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卫生学》教案 第8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学前卫生学》教案 第8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4)胸围测量
3岁以下儿童取卧位,3岁以上取立位。取立位时,被测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测量者面对被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带尺下缘经过乳头上缘读数,即为胸围。以厘米为单位。
(5)坐高测量
测量时,儿童坐在坐高计的坐盘上,骶部紧靠量板,身体坐直,大腿与量尺成直角,并与地面平行,头部正直,颈部伸直,测试者调整坐高计头板,使之平贴被测者头顶轻压头发,保持头板与量尺垂直读数,即为坐高。以厘米为单位。
(2)色觉
3岁以下儿童可用挑选带颜色毛线的方法测试色觉,3岁以上用色盲表测试。
4.听力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耳语检查、秒表检查和音叉检查。
(1)耳语检查
耳语检查是以听语音为主的简单易行的测听方法。它只能测知听力的一般情况,而不能准确鉴别听力减退的程度。
(2)秒表检查
秒表检查是测查听力的一种简便方法,可用以估计听力减退程度。
(1)入园前健康检查
1)了解儿童健康情况、有无传染病及慢性病史。
2)了解预防接种完成情况。
3)了解近期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4)测量身高、体重。
5)做全面体检。
儿童入园前的健康检查,只在一周内有效,若超过一周需重新检查。
(2)晨间检查
一摸(有否发烧);二看(观精神、五官、皮肤等);三问(在家饮食、睡眠、大小便、有无咳嗽、腹泻等症状);四查(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儿进行检查,同时检查有无可能造成外伤的物品、器械携带入园)。
(3)音叉检查
音叉检查在鉴别耳聋性质——传音性聋或感音性聋方面,是一种简便可靠的常用诊查方法。
5.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运用眼、手、耳、鼻等感官或借助简便器械对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1)皮肤
(2)头颅
(3)淋巴结
(4)眼、耳、鼻
(5)口腔及咽部
(6)胸部
(7)腹部
(8)背部
(9)下肢
6.实验室检查
(1)红细胞计数(2)血红蛋白测定(3)“乙肝”抗原和抗体检查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进行的,因而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标准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能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使用。故在使用“标准”时要特别注意“标准”的时间性、地区性和调查对象的代表性。鉴于近百年来世界上很多地区儿童的生长发育均出现了生长速度逐年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每10年左右就有显著差异,因而生长发育标准应每5-10年修订一次。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式:讲授 讨论
教学资源: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其他
备课笔记
第三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健康检查
一、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种类
(一)健康检查的目的
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及早发现疾病或身体缺点,以便及时采取矫治措施,从而达到保护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健康检查的种类
1.不定期健康检查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
1.询问个人现况及既往史
(1)出生史、喂养史。
(2)饮食、睡眠、户外活动情况。
(3)日常生活习惯。
(4)智能发展情况。
(5)患病情况,尤其是传染病。
2.体格测量及评价
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坐高和皮褶厚度等。每次测量应保持固定时间、固定用具、固定方法,测量力求准确。测量后要根据测量结果对其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并筛选出营养不良儿童进行重点管理。
(3)全日观察
全日观察幼儿的精神、饮食、睡眠、大小便以及学习、活动等情况,对有病或体弱儿应加强护理,并作好全日观察记录。
2.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体格检查应由居住地所属的医疗保健单位来负责。1岁以内的婴儿分别在3、6、9、12个月时各进行体检一次。1-3岁的幼儿应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的学前儿童应每年体检一次,6周岁时作一次总的健康评价。
(1)呼吸
应在安静状态下测量。
(2)肺活量
常用湿式肺活量计进行测量。以毫升为单位。
(3)脉搏
安静状态时的脉搏测一分钟,即为脉搏。
要特别注意脉搏是否有不规则的情况出现。
(4)血压
测血压需在儿童安静时进行。一般测右臂血压。
3.视功能检查
(1)视力
3岁以下儿童的视力可用客观观察的方法进行粗略检测。3岁以上儿童能配合做一定的视力检查,可用辨认形象的儿童视力表来测查。5岁以上的儿童可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儿童图形视力表等测查视力。
(一)健康检查的目的
(二)健康检查的种类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一)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内容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方法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讨论、思考、作业:
学前儿童的健康检查方法有哪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学前卫生学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115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第8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8周第1—3节
课时安排
3
授课题目(教学、节或主题):
第三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健康检查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理解学前健康检查的目的和种类
掌握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第三章第三节学前儿童健康检查
一、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种类
3.全身体检
目测儿童的发育、营养和精神状态,面部表情,对外界事物和人的反应;头发的光泽,有无脱发;面部皮肤和口唇颜色是否正常;眼睑有无水肿;有无畸形等。
4.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一般情况下的检查有:血红蛋白含量、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X线摄片等检查。也可检查血钙、血磷,以及血液中锌、铜、铁、铅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二)学前儿童健康检查的方法
1.生长发育形态指标的测量
(1)体重测量
测量体重应在晨起空腹排便后进行。平时于进食后2小时秤量为佳。
(2)身高测量
3岁以下可用量床或携带式量板测身长;3岁以上可用身高计测身高。以厘米为单位。
(3)头围测量
测量者面对儿童,将布卷尺的始端固定于眉间最突出点,然后环绕头围,经过枕骨粗隆,再向眉间围拢,卷尺在头两侧保持水平一致,读数即为头围。以厘米为单位。
(6)皮褶厚度测量
测量者在儿童皮褶厚度的测量部位,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将该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起,使之与下面的肌肉充分离开,捏时两手指应相距3厘米,右手握量具,将钳板插入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测量其厚度,读数记录至0.5毫米。
近年来国际上多测量上臂的皮褶厚度,其次为肩胛角下的皮褶厚度。
2.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的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