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我们的中华文化
人类文明史上 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湮灭…… 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埃及文化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沉睡千年……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中华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
*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文化,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盛唐时期,“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学艺术
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 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富有魅力的古典戏曲; 不可思议的中华气功; 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蒙医药、藏医药; 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时间 比例
公元前 6-1世纪
50%
公元 1年-400年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
殷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雏形
秦朝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中
华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文
化
古 老
隋唐时期:进入了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
辉
煌
的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0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0年,而美国为13.4年,韩国为12.3年, 爱尔兰为11.7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
200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地、县三级财政科普经费比 2002年增长近40%,但仍有15个省份的人均科普经费不足0.30元。
2002年中央电视台科技类节目播出时间所占比例约9%,而美国全国所 有电视台约20%,日本全国所有电视台约15%。
欧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中国……
清朝统治者极力压制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 ;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清朝统治者封建落后意识浓厚,闭关自守;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与国家的衰落 是什么关系?
李约瑟难题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 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 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 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 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 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 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中国的科技水平
研发投入 R&D/GDP(%) 研究人员总数
研究人员数/万人 SCI论文数 SCI世界排名
论文被引排名 技术出口/进口
科技竞争力排名
中国
2005
2020
日本
2004
2010
韩国
2005
2025
2450亿元 约9000亿元 16.93万亿日元
-
1.34
2.5
3.35
-
120万人
-
78.7万
-
200亿美元 800亿美元
3
4
19.6万
31.4万
9
-
76931
-
5
11
前5
-
-
62 93746
3
2 1.162
-
40
60
-
41000
174000
-
12
5
-
40
10
-
0.3
1
31
-
21
-
12
7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8
60
-
-
23
2003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调查
200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98%,而美国2000年为17%, 欧共体1992年为5%,加拿大1989年为4%,日本1991年为3%。
62%
公元
公元
401年-1000年 1001年-1500年
71%
58%
农学
春秋-西汉
火药
印刷术
东汉-东晋
指南针
天文历法
地理
医学
陶瓷
南北朝-北宋初
纺织
建筑
北宋-明中期
造纸术
中华文化近代的衰微和创造新的辉煌
政治上,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取代了封建自然经济; 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
今天的中国在创造中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
•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能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 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 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 化,“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