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小说鉴赏方法知识点

2020高考小说鉴赏方法知识点

高考小说阅读训练(一)3大步骤解答鉴赏性选择题1.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4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

高考正是扣住这4个关键词来命题,我们读懂一篇小说也需要着眼于这4个关键词。

2.全国卷小说阅读一般采用选择题加主观题的考查形式。

选择题已连续两年采用“4选1”形式,赋分3分,考查侧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观题由历年考查情况来看,以“分析情节作用”“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分析形象作用“赏析手法技巧”“探究标题”为考查重点。

3.选择题是小说中的保分题目,此题相对简单,解题的关键是在原文和选项之间找对应,比差异,可先通读文章寻找信息区间,再依据本栏目介绍的比对法比对,确保解题万无一失。

核心突破:“内容”和“艺术特色”是小说“4选1”选择题考查的两大角度,也是设误的两大着力点和解题的敏感点,综合考查人物、环境、情节、语言、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轮复习的突破点是快而准地解答此题。

技法一“4选1”选择题解题“3步骤”技法二“4选1”选择题快解“2妙招”1.看选项是否严谨有些选项中有绝对化的表述,其往往存在表述过于绝对的问题,可首先判定表述可能存在的“科学性错误”。

2.看选项是否符合现实有些选项与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这类表述往往存在“方向性错误”。

(二)理情节,明作用,突破情节类题。

[考向定位]1.小说情节是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

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更是表现小说主题的有效途径。

分析情节作用,不仅可以使考生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考生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

因此,情节类题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成为高考的重要题型。

2.情节概括类、情节作用类、情节手法类,其中情节作用类尤为突出。

考生应认真研读文本,养成整体看特点、局部重结尾的情节的阅读习惯,把握情节的内在关联,增强结合文本分析情节作用的意识。

题型基本为:①情节作用题②情节处理技巧分析核心突破:[常见设问方式]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

2.小说开头/中间/结尾写了××情节(或场面等),有什么作用?3.小说着重写××情节,目的是什么?(或请赏析××情节)4.××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5.请分析小说的开头(结尾)的作用(意义)技法一“情节类”题目的答题角度和模板多角度分析情节作用:情节作用题可以从情节本身、人物塑造、主旨表现、艺术效果等角度作答。

首先,考虑这个情节对情节本身的作用,可指向对情节的完整性、合理性、曲折性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可考虑有了这个情节是否丰富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人物某一方面品质,强化了某一种情感。

第三,联系主题分析,使主题更突出,更丰富。

第四,分析艺术效果,是否能够吸引读者,增强阅读兴趣,引人回味。

技法二把握3类不同位置的情节作用情节所处位置不同,其具体作用有所不同。

1.开头处情节2.中间处情节(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3)制造悬念,吸引读者;(4)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3.结尾处情节技巧三:情节处理技巧分析:小说的情节处理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①叙述方式:如倒叙、插叙、补叙的选择②线索处理:选取什么线索,是否明线暗线交织③叙述形式:对话、人称选择④谋篇布局:以X为叙述重心(详略处理)、欲扬先抑、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虚与实相结合、叙述与情景描写相结合……在分析情节处理技巧时,仍然可以按上面作用题的套路加以分析,但是并不是所有题目都有这四个方面的作用,即使有的角度有,也要具体说明,不能乱贴标签或只答术语。

对情节处理技巧进行赏析,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思维技巧。

【破题绝招】比较思维:构想一个通常的处理方式,将文本的情节处理技巧方式与之相比较,就可能发现文本处理技巧的妙处。

反向思维:假设一种与之相反的处理技巧成立,分析该方式的不合理性,就可能领悟到作者如此处理的好处。

补充: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

抓住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

线索常见的有:人物《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

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

“我”不仅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时间如《伟大的悲剧》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及覆灭。

其线索的语言标志: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空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转换,一目了然。

事件如《皇帝的新装》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事物莫泊桑《项链》,以项链为线索,写了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明真相。

感情《我的老师》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感情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如鲁迅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的连接点就是“药”。

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时间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华老栓一家:老栓刑场买“药”—→小栓茶馆吃“药”—→茶客茶馆谈“药”—→华大妈上坟。

暗线是夏瑜一家:夏瑜刑场就义—→夏瑜的血茶馆被吃—→茶客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

明线是主线,突出群众的愚昧麻木;暗线是次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

两条线索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

小说明线一般就事论事,暗线喻深层含意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一个人物,从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使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发生密切的关系,而且不断丰富人物性格,推动主题思想深化,技巧四:分析情节特点①全文看: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变色龙》②开头看: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祝福》③结尾看: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出人意料式;《项链》④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洗碑》(三)抓角度,记术语,突破人物形象题[考向定位]小说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人物形象是小说表现的中心。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重中之重,主要命题角度有三种:一是通过人物具体的行为、语言、肖像、细节等描写去分析人物的性格或形象特点;二是综合人物种种的言行举止及与他人的关系,分析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的作用;三是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描写的手法。

这里我们主要讲解小说形象题中的两个高频考点: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和分析形象作用。

核心突破:[常见设问方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

4.小说塑造××人物(主要人物)对小说有何作用?5.小说塑造××人物(主要人物)有怎样的社会意义?6.小说的主人公为××,那么××(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技法一人物形象类答题角度1.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点题2.人物形象作用题技法二记牢人物形象常用术语1.正面人物正直、公正、勤劳、勤奋、善良、仁慈、宽容、大度、聪明、机智、专一、坚定、坚强、勇敢、忠贞、忠诚、真诚、诚实、谦虚、清高、节俭、简朴、廉洁、博学、能干、有志气、有作为、一视同仁、正直无私、义无反顾、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冰清玉洁、克己奉公、忍辱负重、表里如一、贫贱不移、严于律己、深谋远虑、乐于助人等。

2.反面人物狡猾、固执、吝啬、消极悲观、自卑、胆小怯懦、逆来顺受、妥协退让、敏感自闭、故步自封、妄自菲薄、冷漠自私、粗鲁莽撞、以权谋私、徇私枉法、贪生怕死、墨守成规、横行霸道、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孤傲自负、刚愎自用、奸诈多疑、老气横秋、圆滑世故、尖酸刻薄、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争强好胜、孤芳自赏等。

技法三重点理清“我”的特殊作用在小说中,“我”是个值得关注的角色。

1.与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不同,小说中的“我”就是作品中的角色,根本不是作者。

2.小说中的“我”主要是文本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拟人化为作品中的一个动物。

3.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角,又可以是配角,更多的时候是配角,只有这样,“我”才意蕴丰富,效果最佳。

高考对“我”的考查主要是两点:形象特点和形象作用。

分析概括“我”的形象特点同分析概括其他人物形象一样,重点是分析概括作用。

“我”有四重作用,备考中要认真体会和把握。

1.叙述者:起线索作用,作为“有限视角”。

作为“有限视角”的好处是“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缺点是只能局限于叙述者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2.亲历者: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3.参与者:一般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有时也是主要人物。

4.代言者(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

(四)明步骤,抓要点,赏析技巧与探究标题[考向定位]近几年高考小说阅读常常考查对手法技巧的赏析和对标题意蕴(作用)的探究,这两个考点成为小说阅读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小说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它可以包罗其他体裁的所有手法,艺术技巧更为广泛。

从考试的角度看,与散文表现手法没有区别。

(一)表达方式1、描写的角度、对象、特点、作用2、记叙的人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二)结构方式1、小说的开头2、小说的结局(三)表现手法铺垫衬托巧合对比象征欲扬先抑突转伏笔悬念细节描写照应渲染以小见大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①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说表达技巧、艺术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到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或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用词准确而形象(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词语丰富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或清新自然质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动;使读者能感受到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人称的作用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