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正确对待目标
我们拖延,因为我们看不到目标,无法产生渴望和紧迫感。
设立目标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1、可操作的目标
根据“smart”原则所谓的可操作性就是要求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完成时间,和细节步骤。
我们以前的错误设定是:“我今年想要为客户开发20个大客户”。
而正确的设定应该是“里心能够开发几个客户,溪口又应该做哪些客户”。
所有计划具象化,才能够更好的执行。
2、务实的目标
目标的务实性是和可操作性相补的,它要求我们去完成可量化、能够做到的,具有相关性的目标。
比如说目前田哥田姐工作,错误的目标是“年底前,完成80个有效田哥田姐的开发”正确的应该是“在9-10月份肥料冬储季节,开展田哥田姐开发工作,能在开发的过程中让他们尝到作为田哥的好处”
3、分解目标我们有时候之所以有了目标仍然拖延不前,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对于过大的目标充满恐惧,而分解目标到每一个小的容易操作的环节,就能够有效的避免拖延,日本一个著名的马拉松冠军就是用给赛道设定多个目标站的方法,消除自己对于长距离的恐惧,轻松战胜其他对手的。
所以田哥招聘工作也是这般,前期的宣传,到赛选,在动投入工作前的带动工作,以及后期自运营时的跟进,步步为营方能致胜。
二、妥善处理时间
摆脱拖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
在合理的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要从以下方面最大化利用时间。
1、客观判断时间
拖延的一个诱因就是自己高估了自己的效率,自以为时间很充裕。
要避免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客观反思,这个任务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以及我们能够真正抽出多少时间投入。
想要做到这一点,光靠问问题肯定是不够的。
我们要通过建立记录时间的习惯,来培养我们对时间的感觉,从而越发准确的判断我们自己的时间消耗。
所以下次不要轻易告诉自己明天就能有足够时间去做这个事情。
而是要检查自己的时间表,根据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判断时间是否足够。
2、立即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想了一万个方法而不去做,白白烂费了时间。
打消拖延的关键在于执行,即使在执行的过程发现错误和问题,也可以随时调整计划。
既然目标已经确定,就停下手头的事情,调整事情的优先级,并立刻去做
3、只需要十五分钟
书中证明我们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集中15分钟的时间。
因此,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多负担,只要做15分钟即可。
这样做的有点十分明显,首先,我们不会因为时间短而不去做,可以从分利用时间碎片,另外十五分钟不会让我们感到厌倦和疲惫,可以让我们以最搞笑的状态将任务分段击破。
下次我们面对任务在想要抱怨的时候,不要说任务多不想做。
应该鼓励自己,只要十五分钟,看看我能做的多好。
4、授权和删减
时间非常宝贵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上,要学会将不重要的任务授权给他人或者干脆放弃。
比如告诉自己,在工作的时候,我不会看朋友圈,无论显示的
围堵有多少条。
三、积极调整行为
搞定了目标和时间的客观设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改正我们的情绪、态度,从而让我们的执行迅速落地
1、化解困难而非逃避
大多数人可能应对一个困难时还吃得消,但是如果困难接迥而至,就开始换乱逃避了。
我们要调整号针对困难的应对机制,无论哪个困难在什么时候来,我们的应对方式都是一致的,就是通过理智的思考选择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即使困难发生了,我们也要想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为我们的目标做些什么。
比如说,田哥招聘工作遇到阻扰,认为我们这是忽悠人,难道我们就因此放弃么,只要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给田哥带来效益,让农户把地种好,所有谣言不攻自破。
2、及时的奖赏
恐惧和无聊四、是拖延的主因。
我们之所以从未见过有人拖延玩游戏,就是因为游戏中阶梯式的奖励机制能够给人极大地行动渴望。
同样,我们不愿去完成任务,因为我们没有给自己设定合理的及时奖励。
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奖赏时,不要针对特定目标,而要满足过程。
就比如田哥或者店长的奖励,应该是阶段性的进行结算,如果画个饼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奖励,任谁到后期也都没有激情做事情了。
3、改变应对机制
最后,哪怕我们没有办法立刻消除拖延的习惯,我们可以改变对拖延的态度。
这样的话,不知不觉中我们也就不是拖延症患者,当我们再次发现自己想要拖延的时候,不要立刻反感悲伤,或者埋怨自己,试着去感受,听听拖延告诉我们为什么想要拖延。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打破原来越拖延就越自暴自弃的条件反射,而发现及时在拖延的情绪下,我们仍然能够理智战胜本能,去积极行动。
用心感受拖延的欲望,下决心跳脱过去的习惯,我们不在是情绪的奴隶。
通过拖延心理学的学习从目标、时间、行为三个方面准确的是、认识自己,认识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