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复习提示】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识记;易考选择题)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考点: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回答的疑问】(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进行了系统而又完整的概括。

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考点: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第一,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

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

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

(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考点: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现实可能性】第一,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1)“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考点:“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2)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考点: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首先,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最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识记;易考选择题)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考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1.统一战线(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考点: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异常强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敌人不但有强大的帝国主义,而且还有顽固的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势力。

其次,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必须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最后,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考点: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各种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这一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其次,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在革命的锋芒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形成和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策略方针和原则。

【考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形成和实行的一系列重要的策略方针和原则】主要有:①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②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以及同顽固派的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④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起来的原则等。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考点:党在不同时期领导的统一战线】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考点: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经验】(5)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考点: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一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巩固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只有建立这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2.武装斗争(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优点和特点之一。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考点: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原因】第一,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合法斗争的可能性;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

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面对中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和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的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和国内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了中国的武装斗争不可避免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2)这支军队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考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意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这个宗旨是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

【考点: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3.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1)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

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

【考点: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因】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考点:毛泽东所说的一项伟大的工程】(2)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