弹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装上弹药不好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美(指相貌)即使即使吏卒共抱大巫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即,就;使,让留意先生可留意矣(《中山狼传》) 考虑老子遥见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人丈人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老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长辈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有志节操守的男子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更不用说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的地方扶老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出身低微,行为鄙鲁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深入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有意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乃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 愿意有时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按一定时间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恭敬,谨慎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弯下身子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中间夹杂着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渐渐无赖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活泼玩皮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为非作歹于是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此,在这上大风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虽然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梯,必取宋(《公输》) 虽然如此,但是……中心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心里以为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把……看作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不避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论贵粟疏》) 不亚于、不次于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县官今募天下人入县官,得以拜爵(《论贵粟疏》) 朝廷或者或者曰:……(《封建论》) 有的人,有些人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来给……看约束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信约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上前;进,进献因而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趁机美人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嫔妃以往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扬言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父母兄弟地方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赤壁之战》)他实际上横行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北面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面朝北,指臣服殷勤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关切、问候中国率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赤壁之战》)指现在中原地区不过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不超过形成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形势形成从事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官名妻子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妻子儿女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刚刚开始所以入叩所以(《狱中杂记》) 缘故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原因的虚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风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学问才华,雍容风度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形体齐备故事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所以,事情……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旧例口舌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代指言辞无聊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处境困窘,没有依靠慷慨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崤山以东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祖辈与父辈智力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智慧和力量至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终于达到某种程度自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自作主张处分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安排,处置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迎接交通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交接相连生人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活着的人可怜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可爱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 可叹秋天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日的天空因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因此写作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骤然冲出第二部分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点简说】1、《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能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