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业(一)行业简介各类化肥主要分类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化肥生产以氮肥为主,所占比例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钾肥生产比例则远低于国际水平。
其中,国内氮肥以尿素为主,而国际氮肥则基本为尿素。
2014年我国化肥行业销售收入分布格局氮肥总量年均增速4.5%以上,2014年产能6000万吨(折纯,下同),产量4553万吨;磷肥总量年均增速1.6%,2014年产能2350万吨,产量1708万吨;钾肥总量年均增速14.7%,2014年产能677万吨,产量552万吨。
据统计,2014年我国氮肥行业利润率约为-1.9%,磷肥行业利润率约为1.4%,钾肥行业利润率约为14.8%,复合肥行业利润率约为4%,2014年,化肥行业总产值占全国GDP的1.35%,化肥行业的产值及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虽一直较低,但在农业大国中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化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它直接与农业生产相关联,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化肥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化肥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然而这位“大功臣”的市场行情却已持续低迷了四年。
据统计,2014年我国化肥产量6933.7万吨,较2013年减少0.7%,这是近年首次化肥产量出现下降。
另外,尿素闲置产能约1500万吨,磷肥闲置产能约650万吨。
从行业利润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只有复混肥、有机肥以及微生物肥料同比实现增长,其它种类肥料利润都在下降。
2015年1-7月,氮肥行业净亏损额达7亿元,而复混肥行业实现盈利125亿元,同比增长46.7%。
如此强烈的反差之下,氮肥行业农用化肥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矛盾依旧突出,且产品结构与营销服务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农业需求新变化。
挑战与机遇并存,氮肥企业站在“生”与“死”的拐点上,不仅需要思变,更要快。
万连步介绍说,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12连增,其中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约占50%,我国化肥施用量每年6000万吨,但化肥利用率平均仅33%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同时,氮肥生产严重过剩,产能达8000万吨,导致行业亏损严重。
“过量、不合理的用肥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农产品安全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温室效应、农产品品质下降等。
”另外我国化肥生产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的湖北省、山东省、安徽省和山西省,西南地区的贵州省、云南省和四川省,以及东北辽宁省。
这几个地区的化肥生产企业综合竞争力较强,全国大部分化肥产量主要集中在这几个省份,化肥销往全国各地,占领近乎我国全部的市场份额。
此外,吉林省、广东省、黑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甘肃省、宁夏、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和天津市也有化肥生产企业,但是这几个省份的产量所占全国市场份额较小,均不足1%。
化肥作为必需的农用生产物资,市场比较稳定,大量企业涌入化肥行业会严重影响行业内企业的利润。
行业内产能依然过剩,企业竞争依然比较激烈,尤其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
目前生产基础化肥的企业差别化比较低,有一半的产能都是生产尿素,在尿素产品中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尿素,定位于相同的市场,竞争激烈。
(二)行业发展情况1)产能过剩。
过去我国化肥产量严重不足,但进入21世纪后,我国化肥进入大发展阶段,特别是近些年,内蒙古、新疆等有资源地区大量兴建化肥装置,氮肥、磷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2)出口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由于国内化肥产能过剩严重,要消化掉多余的产能,出口成为必然选择,出口因素对化肥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
3)化肥需求增速放缓,有可能零增长或下降。
化肥需求已远离了过去的高速增长时代,随着科学施肥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业向工业转移,今后化肥需求增速会明显放缓,有些地方会出现零增长甚至下降。
近期农业部已明确提出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药、化肥用量零增长。
4)农民用肥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的用肥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农民使用低浓度化肥较多,现在更倾向于使用高浓度肥料、缓控释效果好的肥料,既省时又省力;过去农民使用普通化肥多,现在水溶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5)肥料复合化成趋势。
过去农民使用尿素、碳铵、过磷酸钙、氯化钾等单质肥较多,现在大多使用复合肥。
复合肥一次施肥相当于把氮、磷、钾三种肥全部施完,省时省力,同时复合肥利用率要高出单质肥。
近20年来,我国复合肥施用量增速显著高于氮肥、磷肥,以及化肥总施用量的增速。
1980年我国化肥复合化率仅为2.1%,但2010年已提高到32.3%。
我国化肥的复合化率在不断提高,今后预计将超过50%。
6)测土配方施肥大幅度推进。
据农业部门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配方肥用量(折纯)530万t,施用面积0.24hm2(3.6亿亩(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和20%;配方肥已占到主要粮食作物肥料施用总量的40%左右。
6)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肥料生产和消费大国。
现在化肥总量,氮肥,磷肥,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已经居世界首位,实现自给且有余能开发出口。
钾肥的生产是世界第四,自给率大幅提高。
第二,基础肥料生产的集中度明显提高,新建的化肥装置基本实现了向资源地转移。
第三,化肥装置的大型化水平显著提升。
大型化肥生产装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大多实现自主化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四,原料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
磷肥中低品位实现技术进步,增加了磷复肥的原料供应,钾肥中低品位及固体钾矿和难溶性得到了较快发展,节能环保综合利用取得了成效,氮肥行业综合能耗比“十一五”末有所下降,目前综合利用量已经占到了年产生量的30%。
另外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局局长李殿平表示,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对化肥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很难消化过剩的化肥产能,因此导致化肥的价格在逐渐下滑。
资料显示,自2013年起至今,我国化肥已经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价格下滑。
新洋丰2014年年报中预计,“肥料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问题缓解困难,落后产能淘汰和兼并重组将愈演愈烈,利润空间将越来越稀薄”。
产能过剩的形势下,化肥销路难畅,存货量便是最直接的体现。
新洋丰2014年年报显示,2013和2014年,公司连续两年存货占总资产比例超过20%。
另外,新洋丰2014年磷复肥存货急剧增加,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4.02%。
在化肥大佬史丹利、云天化的2014年年报中,库存增幅更是达到了52.71%和103.67%。
存货的急剧增加进一步体现了整个行业巨大的销售压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化肥企业存货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备货,为了弥补旺季生产能力不足和短期内市场需求过大,国家的淡储政策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保证旺季产品的充分供应;二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滞销,造成一定库存;三是受政策影响,一些落后企业不适应形势所致。
(三)面临的问题最大的利空: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衰退2009年以来,全球经济进入了自196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衰退,截至目前,经济尚未彻底复苏,而且还可能面临新一轮衰退。
表现在市场上就是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需求不振。
无论会内会外,产销会参会代表在谈及市场时,粮价下行几乎是绕不开的话题。
在国内,三大主粮价格低迷,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明年种植面积或将下调,不可避免地将威胁到化肥需求。
粮食价格与化肥行情正相关。
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义做过研究,当大田粮食作物价格下跌,化肥需求量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
有位专家在产销会上透露,2015年玉米价格同比下降了30%,降低国内生产总值达一个百分点!不仅是国内,国外粮价同样同样不容乐观。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陈丽在报告中指出,连年粮食丰收,导致供给累计压力大,引发粮价下跌。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近6年来,粮食需求增幅小于供给增幅。
2014年,四大粮食作物产量是2008年的1.18倍,6年累计产量161亿吨,累计消费量是158亿吨。
如果说宏观经济和粮价属于外围压力,那么来自化肥行业内部的压力将更大。
截至目前,除了淡储政策还在执行之外,此前的电价、运价、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几乎统统取消,而淡储这一最后的福利并不是普惠性的。
扶持产业的政策在一个个退出,而另一头产能过剩的矛盾却日益突出。
2014年中国化肥总量自给率达到112%,除钾肥外,氮肥和磷肥均过剩突出。
其中,氮肥2014年自给率达123%,磷肥2014年自给率126%。
而从全球看,未来5年过剩的矛盾还将日益突出。
2015~2019年全球化肥消费增长率才8.7%,而产能将增长16%,过剩高达3300万吨。
这对于日益依赖国际市场化解过剩压力的中国化肥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磷肥岁末下行压力大,近忧远虑同时来袭2015年磷肥市场整体稳定,得益于出口,高浓度磷肥相当程度上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来平衡国内市场压力。
根据2013年的统计,中国二铵出口占全世界二铵贸易总和的28%,紧随其后的出口大国是美国、沙特和摩洛哥。
最新的消息显示,目前中国二铵在印度市场的离岸价格为420美元/吨FOB,到岸价格也从前期的440美元/吨降至430美元/吨,但成交仍然清淡; 其它地区市场也相当安静,尽管有澳大利亚采购的传闻,但确切消息还没有公布;与沙特和墨西哥的合同也在商谈中;埃塞俄比亚的合同暂时没有最新进展;巴西市场持续清淡,有少量一铵成交,成交价格在430美元/吨CFR左右。
2016年国际磷肥市场并无重大利好。
首先是在中国磷铵最具竞争力的市场印度,短期内已经没有较大需求。
云南云天化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理许定国分析说,今年4~11月,印度进口二铵预计超过550万吨,到11月底预计进口量将达到570万吨,而2014年全年二铵进口量才380万吨。
印度的后期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加上货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印度购买力,进一步制约了印度对二铵的进口需求。
而在中国磷铵另一个重要出口国巴西,2015年以来巴西磷肥产量基本维持2014年水平,但进口量和销售量有所减少,到目前为止,巴西市场依然不尽人意,估计后期依然低迷。
唯一的潜在增长点可能是在美国,但绝对数量不会太多,不足以支撑行情。
“基于产能过剩的判断,第四季度的磷肥市场我们看空。
”许定国表示。
这些还只是近忧,磷肥行业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几年。
一方面,中国磷肥产能释放还将加剧,另一方面,具有资源优势的国家扩张积极性高涨。
据陈丽分析,未来5年将是国际磷铵产能快速增加的5年。
一项预测显示,未来5年,中国磷铵产能将由目前的1640万吨(折纯,下同)增长至1770万吨,而摩洛哥将由目前的360万吨增加到690万吨,除了进一步强化了摩洛哥对南美和非洲市场的覆盖,还具备了进入亚洲市场的能力,对中国企业构成挑战。
沙特二铵出口印度具有近距离运输优势,未来5年沙特产能将由350万吨增至475万吨,预计印度市场今后每年320万~500万吨的磷肥需求将基本被沙特覆盖。
特别要指出的是,全球主要磷肥生产国未来5年新增产能几乎都属于出口导向型,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中国依靠出口化解国内市场矛盾将变得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