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完全详解汇编【汇编说明】:[本系列对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和试题详解详析进行了重新校对和整理分类,主要目的在于给处于繁忙和超负荷工作的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复习和教学提供一些方便。

但难免有错,在此请谅解]三、(9分,每小题3分)(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

又,敦煌俗,妇女作裙,孪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

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

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

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

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

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

"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此之谓也。

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

"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

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

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

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注]①加五:增加五成。

②挛缩:褶皱。

③不赀:不计其数④区处:分别处理。

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

⑥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

B。

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

C。

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

D。

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

【答案】:D(【解析】"资",凭借,获取。

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此所谓战胜于朝廷C。

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D。

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之有识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B(【解析】两个"于"是介词,在。

A 项"以",前句是连词"来",后句是"因为"。

C 项"其",前句是代词"他们",后句是语气词"一定"。

D项"之",前句是代词,后句是助词。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举皇浦隆治理敦煌,黄霸治理颖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地方官获得拥戴,是因为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

B。

文中李衡,樊重种树虽然是居家理财的事例,但结合全文看,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与全书为民众提供谋生之术的宗旨是一致的。

C。

作者广泛搜集各种耕作,种植,加工技术的知识,目的是为平民提供一部谋生致富的读物,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齐民要术》。

D。

作者把全书分为十卷,在每卷开头标上目录,并详尽交代相关内容,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用意是让文化不高的人也能读懂。

【答案】:A (【解析】"共享家产"错,无中生有)【附译文】:"齐民"的意思,就是今天所说的一般百姓(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

神农发明耒耜一类的农具,是让天下的百姓得到好处。

殷商,周代的强大,按照《诗》,《书》的记述,关键是在让老百姓安乐,老百姓富有了后就可以进行教化。

晁错说:"圣明的君王在位之上,而老百姓有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国君自己能耕种而使老百姓能有饭吃,国君自己能织布而使百姓能有衣服穿,关键是能为他们开辟获取财富的途径(或方法)。

人们在受寒时对于衣服的需求,是等不到又轻又暖的皮裘丝绵之类的衣服才穿;饥饿的时候对于食物的需求,也等不到甜美的食品才吃;饥寒来到身上,就顾不得廉耻了。

人的通常情况是一天不吃两餐就饥饿,整年不做衣服就寒冷。

肚子饿了没吃的,肌肤受寒没衣穿,即使慈爱的母亲也不能养育她的儿子,君主又怎能拥有他的百姓呢"皇甫隆(三国魏人)担任敦煌太守时,敦煌当时的农业生产不懂得使用"耧犁"下种(耧犁耕作下种法,开创者赵过,汉武帝时担任搜粟都尉,曾总结农民经验发明"三犁共一牛"的耧车,改进了牛耕。

事见《汉书·食货志》。

)人力和畜力花费很大,而收成却不高。

皇甫隆于是教给当地百姓"耧犁"下种的方法,节省劳力超过一半,收成增加了五成。

另外,当时敦煌妇女的衣着风俗是用一匹布像羊肠一样裹在腰间围成裙子,皇甫隆改变了敦煌妇女在穿衣方面的落后习俗,这样的事不计其数。

黄霸(汉武帝末年曾任"均输长",汉宣帝时两次出任颍川郡太守,累迁至丞相)担任颍川郡太守时,让邮亭(供传送文书者或过往官员歇脚的驿站),乡官(乡政权所在地)都蓄养鸡,猪,用来供养鳏寡老人和贫穷的人;及时从事耕种养殖,节约物品用度增加(积累)钱财,种植树木(饲养家畜,减少粮食来喂养马匹)。

鳏寡孤独者有死了没被安葬的,乡里的官员写信一说,黄霸都给分别处置,某个地方的大木头可以做棺木,某个邮亭有小猪可以用来祭祀,官吏前往都像他说的那样。

李衡(三国时仕于吴,后出任丹杨太守)在武陵(郡名)龙阳(县名,在今湖南省汉寿县)湖中大片的淤积洲渚上建住宅,并种柑橘一千多棵。

11。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

【答案】:⑴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

⑵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答案】:⑵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

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景公之时,霖雨十有七日。

公饮酒,日夜相继。

晏子请发乘于民,三请,不见许。

公命柏遽国,致能歌者。

晏子闻之,不说,遂分家粟于氓,致任器①于陌,徒行见公曰:"霖雨十有七日矣,坏室乡有数十,饥氓里有数家,百姓老弱,冻寒不得短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②无走,四顾无告。

而君无恤,曰夜饮酒,令国致乐不已。

马食府粟,狗餍刍豢,三室之妾俱足肉。

狗马室妾,不已厚乎民氓百姓,不亦薄乎故里穷而无告,无乐③有上矣;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婴随百官,使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婴之罪大矣。

"再拜稽首,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公从之,兼于涂而不能逮。

令趋驾追晏子其家,不及。

粟米尽于氓,任器存于陌。

公驱,及之康④内。

公下车从晏子曰:"寡人有罪,夫子倍弃不援,寡人不是以有约也,夫子不顾社稷百姓乎愿夫子之幸存寡人。

寡人请奉齐国之粟米财货,委之百姓,多寡轻重,惟夫子之令。

"遂拜于途。

晏子乃返。

命禀巡氓,家有布缕之本而绝食者,使有终月之委;绝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无委积之氓,与之薪撩,使足以毕霖而。

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雨者,予之金。

巡求氓寡用财乏者,三日而毕。

后者,若不用令之罪。

公出舍,损肉撤酒。

三日,吏告毕上:贫氓万七千家,用粟九十七万种,薪撩万三千乘;坏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

公然后就内退食,琴瑟不张,钟鼓不陈。

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取材于《晏子春秋》)注释:①任器:装粟米的容器②敝撤:艰难的样子③乐:喜欢,乐意④康:大路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致能歌者致:使……到来B。

徒行见公曰徒:步行C。

兼于涂而不能逮逮:赶上D。

委之百姓委:任命6。

答案:D【解析】属文言实词的考查。

D项中"委"应解释为"交给",联系上下文并不难理解。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三请,不见许徒行见公曰B。

令国致乐不已狗马室妾,不已厚乎C。

公驱,及之康内愿夫子之幸存寡人D。

晏子乃返断其喉,尽其肉,乃去7。

答案:D【解析】A项前面"见"表被动,译为"被",介词,后面"见"是"拜见"的意思,动词;B项前面"已"意为"停止",后面"已"意为"已经";C项前面"之"意为"动,往",动词,后面"之"是结构助词,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协调音节,不译;D项,两个"乃"字意思均为"于是,就"的意思。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意为:咬断它的喉咙,吃光他的肉,就离开了)故选D。

8。

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被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号原文的一项是A。

(但)无乐有上矣。

B。

(景公)令趋驾追晏子其家。

C。

惟夫子之令(是听)。

D。

后(于三日)者,若不用令之罪。

8。

答案:A【解析】A项省略的文字应是"民氓百姓"。

其实可根据上下文推知,此类题解题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文意方可正确作答。

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一组是①遂分家粟于氓②饥饿而无告,无乐有君矣。

③请身而去,遂走而出。

④公出舍,损肉撤酒。

⑤三日,吏告毕上。

⑥晏子请左右与以歌舞娱君者退之。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③④⑥9。

答案:C【解析】②句是讲百姓对国君的态度,④句是讲国君省悟后的节俭之举,⑤句陈述三天官吏完成朝廷使命后汇报的事实,这三句都与表现晏子爱民爱国的事无关,故选C。

1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姓生活困苦而得不到救助,就会对统治者不满。

B。

景公是一位从谏如流,知错就改的开明君主。

C。

景公降尊纡贵,并以社稷百姓的名义追回了晏子。

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