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选择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历史条件
1、国际环境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2、经济条件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3、政治条件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4、思想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主义思想的深入;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二、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革命历程
1、第一阶段(1919~1927)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并直接促成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拥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此后,中国共产党不断发起工人暴动,反抗北洋政府统治。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促成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1927年,在国民党右派的破坏和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接连出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宣告失败。
2、第二阶段(1927~1937)
这一阶段被称为“土地革命”时期。
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群众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3年由于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开始工农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1936年三大主力会师陕北,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结局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3、第三阶段(1937~1945)
这一阶段被称为“抗日战争”时期。
以“七七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时期。
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代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4、第四阶段(1945~1949)
这一阶段被称为“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
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四、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无产阶级将“三民主义”取代的革命斗争,也是中国社会制度进步的象征。
五、革命对象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最主要的革命对象。
官僚资本指四大家族及军阀控制的资本。
六、胜利法宝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七、历史意义
1、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2、国际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3、推翻三座大山
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奋斗,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只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顺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旧中国的统治。
八、基本经验
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敢于斗争。
1、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2、正确的领导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时刻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先进政党的坚强领导。
3、广泛统一战线
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
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4、历史必然
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
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列宁主义的高度一致
樊小峰、嬴嘉丽在“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一文中认为:“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一致性,也正体现于‘图难于其易’‘避实就虚’等原则”。
这就是说“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和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指导原则上是高度一致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的斗争,而1949年建国初期,当时只是完成了反帝和一部分反封的任务,因为当时中国尚有未解放地区,并且封建土地所有制也并没有完全废除。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时间应该是1956年底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
当时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完成,开始迈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