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沟通
很高兴学校能开 《管理沟通》这门课,就像那次我上课时自由演 讲说
的那样,初听《管理沟通》 ,觉得侧重点应该是管理,但听了几 节老师的讲课内容,发现老师的侧重点在沟通。
后来,我想了想,觉 得沟通是基础, 只有沟通好才能管理得更好。
下面就沟通谈一谈我的 一点想法。
没有一个正常人需要讲话, 需要交流, 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 要和
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想,最直接最、最 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
记得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过, 信息的全部传达 =7%
语调+38%声音+55%肢体语言,这就是著名的 73855 定律,可见信息的 完全传达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世界的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生活和工作 等方
面必不可少, 也造就人们之间的互动也愈加频繁。
我们每一个都 是生活在
社会中的人, 每天都要面临着与出现在我们周围的各类形形 色色的人互动。
我们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要达到有效的沟通, 要给别 人一种沟通的信任, 那么在沟通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显得尤为
的重要。
严重的会导致器官缺血坏死。
所以沟通是相当重要的。
通过,就没有快乐人生。
事业中没有沟通,就没有成功。
沟通,就没有了乐趣和机会。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 “假如人际沟 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 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 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
”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
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谈上十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我想你绝对是 很好
的交际人物了。
因为任何人范围是很广的,也许是个老师,也许 是个教授,或者是个卖东西的,或者是个初次见面的朋友,或者是好 久不见的同学。
总之,无论各种各样的人,你若能和对方谈上十分钟 使他感到兴趣的活,真是不容易的。
不过不论难易,我们总不能不设 法打通这难关,常见许多人因为对对方的性格等毫无认识而相对默 然,这是很痛苦的。
其实如果肯下工夫,这种不乐观情形就可以减少, 甚至于做个不错的交际家也并非难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虽是一句老话,直到现在仍然适用,所以我们首先要充实自己的知识, 不断地学习,而且要全面地学习,渐渐地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能型的 人才。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我不能在任何一个人那沟通在生活学习中就如人的血脉, 如果沟通不畅,
就如血管栓塞,
生活中没有沟 工作中没有
里学到一点东西,那就是我处世的失败。
我确实是很赞成这种说法。
在网上看见有人总结了沟通的四项重视,觉得很有道理。
具体
如下:
在进行沟通前提高感受性,要尽量了解并掌握对方的心理和行为的实际情况,以便在沟通过程中对对方的一言一行,甚至话为音都能心领神会,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重视双向沟通双向沟通伴随反馈过程,使发送者可及时了解到信息在实际中如何被理解、接收;使接受者得以表达接受时的困难, 从而得到帮助和解决。
只有当信息对双方都是熟悉的和例行的,或者信息所反映的客观对象十分明朗,且断定信息的准确性是有保证的,
或者是必须迅速传递的,这些情况下采用单向沟通是合适的,否则就应当采取双向沟通。
重视平行渠道在有必须而且可能的条件下,应重视平行渠道的利用。
如口头沟通辅以备忘录,语言沟通辅以表情、手势,又如会议结果有个纪要等,这些都易于加深、加快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与接受。
正确运用文字语言使用对方易懂的语言,意思要明确,注意要集
中,感情要真挚。
组织设计要精干有效,避免机构重叠、层次过多的现象发生要培养良好的有利于人际沟通的组织气候,使组织内人际关系和谐。
我想如果谁要是能做到以上所说的,那绝对是沟通中的顶级人物,但是话又说过来那只是理想中的情况,事实往往和理想有不小差距的。
许多人在沟通时,常常是在没有完全了解事实或信息的全部含义时,或根据先入为主的印象,或来自于定势成见,或者仅仅是凭借个人的推测想象,就匆匆忙忙下了结论,那些缺乏听的能力与态度的人、自以为是的人特别是如此,沟通自然效果不是太好。
我个人认为沟通应该敞开心扉, 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要积极主动地突破自己有限的经验, 适当有效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 以尽可能减少自己给别人的刻板印象。
你留给别人的刻板印象越少, 别人就越坦诚地与你交流,沟通就越有效。
我个人在和陌生人沟通的时候,我觉得最基本的是要有礼貌,微笑对人,另外交谈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效果是非常好的。
还有就是,我觉得如果把对方当成自己的认识已久的好朋友,交流起来会更觉得轻松。
我平时就是这样做的,有时候
同学就问我:“你们认识吗?”我都会笑着说:“不认识啊!”我想这就是效果吧!
般来说,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被否定。
但是,有时我们在言谈
间却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我中心主义和优越感。
总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可是,有句话说:强势的建议,是一种攻击。
即使我们说话的出发点是良善的、是好意的。
但如果讲话的口气太强势、太不注意到对方的感受则对方听起来,就会像是一种攻击一样,很不舒服。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慨叹…你知道吗?其实,我挺赞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口气。
其实,我挺同意你的见解,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态度。
有时,我们会说:我这个人很理性啊,你看,我的门都是开的,大家随时都可以进来和我沟通啊!可是,如果我们的门是开的,心却是关的,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在沟通时,必须注意到对方的感受.毕竟每个人都有自我尊严感的需求。
记得放假回家的时候,我老是在家里闲着没事干,然后就吃了睡
醒了玩,于是乎我老爸看不下去了,就跟带着严厉的口气对我说:
“虽
然现在你是大学生了,但是还是得学习的,不要老是玩玩玩。
”虽然
我心里觉得他说的话是对的,但嘴上还是想反驳一句,他的出发点明显是好的,也许是语气也许是我青春期的逆反心理,造成了沟通的效果不是太理想。
另外还需学会:假如你正在兴高采烈地跟许多朋友畅谈的时候,
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东拉西扯地谈些煞风景的话,把欢洽气氛扰乱了,这正如有人给你浇了一盆冰水。
这种不知趣的人便是不懂得察
貌辨色,人们在背后一定骂他是个冒失鬼。
所以我们每次接触到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先看看四周的环境,观察对方的脸色情形如何,倘若对方正好此时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千万不要在他面前光说自己得意的事。
沟通中的“沟”就因为它是一条“沟”,这一个“沟”也有可能像河
海那样宽广深邃,甚至遥不可及,所以要“沟通”。
当“沟”通了,填平了也就顺了,所以要让沟通像流水一样的柔软、顺畅、又充满活生生的生命力。
总之,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自信,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逐渐走向交往成功,走向人生成功。